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出哲学味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引发他们追问“从哪里来”“怎样去找”“有何特征”“到哪里去”。《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让学生明白因数与倍数从整除运算和乘法运算中来,尝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发现其特征,最后,从生活和数学本身出发,思考因数与倍数的用途。
  关键词:数学教学哲学思考因数与倍数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周国平说:“哲学不具备简单意义的实用性,它是无形、无限与无定。如果把科学比作一片广袤的大地,那么,哲学就是一片无限的天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哲学思考,引发他们追问“从哪里来”“怎样去找”“有何特征”“到哪里去”?数学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回答。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笔者就上出了一点哲学味。
  一、“因数与倍数”从哪里来
  【片段1】 整除运算
  师数学要研究“数”。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习了自然数,那么自然数有哪些?
  生 0,1,2,3,4,…。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数,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叫非零自然数。
  师老师用不同的两个非零自然数做了几道除法算式。
  (依次出示:12÷2=6, 8÷3=2……2,36÷9=4,19÷7=2……5,15÷15=1,1÷2=0.5。)
  师仔细观察、思考,谁来把这些算式分类?
  (学生尝试分类——第一类:12÷2=6,36÷9=4,15÷15=1;第二类:8÷3=2……2,19÷7=2……5;第三类:1÷2=0.5。)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第一类算式中的每一个数都是自然数,第二类算式中都有余数,第三类算式的结果是小数。
  师我们来研究第一类算式,像这样,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没有余数。比如,12÷2=6,我们就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也可以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谁来说一说36÷9=4和15÷15=1这两道算式中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生36是9的倍数,9是36的因数;36是4的倍数,4是36的因数。
  生15是15的倍数,15是15的因数;15是1的倍数,1是15的因数。
  师谁愿意出一道除法算式,让其他同学说一说?
  ……
  从学生熟悉的自然数出发,用两个非零自然数做除法运算,寻找整除的算式,并聚焦这一类算式,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没有余数,进而发现两个数之间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有因数就有倍数,有倍数就有因数,中间用“与”连接。因数与倍数从哪里来?从整除运算中来。
  【片段2】 乘法运算
  师(出示图1)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一排摆6个,摆2排,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怎么算?
  生6×2=12。
  师这道乘法算式里有因数与倍数关系吗?
  生6和2都是12的因数,12是6和2的倍数。
  师(出示图2)这幅图中,怎么算长方形围出的点数?
  生12×1=12。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乘法算式中有因数与倍数关系吗?
  生12和1都是12的因数,12是12和1的倍数。
  师(出示图3)这是一幅线段图,怎样求乙?
  生4×3=12。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乘法算式中有因数与倍数关系吗?
  生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和3的倍数。
  师这些图形中的数可以选0嗎?
  生不能,因为选0就不能构成图形了。
  师这也说明了因数与倍数研究的是非零自然数。
  因数与倍数是从哪里来的?从乘法运算中来。因数与倍数是一种依存关系,通过整除运算学生理解得还不完整,借助图形表示,在乘法运算中同样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这里,跳出除法算式,建构乘法意义的因数与倍数。
  二、“因数与倍数”怎样去找
  【片段3】 找12的因数
  师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研究单,(出示图4)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朱国浩)通过除法来寻找12的所有因数,从1开始除,12÷1=12,12÷2=6,12÷3=4,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朱国浩同学找得非常好,掌声鼓励!他用了什么好方法?
  生按顺序找。
  生按自然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教师出示图5。)
  生(蒋若菡)我是用乘法算式来找的,1×12=12,2×6=12,3×4=12,12的因数有:1,12,2,6,3,4。
  师蒋若菡同学找得也非常好,但她写的因数没有按自然数顺序排列。
  师(课件演示,见图6)第一步:怎么找?用乘法或除法找。第二步:怎么算?乘法算1×12=12,2×6=12,3×4=12;除法算12÷1=12,12÷2=6,12÷3=4。不论乘法还是除法,都需要有序一一列举。第三步:怎么写?先写1和12,一前一后,再写2和6,一前一后,最后写3和4,这样成对写,又快又有序。
  让学生接受挑战,尝试找出12的所有因数。受之前学习的影响,部分学生用除法运算去找,也有学生用乘法算式有序地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在具体写出12的所有因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前一后成对、有序地写,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思考的理性与思辨。
  【片段4】 分组找15,36,16的所有因数
  师第一组找15的所有因数,第二组找36的所有因数,第三组找16的所有因数。先独立完成,再与同学交流。
  (教师出示三位学生的完成情况,见图7~图9。)   生(曲珩樟)用乘法找,1×15=15,3×5=15,15的因数有1,3,5,15。
  生(何禹岑)用乘法找,1×36=36,2×18=36,3×12=36,4×9=36,6×6=36,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这里的6有两个,为了不重复,写一个就行了。
  生(潘一辉)用乘法找,1×16=16,2×8=16,4×4=16,16的因数有1,2,4,4,8,16。这里的4也有两个,我多写了一个,应该去掉一个4。
  师这三位同学都用乘法有序地找到了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在找12的所有因数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索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全班分三个小组,每组完成一个数,强化寻找的过程;并按自然数顺序一一列举,强调相同因数只要写一个,借助数形结合,把每个数的因数成对地在数直线上表示出来,与写因数的过程一一对应。
  【片段5】 分组找2,3,5的倍数
  师参照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试着找一个数的倍数。第一组找2的倍数,第二组找3的倍数,第三组找5的倍数。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怎么写?
  师一般写出前6个,加上省略号。
  (学生分组找2,3,5的倍数。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出示三位学生的研究单,见图10~图12。)
  生(朱磊宇)我是用乘法算式一一列举,1×2=2,2×2=4,3×2=6,等等,2的倍数有:2,4,6,8,10,12,…。
  生(孙祎涵)用乘法算式一一列举,1×3=3,2×3=6,3×3=9,等等,3的倍数有:3,6,9,12,15,18,…。
  生(李振鑫)用乘法算式一一列举,1×5=5,2×5=10,3×5=15,等等,5的倍数有:5,10,15,20,25,30,…。
  师怎样去找一个数的倍数呢?
  生用自然数1,2,3,…与这个数相乘,就能找到它的倍数。
  对学生来说,找一个数的倍数很容易,以找一个数的因数为基础,用乘法计算,从自然数1开始,依次与这个数相乘,口算、思考都很简单。这里主要解决写多少、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开始就有疑惑,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怎么办呢?按规定写出6个,加上省略号,表示无限多。
  三、“因数与倍数”有何特征
  【片段6】 寻找因数与倍数的特征
  师(出示图13)仔细观察每一个数的因数,有何特征?
  生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
  生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它本身。
  师15有几个因数?36和16呢?
  生4个、9个和5个。
  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有限的。
  师(出示图14)再一起回顾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仔细观察一个数的倍数,有何特征?
  生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
  生一个数的倍数没有最大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思考一下: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之处是因数和倍数都是从乘法、除法的角度去寻找,有序地找;因数、倍数中都有本身。
  生不同之处,一个是从本身开始向内找,有有限个;一个是从本身开始向外找,有无限个。
  师(出示图15)我们研究了因数与倍数,一是“从哪里来”,整数乘法、除法运算中都可以找到因数与倍数。二是“怎样去找”,用乘法或除法去找,有序地找,成对地找。三是“有何特征”,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在1到它本身之间;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从它本身开始,没有最大。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就是“到哪里去”。
  学生通过探索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回顾反思,列举15,36,16的所有因数,发现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个数是有限的,还相机呈现图示的表示方法、数直线的表示方法,多元表征形象理解。再回顾寻找2,3,5倍数的过程,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最大的不存在,个数是无限的。辩证思考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是由本身向内寻找,而找一个数的倍数是由本身向外寻找。
  四、“因数与倍数”到哪里去
  【片段7】 到生活中去
  师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问题?
  师(出示问题1:乘坐小船,每人应付4元,填写表1)怎么填?
  生12,16,20,24,…。
  师这是求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生求一个数的倍数。
  师(出示问题2: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填写表2)怎么填?
  生8,6,4,3,2,1。
  师这是求——
  生一个数的因数。
  【片段8】 到数学中去
  师数学中关于因数还有更多奇妙的研究。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特别的数——6。6的因数有哪些?
  生1,2,3,6。
  师除去6本身,把剩下的因数相加,你发现了什么?
  生结果还是6。
  师这样的数很特别,数学家们将具有这一特点的数称为完美数。6就是第一个完美數。想知道第二个完美数是多少吗?
  生想!
  师透露一下,比25大,比30小。组内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出第二个完美数。
  (学生很快找出了第二个完美数28。)
  师人们对于完美数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出示图16)找到了第二个完美数,人们就开始寻找第三个、第四个,看——
  师想一下,要找出这些完美数来,有什么感想?
  生我觉得太了不起了!
  生这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呀!
  师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数学家为此付出毕生的心血呢?
  生是完美数本身。
  生是他们对于数学的热爱。
  生对于数的好奇心。
  师数学王子高斯曾经说过:“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数论则是数学的皇冠。”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只看到了皇冠上一粒小小的珠子,但只要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收获很多……
  学生学完因数与倍数后,心中会有疑惑,因数与倍数有什么用?这里从两个方面进行延伸,一是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坐船付钱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倍数,团体操表演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因数;二是从数学本身出发,即完美数。
  本课教学通过具有哲学味的层层追问,让学生整体理解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是一个新颖的思路,一次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世界咖啡馆”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对其中核心方法多轮对话的吸收,以《泊船瓜洲》一诗为例,尝试建立“古诗咖啡馆”,创新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指导课。其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置、教学细节的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设计。  关键词:“世界咖啡馆” 古诗咖啡馆 古诗阅读教学设计  前文有述,“世界咖啡馆”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的教学理念,助
期刊
课堂上,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对学生的期待就开始了。  我在一些课上观察到,教师提出问题后,眼睛就急急忙忙地扫视教室,寻找能答出问题的学生,而学生刚开始思考,或是正在思考,教师寻找的目光,有可能让他们无法保持平静地思考。  我在讲台上站了半辈子,我了解学生的思考状态,能看到学生的神态。有些学生神情总是很平静,有些会表现出困惑,也有些总是微笑,有的甚至喜形于色。我熟悉自己的学生,但未必能准确地判断他目前
期刊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是继建构主义理论之后又一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的心理学理论。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教学路径有:激活图式,减轻内在认知负荷;设置坡度,减轻外在认知负荷;建立模型,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关键词:认知负荷图式坡度模型  一、 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认知负荷理论最早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斯威勒(J.Sweller)于20世纪8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且有时反复出现。通过分析,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两类:习惯方面和思维方面。为提升学生作业质量,教师应做到:重习惯,引导学生“向优”“变优”;重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  关键词:作业习惯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意志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作业中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期刊
摘要:立足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让阅读与游戏牵手,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涵咏文字,在语言感悟中发现、创造。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以完成作业单、设计跳棋、创编故事、看电影等形式,聚焦整体把握;通过“连环式”辩论等形式,关注细节打磨;以绘画、表演、书写等形式,实现形象重塑。  关键词:班本阅读游戏的形式整体细节形象  近些年流行的童玩课程关注儿童的动手动脑,突出儿童的实践创新能力,注重启迪智慧和灵感,让儿童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一种内隐的价值,从教学的价值取向角度来看,它处在教学的最高层次,而且越重要的价值,越隐藏在深处。语文教学需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立足需求,挖掘文本的情意价值;二是观照策略,挖掘知识价值;三是聚焦表达,挖掘智能价值,实现教学内容选择余地的最大化,让学生的阅读增值。  关键词:文本价值 情意价值 知识价值 智能价值  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是一种内隐的价值,而且越重要的价值,越隐藏
期刊
摘要:《师说》是高中语文传统名篇。苏教版高中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一第二主题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中,为讲读篇目。这一课教学分为7个环节,归纳起来,流程依旧是“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走进心灵”。教学没有拘泥于虚实词、文言句式、翻译、默写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完成的内容,而是透过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高尚灵魂。  关键词:师说文言教养高尚灵魂  一、课堂实录  【环节1】 读懂题目,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可以融入技术和网络的多元功能,改进习作教学方式,拓宽习作教学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表达和分享。通过话题生成,自由表达;聚焦问题,个性重构;多元评价,角色转变等途径,让表达、交流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生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习作教学个性表达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习作,不爱习作,缺少习作动力,常让教师无奈。其
期刊
摘 要:“从特殊到一般”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从一般到特殊实施教学,从而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基于经验改编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融合点;基于本质整合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渗透点;基于逻辑补充教材,寻找从一般到特殊的连接点。  关键词:认知规律 整合教材 一般 特殊  有这样一种观点:“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
期刊
摘要: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9加几》一课教学,营造挑战氛围的情境场,激发学习欲望;营造自主探究的情境场,提供学习机会;营造串联整合的情境场,提炼学习精度。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场学习力  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营造适切的情境场,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其中驰骋,进而不断生长学习力。以下是笔者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