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文学作品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文学作品的读写练习有利于拓宽高中生英语语言视野和知识面,加强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教师站在跨文化的视角,多元化开展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设计灵活有效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和对比文化差异,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語学习活动观;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之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要以英语活动作为指导,打造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创新力。从客观现实因素来说,近年来多地高考频繁出现英语文学作品的应用类题目,学生对这类题型不熟悉,丢分现象严重,虽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比较重视英语作品的赏析和阅读,但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因此站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之下,对英语文学作品的读写教学能突破传统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本文围绕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
1.教学反思。当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学作品教学时,比较注重采用习得性模式进行知识灌输,大量的输入语法、词汇等机械性的碎片化知识。文学作品需要通过阅读、写作的形式发挥其输出性功能,如果只用逐字翻译或逐句翻译来代替作品的欣赏与阅读,那将会大大影响英语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在功利性教学思想指导下,学生更加关注作品中体现出哪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迫切地想要把他们加以记忆和掌握,运用到高考中去,却忽视了在阅读中发现作品本身的美感,不能把阅读和阅读感相结合。长此以往,不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文化底蕴的丰富,也不利于英语多元化思维的展开。在这一现状之下,在学习活动观视角下促进高中英语文学作品的读写教学尤为重要。
2.教学新视角。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英语学习活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之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活动培养知识应用创新和迁移能力,全面凸显英语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让学生能站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依托不同的语言类型解决与分析问题,加速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语言技能,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思维多元化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英语语言价值取向。拿英语文学作品教学来说,教师要在特定主题指导之下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篇语境进行概括,站在跨文化视角用逻辑思维涵盖线索发掘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创造性观点和批判性思维,只有在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中注重读和写的结合,才能用阅读来促进写作,把语言的单向输入变成语言的顺利输出,发挥出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构造
1.建立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在学习活动观视角之下高中英语教学有三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其次是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最后是迁移创新能力,这三个版块都是重要的培养难点和培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三种能力要素贯穿至教学活动全过程,首先在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上,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要建立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教师要根据能力要素和指示框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信息感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记忆检索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展示和阅读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记忆库中搜寻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在名著《傲慢与偏见》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When I was in college, I read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in. I was attracted by Elizabeth attitudes towards life. What literature works have you ever read?Can you talk about this?”通过以上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回忆自己之前阅读名著的情形,在教师的引导提问下作出回答。
2.加强综合实践,运用语言知识。应用实践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第二大要素,教师在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把知识和实践的连接渗透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理解阅读基础之上获得新的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和合成。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具体可以分为描述、分析、论证和整合。首先学生要结合作品的描述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也就是read for exploration,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描述的是人物和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能精准把握人物的性格,对人物的性格定义能加速学生对主题的把握与理解,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和小组教学法相互配套,结合教师的提示完成对作品人物性格的分析。比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流浪汉在展露身份之前备受冷眼,可是当他拿出百万大钞之后却又受到热情关照的故事。这部作品用非常幽默诙谐的语调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拜金的风气和人物嘴脸,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也是惟妙惟肖。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用不同的单词来描写人物性格,简洁明了、直击要害,这一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在知识的整合运用环节,除了对人物性格有大致界定之外,还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比如著名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就展示了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但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海明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加深对海明威的内心情感体会。
3.培养对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高阶任务,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创新能力指导之下进行深度学习。知识迁移能力主要包括对知识的抽象推理和判断、批判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更高阶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链和学习活动,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全新的问题。推理判断环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对信息进行合并判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上文提到的《老人与海》为例,教师提问:“How does Hemingway describe the old man? Does he use difficult words or completely sentences?”让学生分析作者海明威是怎么描写这个老人的?他在语言描写上用的是简单的句子还是复杂的句子?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能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和联系,在脑海中建立成熟的思维网络,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理解中提高判断品质;创造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重点在创造力,通过英语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师要把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渗透与指导,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观点。教师提问:“Please share your story of dealing with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学生完成表达之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以画龙点睛的高度作出中心思想的点拨,比如“whatever difficulty we meet in our life,we should have spirit of the tough man.”这一部分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态度,理性的对人生进行思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注意事项
1.加强对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执行者,教师个人文学素养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拓宽学习渠道、养成阅读习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以校本研究的形式在英语教研组加强研讨,解决在教学活动组织与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学生实际,探索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在教学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输出的资本是不断积累,因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是重中之重。英语文学宝库中有众多优秀的作品适合高中学生阅读,例如《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简·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在阅读中,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能站在跨文化视角之下加强语言交际知识,提升语言综合素质。阅读过程少不了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师生共同配合,如此才能让高中英语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语言人才。
3.加强输出教学。英語学习活动观强调在综合能力指导之下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输出,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改变单一灌输教学方式,作为英语教师要采用点拨引导型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并让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用阅读促进写作,运用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可依托新高考“读后续写”新题型,建立读和写之间的联系,逐渐由顺利表达变为优美表达,发挥语言学习工具性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之下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打造科学的读写教学构造框架,建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提高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同时教学工作者也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用阅读指导写作,强调教学结果的输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家穗.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文本深层含义教学[J].英语广场,2020(25):128-130.
[2]曹军喜.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学习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89-290.
[3]汪志刚.高中英语经典文学阅读的课堂实施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8):84.
[4]康美华.英语文学作品的同课异构实践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19(34):44-47.
【关键词】英語学习活动观;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之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要以英语活动作为指导,打造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创新力。从客观现实因素来说,近年来多地高考频繁出现英语文学作品的应用类题目,学生对这类题型不熟悉,丢分现象严重,虽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比较重视英语作品的赏析和阅读,但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因此站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之下,对英语文学作品的读写教学能突破传统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本文围绕着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模式展开论述。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
1.教学反思。当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学作品教学时,比较注重采用习得性模式进行知识灌输,大量的输入语法、词汇等机械性的碎片化知识。文学作品需要通过阅读、写作的形式发挥其输出性功能,如果只用逐字翻译或逐句翻译来代替作品的欣赏与阅读,那将会大大影响英语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在功利性教学思想指导下,学生更加关注作品中体现出哪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迫切地想要把他们加以记忆和掌握,运用到高考中去,却忽视了在阅读中发现作品本身的美感,不能把阅读和阅读感相结合。长此以往,不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文化底蕴的丰富,也不利于英语多元化思维的展开。在这一现状之下,在学习活动观视角下促进高中英语文学作品的读写教学尤为重要。
2.教学新视角。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英语学习活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之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活动培养知识应用创新和迁移能力,全面凸显英语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让学生能站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依托不同的语言类型解决与分析问题,加速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语言技能,丰富文化内涵,促进思维多元化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英语语言价值取向。拿英语文学作品教学来说,教师要在特定主题指导之下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整篇语境进行概括,站在跨文化视角用逻辑思维涵盖线索发掘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创造性观点和批判性思维,只有在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中注重读和写的结合,才能用阅读来促进写作,把语言的单向输入变成语言的顺利输出,发挥出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构造
1.建立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在学习活动观视角之下高中英语教学有三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培养目标: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其次是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最后是迁移创新能力,这三个版块都是重要的培养难点和培养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三种能力要素贯穿至教学活动全过程,首先在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上,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要建立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教师要根据能力要素和指示框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信息感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第一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记忆检索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展示和阅读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记忆库中搜寻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在名著《傲慢与偏见》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When I was in college, I read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in. I was attracted by Elizabeth attitudes towards life. What literature works have you ever read?Can you talk about this?”通过以上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回忆自己之前阅读名著的情形,在教师的引导提问下作出回答。
2.加强综合实践,运用语言知识。应用实践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第二大要素,教师在英语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把知识和实践的连接渗透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理解阅读基础之上获得新的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和合成。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具体可以分为描述、分析、论证和整合。首先学生要结合作品的描述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也就是read for exploration,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描述的是人物和人物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能精准把握人物的性格,对人物的性格定义能加速学生对主题的把握与理解,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和小组教学法相互配套,结合教师的提示完成对作品人物性格的分析。比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品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流浪汉在展露身份之前备受冷眼,可是当他拿出百万大钞之后却又受到热情关照的故事。这部作品用非常幽默诙谐的语调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拜金的风气和人物嘴脸,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也是惟妙惟肖。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用不同的单词来描写人物性格,简洁明了、直击要害,这一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在知识的整合运用环节,除了对人物性格有大致界定之外,还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比如著名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就展示了海明威的硬汉形象,但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海明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加深对海明威的内心情感体会。
3.培养对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知识的迁移创新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高阶任务,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创新能力指导之下进行深度学习。知识迁移能力主要包括对知识的抽象推理和判断、批判能力,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更高阶层的要求,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打造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链和学习活动,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解决全新的问题。推理判断环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对信息进行合并判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上文提到的《老人与海》为例,教师提问:“How does Hemingway describe the old man? Does he use difficult words or completely sentences?”让学生分析作者海明威是怎么描写这个老人的?他在语言描写上用的是简单的句子还是复杂的句子?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能让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进行纵向、横向的对比和联系,在脑海中建立成熟的思维网络,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理解中提高判断品质;创造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重点在创造力,通过英语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师要把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渗透与指导,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观点。教师提问:“Please share your story of dealing with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学生完成表达之后,教师要及时鼓励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以画龙点睛的高度作出中心思想的点拨,比如“whatever difficulty we meet in our life,we should have spirit of the tough man.”这一部分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态度,理性的对人生进行思考,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注意事项
1.加强对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执行者,教师个人文学素养对教学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教师应拓宽学习渠道、养成阅读习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知能力,以校本研究的形式在英语教研组加强研讨,解决在教学活动组织与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立足学生实际,探索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在教学活动观指导下的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输出的资本是不断积累,因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是重中之重。英语文学宝库中有众多优秀的作品适合高中学生阅读,例如《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简·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在阅读中,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能站在跨文化视角之下加强语言交际知识,提升语言综合素质。阅读过程少不了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师生共同配合,如此才能让高中英语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语言人才。
3.加强输出教学。英語学习活动观强调在综合能力指导之下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输出,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要大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改变单一灌输教学方式,作为英语教师要采用点拨引导型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并让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用阅读促进写作,运用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可依托新高考“读后续写”新题型,建立读和写之间的联系,逐渐由顺利表达变为优美表达,发挥语言学习工具性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之下的高中英语文学作品读写教学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打造科学的读写教学构造框架,建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提高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同时教学工作者也要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用阅读指导写作,强调教学结果的输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家穗.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文本深层含义教学[J].英语广场,2020(25):128-130.
[2]曹军喜.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学习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89-290.
[3]汪志刚.高中英语经典文学阅读的课堂实施策略探讨[J].科技风,2020(8):84.
[4]康美华.英语文学作品的同课异构实践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 2019(3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