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既是师生学校生活的主要方式和主要空间,又是师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它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幸福,关系着师生的当下和未来。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本文将结合自己从教的生物学科的实践,从教师、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以及高效课堂的基本步骤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构建中学高效课堂。
一、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1.研究学生、教材、课程标准,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
编制导学案的过程是教师研究学生、解读文本、疏通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好的导学案是教学的依托,让课堂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
例如,生物课导学案的设计,教师首先认真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及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每一课在单元教学甚至学年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分析这些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学习本课后学生可以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发展和教材的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高质量导学案。
2.提升教学能力,在课中灵活驾驭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场所。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要变教师为引导者,驾驭课堂游刃有余,教师就要提升引导、点拨、评价的教学能力 。
以班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活动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主要形式。像高中生物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有些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在学生进行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并及时进行引导、点拨、评价等,这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多磨练,多积累,不断提高内力。
3.教后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课堂教学设计与动态的课堂往往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完善教学设计,以便进一步提高。
例如,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行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认为素质教育的“素质”的主要内涵是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高效课堂顺利开展关键的一环。这既要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也要学生自己注重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生物老师上课之前将自己所设计好的导学案告诉每个小组成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进而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活动。那么丰富多彩的预习内容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形成课前有效预习的习惯。
2.养成课堂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生命活力的体现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达成,其核心在于其交互性的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推进学生主动认知和自主学习,更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释疑、成果展示、师生点评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动活泼的双向及多向互动的常见形式,其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养成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引思”,创设一个个产生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在形式上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只有经过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思维的激烈碰撞,形成一个个“辩论”“展示”“点评”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长。
3.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
从“遗忘曲线”中我们知道要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就要及时课后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许多内容就会忘记,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还没有遗忘或忘得较少的情况下尽早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后的自身研读课本,把课堂上所学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做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课本知识实践应用等。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步骤
1.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重难点
通过情境、演示、激疑等方法,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明白自己在本节课中还应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讨论释疑,生生互动
每位同学根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预学任务的基础上,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讨论学案上的疑难点,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决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教师要巡回学生中,指导学生在讨论時注意控制好时间,尽量做到有效讨论,留心他们经过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3.成果展示,师生点评
在每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时,班上的其他同学应关注每一小组的展示过程,看看别人的展示过程和自己当初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有无异同点,其他小组成员还可以上去利用其他颜色的笔对展示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再由一名(或几名)学生讲解点评。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4.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疑难的问题,做出准确的答复;二是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过程的规范性和严密性加以点评;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
5.检测过关,归纳整理
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训练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生生互测或师生对测;还可以将题目难度设计为若干个层次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最后下课前让学生梳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课堂笔记,布置下节课的预学任务。
一、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1.研究学生、教材、课程标准,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
编制导学案的过程是教师研究学生、解读文本、疏通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好的导学案是教学的依托,让课堂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导学案。
例如,生物课导学案的设计,教师首先认真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及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每一课在单元教学甚至学年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分析这些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学习本课后学生可以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发展和教材的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发挥备课组的力量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高质量导学案。
2.提升教学能力,在课中灵活驾驭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场所。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要变教师为引导者,驾驭课堂游刃有余,教师就要提升引导、点拨、评价的教学能力 。
以班为单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活动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主要形式。像高中生物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有些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在学生进行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并及时进行引导、点拨、评价等,这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多磨练,多积累,不断提高内力。
3.教后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课堂教学设计与动态的课堂往往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完善教学设计,以便进一步提高。
例如,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其实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行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二、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1.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高效课堂认为素质教育的“素质”的主要内涵是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高效课堂顺利开展关键的一环。这既要教师针对性的引导,也要学生自己注重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生物老师上课之前将自己所设计好的导学案告诉每个小组成员,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进而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活动。那么丰富多彩的预习内容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形成课前有效预习的习惯。
2.养成课堂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生命活力的体现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达成,其核心在于其交互性的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推进学生主动认知和自主学习,更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释疑、成果展示、师生点评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动活泼的双向及多向互动的常见形式,其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养成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引思”,创设一个个产生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思考,在形式上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只有经过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思维的激烈碰撞,形成一个个“辩论”“展示”“点评”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长。
3.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
从“遗忘曲线”中我们知道要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就要及时课后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许多内容就会忘记,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还没有遗忘或忘得较少的情况下尽早复习,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后的自身研读课本,把课堂上所学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做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课本知识实践应用等。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步骤
1.导入新课,展示目标、重难点
通过情境、演示、激疑等方法,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明白自己在本节课中还应该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讨论释疑,生生互动
每位同学根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在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预学任务的基础上,由小组长负责组织,交流讨论学案上的疑难点,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决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教师要巡回学生中,指导学生在讨论時注意控制好时间,尽量做到有效讨论,留心他们经过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3.成果展示,师生点评
在每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时,班上的其他同学应关注每一小组的展示过程,看看别人的展示过程和自己当初的思考问题的思路有无异同点,其他小组成员还可以上去利用其他颜色的笔对展示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再由一名(或几名)学生讲解点评。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4.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疑难的问题,做出准确的答复;二是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过程的规范性和严密性加以点评;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
5.检测过关,归纳整理
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训练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生生互测或师生对测;还可以将题目难度设计为若干个层次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最后下课前让学生梳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课堂笔记,布置下节课的预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