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程度副词“不大”“不太”在修饰述补短语时,与一般的程度副词前置或者后置时不同,它们是嵌入述语与补语之中。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种特殊搭配的结构特征、语义等方面的考察,揭示出它们在实际使用中的表达效果以及相关的语义分化。
[关键词] 述补结构 程度副词 不大 不太
一、引言
1.可能式述补结构肯定式的基本结构是集中表现功效范畴的典型句法结构之一,主要为“V得/不C”,表示一种可能义,语法学界对这一结构意义的一般理解是动作达到的程度或者状态,因此这种述补结构具有性状义,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我们观察到类程度副词“不大/不太”也可以修饰该类述补短语。但是在修饰的时候,省略“得”而直接插入动词和补语之间的现象非常常见,而这种格式是其他程度副词所不具备的。例如:“听不太懂”“看不大清”等。表面上看起来,它与由带“得”的形式“听得不太懂”“看得不大清”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对这一特殊的短语结构结合对“V得不大/太C”等相关句式的比较,从结构特征、语义功用以及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考察。
2.“不大”和“不太”的语义句法性质相近,只是前者比后者更口语化,更为融合而已。因此,本文在讨论的时候暂且忽略“不大”和“不太”的区别。
二、结构特征
1.从整个述补结构单位来考察。
张谊生(2004)将“V得/不C”语言片,按照其单位性质及V与C的关系分成三级单位,即“短语”(结构最为宽松,去掉“得/不”也能成立),例如:“配得上”“忍不住”;“离合词”(去掉“得/不”不能成立,但是VC是个词)例如:“过得去”“舍不得”;短语词(去掉“得/不”不能成立),例如“吃得消”“犯不着”。我们认为,在这三种结构中,“不太/不大”均可以插入VC之间,例如:
(1)潆珠怕了起来,她盯眼望着耀球的脸,使她自己放心,在灰色的余光里,已经看不大清楚了。
(2)巴萨固然是被“副班长”努曼西亚逼平了,虽然面子上过不太去,但是却将积分榜上对皇马的优势扩大到8分。
(3)须知如今粗粮比细粮贵,贫民吃不大起粗粮。
(1)(2)(3)句中的VC分别是短语、离合词和短语词,VC之间都可以插入“不大/不太”。但是(1)句中在“不大”前可以将“得”还原,即“看不大清楚” ≈“看得不大清楚”,而(2)、(3)句中就不能将“得”还原到VC之间。即,*过得不太去,*吃得不大起。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此时的“不大/不太”的词性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程度副词了,甚至可以说,它们不是一个词了。由于它们带有“不”这个否定副词,而“不”在这里有了实际的表示否定的语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具有了结构助词的词性。当然,这个性质是该句法结构临时赋予的,是可变而不稳定的。
2.从动词种类的角度来考察。
2.1 从宏观上来考察。动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时间性。我们观察到,能够插入“不大/不太”的述补结构中的动词按照占有时间的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a:开始和结束既可以是瞬间完成的又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时段持续”的特征。如:“听、说、吃、喝、研究…”,b:开始和结束之间通常具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具有稳固的“时段持续”特征。如:“睡、站、坐、藏…”,例如:
(4)在提问环节,有大学生表示,京剧好看,但听不太懂唱词,始终感觉难入门。
(5)可惜我也对凯利指数研究不太透彻,无法更清晰的分析比赛,实为遗憾。
(6)我睡不太着,她和她的故事像一个光源一样不停地往我大脑里放送刺激的光,十二道颜色交替闪烁…。
(7)下车时,我被一只有力的手老鹰抓小鸡似地拎下车,我站不太稳,整个人像摊软趴趴的泥。
(4)、(5)句属于a类,(6)、(7)句属于b类。当然,属于a类的动词在进入“V不大/不太C”的格式的时候,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中也应该表现为具有持续性而非瞬间性,同b类相似。因为,只有动作有持续性,从动作的产生到实现的结果才能有一个程度上变化的过程,才能用“不大/不太”来修饰。(4)中,听京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听”这个动作的发生到“听懂”这个结果,需要占有一定的时间来维持这样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例(6)“睡不太着”也是如此,从“睡”到“睡着”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经历半梦半醒-浅睡眠-深睡眠等一系列程度上的变化。例(5)(7)也是如此。所以说,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这样一个关联:动词具有持续的时间性——动作所带来的结果在程度上可以有所变化——可以在VC中间插入“不大/不太”。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动词与形容词之间构成了一种明确的因果关系,即动作行为执行之后产生了一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正是动作行为执行的目标或者方向。
2.2 从微观上来考察,在2.1中提出的标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我们又考察了孟琮等编著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将符合上述标准的能接补语的具有时间持续性的动词一一作了考察,发现几乎所有的这类动词都可以在理论上实现“V不大/太C”这一格式。对于数量如此之大的动词进行考察,我们的语料绝大部分依靠了网络,这样以来语料在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少量的误差是不会影响基本的结论的。从动词来看,它们都具有使形容词代表的结果出现的语义特征。例如:“讲不太清楚,扫不太干净,拿不太稳当……”。“讲”为了“使事物清楚”,“扫”为了“使物体干净”,“拿”为了“使物体稳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词V与补语C之间具有平行的语义关系。
虽然能够进入格式的动词数量很多,但我们发现,使用频率有很大的差别,频率最高则的集中在“听、说、读、写、看……”等单音节光杆动词上。因为“V不太/大C”这个结构同时具有“可能义”和“企望义”,承担“企望义”这一职责的是这个结构中的“V”,它们必须具备“自主性”,即从语义上说是能表示有意识的或者有心的动作行为。所以V必须是“自主动词”。
3.从补语的角度观察。
3.1 “不太/不大”插入述补短语的情况:
a:进入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时,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8)德国人曾为它欣悦不已。然而它太重了。55吨的庞然大物不便飞机空运,也跑不太快。(百度网)
(9)远程通信市场前景看好,各领域发展不太平衡。(百度网)
但是如果补语的构造复杂,是不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
*(10)人们被枪声吓不太人魂飞魄散。
*(11)她被吓得不太花容失色。
b: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短语,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12)她们的话,说快了我听不大懂,只听得连说几遍“喂猪”。
(13)但驾驶舱内烟雾弥漫,高度表看不大清,掌握不好就有撞山的危险。
c:带趋向补语的述补短语,也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14)眼睛倒也看不大出,眯缝着一双吊梢眼,时而眨巴眨巴向上瞄着,可以瞥见两眼空空,有点像洋人奇异的浅色眼睛。
(15)而某些编者记者,明明心中瞧不大起你,为了职业的缘故也许还为其他的什么缘故,却偏要将你涂了某种颜料,高高地插在什么幌子上,也忒不仗义了!
3.2 从补语结构的角度分析
从补语的结构上来看,格式中“不大/太”后面的补语的成分种类繁多,可以是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主要为趋向动词以及趋向动词短语)。无论是哪种情况,后面都可以跟宾语。
3.2.1 形容词充当补语的情况
VC之间能插入“不太/不大”的情况下,C不能是结构复杂的形容词,而且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只能是性质形容词,因为补语所指的结果状态并不一定在动作结束的时候立即出现,所以可以用“ 不大/不太”来减弱程度。
首先,进入该格式的动词V多是结构简单的单音节行为动词,音节的平衡性要求左右两边无论在字数还是音节上都应该大致相当。所以后面的补语结构一定不能过于复杂。单音节动词后面的形容词补语也为单音节,至多不超过两个音节。例如:
(16)那人很远,很小,看不太清楚。
(17)所以几乎整日整夜都不插上那插销——但这天不知怎么的,门却拉不大开,她便更加用力,一下子把门拉开了,拉开的一霎才发现门里的插。
根据陆俭明和马真(1993)的考察,几乎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作补语,可是双音节的形容词则大大受到限制。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单音节形容词中性质形容词几乎占了全部,而双音节形容词中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所占比例大致相当,性质形容词一般不能接受“不大/不太”的修饰造成的。
表示量度的形容词一定为正面、积极、向上的,不能是负面、消极的。因为“不大/不太”修饰的是一种量,所以它们后面的形容词补语应该也是正面的向上的。对积极的形容词而言,其“目标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人们的认知范畴中,积极形容词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评价,体现了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优劣的基本参照。
(18)这件事情太难,我做不大好。
→ * 这件事情很容易,我做不太坏。
(19)灯光太暗,屋里的一切都看不太真。
→* 光线充足,屋里的东西都看不太模糊,
3.2.2动词充当补语的情况
能够充当该结构的C的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单音节动词,如“懂、会、疼…”
还有一类则是趋向动词,如“上、下、起来…”例如:
(20)她是本地人,京戏的唱词与道白根本听不大懂,但是刚巧唱花旦的那身打扮也就是她自己从前穿的袄裤,头上的亮片子在额前分披下来作人字式,就像她年轻的时候戴的头面。
(21)笑笑害羞的低下头,怯怯的说:“我觉得这些动作比较难,我学不太会,我是刚刚开始学的,是个新手。”
至于其他如动词短语、小句等,因为太过复杂,都不可以进入这一格式。
3.3补语后面的宾语
无论是形容词充当的补语还是动词充当的补语,后面都可以跟宾语,宾语可以为词,可以为短语,也可以为小句。例如:
(23)北京人瞧不大起上海人,认为上海人太精明,太油滑,太利己,为人处事,太赌局心理。
(24)所以使男人常常搞不大清他和她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爱情还是交情。
三、语义分化及相关格式
1.“V不太/大C”表达的是一种“愿而不能”。这个结构的核心意义有两点:一是“愿”,即整个结构表达人们主观上企望执行某种动作行为以实现某种意义-企望性,二是“不能”,即整个结构表达由于客观原因而使结果不能实现的意义-可能性。所以在口语中,少数动作性不强,非常口语化的动词和部分单音节形容词作为动词的补语时,会引起歧义。常常会分化出:强调主观企望的可能义和强调客观可能性的结果义。表示可能义的时候,把动作的状态作为实施这一动作的主观愿望来表达;表示结果义的时候,重点要说明的不是凭借主语的意识来实行动作,而强调的是动作引起的状态,补语被看作是结果。
例如,“说不大明白”,如果没有上下文的语境,而单看这一个短语的话,我们无从得知究竟要强调的是可能还是结果。
(25)这个连许多诗人都说不大明白的问题,我以为却被写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的写小说的阿城说明白了。
(26)但是,很奇怪的,徐人达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如想象般在“害怕”或“愤怒”,而是从心底涌起了一种自己也说不大明白的“感觉”,疯狂?愚蠢?
(25)和(26)中都出现“说不大明白”,(25)中的“说不大明白”从下文看,不是主语不想说明白,他想说明白,只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所以许多诗人,还是迷惑不解。这是由于社会这个客观环境造成的,强调的是由于客观的环境导致许多诗人主观“说不大明白”,是结果义。(26)中的“说不大明白”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自己的结果应该是“害怕”或者“愤怒”,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客观上应该造成的结果是现实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主语的原因没有造成这种结果,表示的是一种可能义。
2.在现代汉语里,能将“V不大/不太C”的这两种语义区分开来,功能相似,而且使用范围更广的还有其他两种格式,“V得不大/不太C”和“不大/不太V得C”。
(27)甲儿吓了一跳,回头看时,因为月光照在自己这边的缘故,那人在暗处,她看得不大清楚,只凭身影打扮,知道是个女人。
(28)金喜现在已经是六十岁的和尚了,王四爹的眼睛里恐怕还是那赤脚癞头一日要挑二十四担水灌园的沙弥哩——这位老爹,三十年前就不大看得清楚人。
我们认为,(27)(28)两句都可以换成“看不大清楚”,只是两方面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很显然(27)所强调的是因为月光的照耀这一客观因素导致自己看得结果是“不大清楚”。而(28)所强调的是王四爷的眼睛不好,是他自己本身视力能力上的缺陷导致他看不大清楚人。表示的是一种可能义。
(29)这是发表在《凤凰周刊》上的文章,原文有一万三千字,被删改成数千字发表了。呵呵,所以有些地方说得不大明白。
(30)一个普通的乡下农人,能够谈出如何如何种庄稼,而对于其中包含的植物栽培学原理,总是照例不大说得明白。
(29)和(30)也是如此,(29)中,由于文章被严重删改了这一客观因素,导致文章的一些地方不大明白。强调的是结果“不大明白”。(30)中普通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对于栽培学原理,是不可能说的很明白的。所以这句话强调的是由于主观的原因使得“说明白”的可能性低的。
由于“不大/不太V得C”表现得是一种可能义,强调的是主观能力,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在“不大/不太”与“V”之间加上“能”,变成“不大/不太能V得C”。例如:
(31)这首歌放在片头,确实让人觉得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不太能听得出来007的感觉,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唯一可取之处。
当然,语言的划分本身就不是一个能用一个标准一刀切的事情,总有例外。以上两种格式也是如此。结果义和可能义也不是划分得十分严格,只能说是大致上有这样的一个标准而已。具体的情况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四、结语
述补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出现的较晚的语言现象,“不大/不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用作程度副词,但是它们毕竟与程度副词有一定的差别,姑且称之为“类程度副词”。所以二者结合形成的“V不大/不太C”就是一种更新的语言现象,在本世纪前半叶的文献作品中比较罕见,我们调查了曹禺、老舍、巴金、鲁迅的作品,只有老舍和曹禺的作品出现过,且老舍主要就是使用了一个动词“看”,而在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迅速扩张,我们对当代有影响的作家的三十多位作家的五十多部小说进行了调查,该结构共见于二十多位作家的三十多部作品中,占我们调查的作家和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二。而且,使用该结构的作家多为北方方言区人。其次,该结构绝大部分出现在反映口语的小说或者话剧中,尤其是以出现在人物的对话对白中更多。
“V不大/不太C”虽然结构简单,但是语义包含深刻,它的形成是语法结构之间类推的结果。同时,它还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上的深刻背景。语言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新的现象不断产生,总需要经过人们实际使用的反复锤炼,最终能不能稳定下来,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参考文献:
[1]孟琮等 1999:《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
[2]太田辰夫 1987:《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3]石毓智 2000:《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
[4]石毓智 2001:《语法的形式和理据》,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
[5]石毓智 2003:《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北京.
[6]张旺熹 2002:《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北京.
[7]张谊生 2004:《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学林出版社,上海.
[8]朱德琳 2003:《“更”移入带“得”动补结构的语法条件》,《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程 璐,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述补结构 程度副词 不大 不太
一、引言
1.可能式述补结构肯定式的基本结构是集中表现功效范畴的典型句法结构之一,主要为“V得/不C”,表示一种可能义,语法学界对这一结构意义的一般理解是动作达到的程度或者状态,因此这种述补结构具有性状义,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我们观察到类程度副词“不大/不太”也可以修饰该类述补短语。但是在修饰的时候,省略“得”而直接插入动词和补语之间的现象非常常见,而这种格式是其他程度副词所不具备的。例如:“听不太懂”“看不大清”等。表面上看起来,它与由带“得”的形式“听得不太懂”“看得不大清”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从具体的分析来看,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对这一特殊的短语结构结合对“V得不大/太C”等相关句式的比较,从结构特征、语义功用以及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考察。
2.“不大”和“不太”的语义句法性质相近,只是前者比后者更口语化,更为融合而已。因此,本文在讨论的时候暂且忽略“不大”和“不太”的区别。
二、结构特征
1.从整个述补结构单位来考察。
张谊生(2004)将“V得/不C”语言片,按照其单位性质及V与C的关系分成三级单位,即“短语”(结构最为宽松,去掉“得/不”也能成立),例如:“配得上”“忍不住”;“离合词”(去掉“得/不”不能成立,但是VC是个词)例如:“过得去”“舍不得”;短语词(去掉“得/不”不能成立),例如“吃得消”“犯不着”。我们认为,在这三种结构中,“不太/不大”均可以插入VC之间,例如:
(1)潆珠怕了起来,她盯眼望着耀球的脸,使她自己放心,在灰色的余光里,已经看不大清楚了。
(2)巴萨固然是被“副班长”努曼西亚逼平了,虽然面子上过不太去,但是却将积分榜上对皇马的优势扩大到8分。
(3)须知如今粗粮比细粮贵,贫民吃不大起粗粮。
(1)(2)(3)句中的VC分别是短语、离合词和短语词,VC之间都可以插入“不大/不太”。但是(1)句中在“不大”前可以将“得”还原,即“看不大清楚” ≈“看得不大清楚”,而(2)、(3)句中就不能将“得”还原到VC之间。即,*过得不太去,*吃得不大起。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此时的“不大/不太”的词性已经不单纯的是一个程度副词了,甚至可以说,它们不是一个词了。由于它们带有“不”这个否定副词,而“不”在这里有了实际的表示否定的语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具有了结构助词的词性。当然,这个性质是该句法结构临时赋予的,是可变而不稳定的。
2.从动词种类的角度来考察。
2.1 从宏观上来考察。动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时间性。我们观察到,能够插入“不大/不太”的述补结构中的动词按照占有时间的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a:开始和结束既可以是瞬间完成的又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时段持续”的特征。如:“听、说、吃、喝、研究…”,b:开始和结束之间通常具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具有稳固的“时段持续”特征。如:“睡、站、坐、藏…”,例如:
(4)在提问环节,有大学生表示,京剧好看,但听不太懂唱词,始终感觉难入门。
(5)可惜我也对凯利指数研究不太透彻,无法更清晰的分析比赛,实为遗憾。
(6)我睡不太着,她和她的故事像一个光源一样不停地往我大脑里放送刺激的光,十二道颜色交替闪烁…。
(7)下车时,我被一只有力的手老鹰抓小鸡似地拎下车,我站不太稳,整个人像摊软趴趴的泥。
(4)、(5)句属于a类,(6)、(7)句属于b类。当然,属于a类的动词在进入“V不大/不太C”的格式的时候,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中也应该表现为具有持续性而非瞬间性,同b类相似。因为,只有动作有持续性,从动作的产生到实现的结果才能有一个程度上变化的过程,才能用“不大/不太”来修饰。(4)中,听京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听”这个动作的发生到“听懂”这个结果,需要占有一定的时间来维持这样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例(6)“睡不太着”也是如此,从“睡”到“睡着”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经历半梦半醒-浅睡眠-深睡眠等一系列程度上的变化。例(5)(7)也是如此。所以说,我们可以大致推导出这样一个关联:动词具有持续的时间性——动作所带来的结果在程度上可以有所变化——可以在VC中间插入“不大/不太”。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动词与形容词之间构成了一种明确的因果关系,即动作行为执行之后产生了一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正是动作行为执行的目标或者方向。
2.2 从微观上来考察,在2.1中提出的标准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我们又考察了孟琮等编著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将符合上述标准的能接补语的具有时间持续性的动词一一作了考察,发现几乎所有的这类动词都可以在理论上实现“V不大/太C”这一格式。对于数量如此之大的动词进行考察,我们的语料绝大部分依靠了网络,这样以来语料在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少量的误差是不会影响基本的结论的。从动词来看,它们都具有使形容词代表的结果出现的语义特征。例如:“讲不太清楚,扫不太干净,拿不太稳当……”。“讲”为了“使事物清楚”,“扫”为了“使物体干净”,“拿”为了“使物体稳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动词V与补语C之间具有平行的语义关系。
虽然能够进入格式的动词数量很多,但我们发现,使用频率有很大的差别,频率最高则的集中在“听、说、读、写、看……”等单音节光杆动词上。因为“V不太/大C”这个结构同时具有“可能义”和“企望义”,承担“企望义”这一职责的是这个结构中的“V”,它们必须具备“自主性”,即从语义上说是能表示有意识的或者有心的动作行为。所以V必须是“自主动词”。
3.从补语的角度观察。
3.1 “不太/不大”插入述补短语的情况:
a:进入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时,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8)德国人曾为它欣悦不已。然而它太重了。55吨的庞然大物不便飞机空运,也跑不太快。(百度网)
(9)远程通信市场前景看好,各领域发展不太平衡。(百度网)
但是如果补语的构造复杂,是不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的。
*(10)人们被枪声吓不太人魂飞魄散。
*(11)她被吓得不太花容失色。
b: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短语,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12)她们的话,说快了我听不大懂,只听得连说几遍“喂猪”。
(13)但驾驶舱内烟雾弥漫,高度表看不大清,掌握不好就有撞山的危险。
c:带趋向补语的述补短语,也可以插入其中。例如:
(14)眼睛倒也看不大出,眯缝着一双吊梢眼,时而眨巴眨巴向上瞄着,可以瞥见两眼空空,有点像洋人奇异的浅色眼睛。
(15)而某些编者记者,明明心中瞧不大起你,为了职业的缘故也许还为其他的什么缘故,却偏要将你涂了某种颜料,高高地插在什么幌子上,也忒不仗义了!
3.2 从补语结构的角度分析
从补语的结构上来看,格式中“不大/太”后面的补语的成分种类繁多,可以是形容词或者形容词短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主要为趋向动词以及趋向动词短语)。无论是哪种情况,后面都可以跟宾语。
3.2.1 形容词充当补语的情况
VC之间能插入“不太/不大”的情况下,C不能是结构复杂的形容词,而且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只能是性质形容词,因为补语所指的结果状态并不一定在动作结束的时候立即出现,所以可以用“ 不大/不太”来减弱程度。
首先,进入该格式的动词V多是结构简单的单音节行为动词,音节的平衡性要求左右两边无论在字数还是音节上都应该大致相当。所以后面的补语结构一定不能过于复杂。单音节动词后面的形容词补语也为单音节,至多不超过两个音节。例如:
(16)那人很远,很小,看不太清楚。
(17)所以几乎整日整夜都不插上那插销——但这天不知怎么的,门却拉不大开,她便更加用力,一下子把门拉开了,拉开的一霎才发现门里的插。
根据陆俭明和马真(1993)的考察,几乎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作补语,可是双音节的形容词则大大受到限制。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单音节形容词中性质形容词几乎占了全部,而双音节形容词中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所占比例大致相当,性质形容词一般不能接受“不大/不太”的修饰造成的。
表示量度的形容词一定为正面、积极、向上的,不能是负面、消极的。因为“不大/不太”修饰的是一种量,所以它们后面的形容词补语应该也是正面的向上的。对积极的形容词而言,其“目标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人们的认知范畴中,积极形容词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评价,体现了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优劣的基本参照。
(18)这件事情太难,我做不大好。
→ * 这件事情很容易,我做不太坏。
(19)灯光太暗,屋里的一切都看不太真。
→* 光线充足,屋里的东西都看不太模糊,
3.2.2动词充当补语的情况
能够充当该结构的C的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部分单音节动词,如“懂、会、疼…”
还有一类则是趋向动词,如“上、下、起来…”例如:
(20)她是本地人,京戏的唱词与道白根本听不大懂,但是刚巧唱花旦的那身打扮也就是她自己从前穿的袄裤,头上的亮片子在额前分披下来作人字式,就像她年轻的时候戴的头面。
(21)笑笑害羞的低下头,怯怯的说:“我觉得这些动作比较难,我学不太会,我是刚刚开始学的,是个新手。”
至于其他如动词短语、小句等,因为太过复杂,都不可以进入这一格式。
3.3补语后面的宾语
无论是形容词充当的补语还是动词充当的补语,后面都可以跟宾语,宾语可以为词,可以为短语,也可以为小句。例如:
(23)北京人瞧不大起上海人,认为上海人太精明,太油滑,太利己,为人处事,太赌局心理。
(24)所以使男人常常搞不大清他和她之间的关系究竟是爱情还是交情。
三、语义分化及相关格式
1.“V不太/大C”表达的是一种“愿而不能”。这个结构的核心意义有两点:一是“愿”,即整个结构表达人们主观上企望执行某种动作行为以实现某种意义-企望性,二是“不能”,即整个结构表达由于客观原因而使结果不能实现的意义-可能性。所以在口语中,少数动作性不强,非常口语化的动词和部分单音节形容词作为动词的补语时,会引起歧义。常常会分化出:强调主观企望的可能义和强调客观可能性的结果义。表示可能义的时候,把动作的状态作为实施这一动作的主观愿望来表达;表示结果义的时候,重点要说明的不是凭借主语的意识来实行动作,而强调的是动作引起的状态,补语被看作是结果。
例如,“说不大明白”,如果没有上下文的语境,而单看这一个短语的话,我们无从得知究竟要强调的是可能还是结果。
(25)这个连许多诗人都说不大明白的问题,我以为却被写了《棋王》、《树王》、《孩子王》的写小说的阿城说明白了。
(26)但是,很奇怪的,徐人达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如想象般在“害怕”或“愤怒”,而是从心底涌起了一种自己也说不大明白的“感觉”,疯狂?愚蠢?
(25)和(26)中都出现“说不大明白”,(25)中的“说不大明白”从下文看,不是主语不想说明白,他想说明白,只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所以许多诗人,还是迷惑不解。这是由于社会这个客观环境造成的,强调的是由于客观的环境导致许多诗人主观“说不大明白”,是结果义。(26)中的“说不大明白”是主语主观上认为自己的结果应该是“害怕”或者“愤怒”,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客观上应该造成的结果是现实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主语的原因没有造成这种结果,表示的是一种可能义。
2.在现代汉语里,能将“V不大/不太C”的这两种语义区分开来,功能相似,而且使用范围更广的还有其他两种格式,“V得不大/不太C”和“不大/不太V得C”。
(27)甲儿吓了一跳,回头看时,因为月光照在自己这边的缘故,那人在暗处,她看得不大清楚,只凭身影打扮,知道是个女人。
(28)金喜现在已经是六十岁的和尚了,王四爹的眼睛里恐怕还是那赤脚癞头一日要挑二十四担水灌园的沙弥哩——这位老爹,三十年前就不大看得清楚人。
我们认为,(27)(28)两句都可以换成“看不大清楚”,只是两方面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很显然(27)所强调的是因为月光的照耀这一客观因素导致自己看得结果是“不大清楚”。而(28)所强调的是王四爷的眼睛不好,是他自己本身视力能力上的缺陷导致他看不大清楚人。表示的是一种可能义。
(29)这是发表在《凤凰周刊》上的文章,原文有一万三千字,被删改成数千字发表了。呵呵,所以有些地方说得不大明白。
(30)一个普通的乡下农人,能够谈出如何如何种庄稼,而对于其中包含的植物栽培学原理,总是照例不大说得明白。
(29)和(30)也是如此,(29)中,由于文章被严重删改了这一客观因素,导致文章的一些地方不大明白。强调的是结果“不大明白”。(30)中普通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对于栽培学原理,是不可能说的很明白的。所以这句话强调的是由于主观的原因使得“说明白”的可能性低的。
由于“不大/不太V得C”表现得是一种可能义,强调的是主观能力,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在“不大/不太”与“V”之间加上“能”,变成“不大/不太能V得C”。例如:
(31)这首歌放在片头,确实让人觉得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不太能听得出来007的感觉,这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唯一可取之处。
当然,语言的划分本身就不是一个能用一个标准一刀切的事情,总有例外。以上两种格式也是如此。结果义和可能义也不是划分得十分严格,只能说是大致上有这样的一个标准而已。具体的情况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四、结语
述补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出现的较晚的语言现象,“不大/不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用作程度副词,但是它们毕竟与程度副词有一定的差别,姑且称之为“类程度副词”。所以二者结合形成的“V不大/不太C”就是一种更新的语言现象,在本世纪前半叶的文献作品中比较罕见,我们调查了曹禺、老舍、巴金、鲁迅的作品,只有老舍和曹禺的作品出现过,且老舍主要就是使用了一个动词“看”,而在当代作家的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迅速扩张,我们对当代有影响的作家的三十多位作家的五十多部小说进行了调查,该结构共见于二十多位作家的三十多部作品中,占我们调查的作家和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二。而且,使用该结构的作家多为北方方言区人。其次,该结构绝大部分出现在反映口语的小说或者话剧中,尤其是以出现在人物的对话对白中更多。
“V不大/不太C”虽然结构简单,但是语义包含深刻,它的形成是语法结构之间类推的结果。同时,它还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上的深刻背景。语言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新的现象不断产生,总需要经过人们实际使用的反复锤炼,最终能不能稳定下来,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参考文献:
[1]孟琮等 1999:《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北京.
[2]太田辰夫 1987:《中国语历史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3]石毓智 2000:《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
[4]石毓智 2001:《语法的形式和理据》,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
[5]石毓智 2003:《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北京.
[6]张旺熹 2002:《汉语特殊句法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北京.
[7]张谊生 2004:《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学林出版社,上海.
[8]朱德琳 2003:《“更”移入带“得”动补结构的语法条件》,《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程 璐,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