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指全街道(镇)构建三级集体备课(即街道(镇)级、联校、学校)。“2”指全街道(镇)根据各校综合情况划分为两个联校组(即第一联校组、第二联校组)。“1”指各校以一个专题研究建立一个教研网络(即以校本研究的实用性构建一个教研组)。
一、整体分析,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奠定基础
明确目标、学习论证、确定方案、明确步骤。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使用,打造学科带头人队伍。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选拔人才。确定学科,为构建“321” 校本教研网络选准“试验田”。
明确集体备课的步骤:个人构思(备教材、备课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备教法、学法形成共案)。复备修改(备学生形成个案)教后反思。
二、区域推进,初步构建“321” 校本教研网络
(一)明确“321” 校本教研网络坚持的原则
领导组织协调、制度机制保障的原则。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分层性、实效性原则。放活推进、总结反思性原则。内结外连、环境依托、共享性原则。坚持专家引领、重点扶持的原则。互补和学习的原则。
(二)明确“321” 校本教研网络组织体系与职责
建立街道(镇)--联校--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小组,组织领导,引领全街道(镇)学科备课,培训联校校本教研成员,探讨课堂创新模式,研究解决全街道(镇)主要教学和重点课题。
(三)明确“321” 校本教研网络的内容及程序
1.街道(镇)校本教研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课例、案例研究为重点,解决全街道(镇)教学工作的难点、重点、热点、疑点。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做好学片、学校的指导、服务工作。
主要程序:根据镇本教研的要求,各组制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我们要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整合,确定备课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主题——个人钻研(个人、联校疑难)——集体研讨——修正尝试——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2.联校校本教研
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中的疑难、困惑等。
基本程序:根据联校教研的基本要求,各组确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
3.学校校本教研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学情,联校教研落实的方式方法,聚焦课堂。
基本程序: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各校确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基本程序:确定主题——个人准备----集体研讨——修正实施——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四)注重“321” 校本教研的评估
有效课堂,才是落实有效教研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重视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为重点,开展听评课活动为载体。“关注常态课,推举展示课,研究听评课”的课堂教学督导评估。
把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作为评课标准。在听评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
三、构建农村学校“321” 校本教研网络的效能
“321” 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迅速成长。将区域内农村小学连为一体,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了农村教师的素质,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321”集体备课,整合区域资源,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321” 校本教研,解决了教师培训难以集中的困难,加强了各校优势资源的整合与交流,走出了一条有效教研教科研与有效师资培训相结合的新路子。
“321” 校本教研,为骨干教师他们搭建了舞台。特别是一些偏僻学校的教师,通过听骨干教师的课并与之交流、研讨,他们解决了困惑多时的问题。集体备课的开展,使各校的个体优势资源,变成了全街道共享資源,解决了一些学校教研中缺少优秀教师引领的问题。还使教师学会合作、乐于沟通,跨出学校小圈子,在互相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中发挥出群体效应。
“321” 校本教研,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本校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让各学科教师组成“集团军”,解决学科教学问题上力量更强、水平更高,极大程度地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距。打造了学校“优势学科,学科优势”。
“321” 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思想与艺术交流的有效平台。全体同学科的教师坐在了一起,共同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探讨对教材疑难问题的处理,教师把参与三级教研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同时交流潜能生辅导转化的艺术。它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321” 校本教研,使教师实现了“双赢”。校本教研,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加强了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备课改革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为上课服务;也使“备课导师”在活动过程中,教学相长,实现“双赢”,达到自身师德、教育教学艺术、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的同步提高。
“321” 校本教研,让教师明白了学习、反思是永恒的话题。教师的发言理论之高,内容精湛,观点之鲜明,都是以前所未见,使教师深深地感受到要学习,要多学习,若再不学习,给自己多“充电”将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时代所淘汰。
“321” 校本教研,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有时是很艰难而痛苦的。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结合,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校本教研正体现了这种结合,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321” 校本教研,为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它可以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教学资源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和更加完美;它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提高了年轻教师这个群体的业务水平。同时校本教研还克服了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一、整体分析,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奠定基础
明确目标、学习论证、确定方案、明确步骤。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训和使用,打造学科带头人队伍。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为构建“321”校本教研网络选拔人才。确定学科,为构建“321” 校本教研网络选准“试验田”。
明确集体备课的步骤:个人构思(备教材、备课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备教法、学法形成共案)。复备修改(备学生形成个案)教后反思。
二、区域推进,初步构建“321” 校本教研网络
(一)明确“321” 校本教研网络坚持的原则
领导组织协调、制度机制保障的原则。坚持针对性、实用性、分层性、实效性原则。放活推进、总结反思性原则。内结外连、环境依托、共享性原则。坚持专家引领、重点扶持的原则。互补和学习的原则。
(二)明确“321” 校本教研网络组织体系与职责
建立街道(镇)--联校--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小组,组织领导,引领全街道(镇)学科备课,培训联校校本教研成员,探讨课堂创新模式,研究解决全街道(镇)主要教学和重点课题。
(三)明确“321” 校本教研网络的内容及程序
1.街道(镇)校本教研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课例、案例研究为重点,解决全街道(镇)教学工作的难点、重点、热点、疑点。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做好学片、学校的指导、服务工作。
主要程序:根据镇本教研的要求,各组制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我们要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整合,确定备课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主题——个人钻研(个人、联校疑难)——集体研讨——修正尝试——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2.联校校本教研
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中的疑难、困惑等。
基本程序:根据联校教研的基本要求,各组确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
3.学校校本教研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分析学情,联校教研落实的方式方法,聚焦课堂。
基本程序:根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各校确定适合本组的活动方式方法。基本程序:确定主题——个人准备----集体研讨——修正实施——重点跟踪——交流反思。
(四)注重“321” 校本教研的评估
有效课堂,才是落实有效教研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重视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为重点,开展听评课活动为载体。“关注常态课,推举展示课,研究听评课”的课堂教学督导评估。
把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作为评课标准。在听评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
三、构建农村学校“321” 校本教研网络的效能
“321” 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迅速成长。将区域内农村小学连为一体,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了农村教师的素质,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321”集体备课,整合区域资源,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321” 校本教研,解决了教师培训难以集中的困难,加强了各校优势资源的整合与交流,走出了一条有效教研教科研与有效师资培训相结合的新路子。
“321” 校本教研,为骨干教师他们搭建了舞台。特别是一些偏僻学校的教师,通过听骨干教师的课并与之交流、研讨,他们解决了困惑多时的问题。集体备课的开展,使各校的个体优势资源,变成了全街道共享資源,解决了一些学校教研中缺少优秀教师引领的问题。还使教师学会合作、乐于沟通,跨出学校小圈子,在互相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中发挥出群体效应。
“321” 校本教研,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本校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让各学科教师组成“集团军”,解决学科教学问题上力量更强、水平更高,极大程度地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距。打造了学校“优势学科,学科优势”。
“321” 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了思想与艺术交流的有效平台。全体同学科的教师坐在了一起,共同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探讨对教材疑难问题的处理,教师把参与三级教研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参与,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同时交流潜能生辅导转化的艺术。它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321” 校本教研,使教师实现了“双赢”。校本教研,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加强了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备课改革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为上课服务;也使“备课导师”在活动过程中,教学相长,实现“双赢”,达到自身师德、教育教学艺术、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的同步提高。
“321” 校本教研,让教师明白了学习、反思是永恒的话题。教师的发言理论之高,内容精湛,观点之鲜明,都是以前所未见,使教师深深地感受到要学习,要多学习,若再不学习,给自己多“充电”将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时代所淘汰。
“321” 校本教研,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有时是很艰难而痛苦的。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结合,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校本教研正体现了这种结合,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321” 校本教研,为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它可以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教学资源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使教案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和更加完美;它实现了教师之间的传帮带,提高了年轻教师这个群体的业务水平。同时校本教研还克服了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