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写信,效果不同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班级管理;写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62-02
  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我还是大四学生。那一年,我在重庆某中学代课,当时的我对教育事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其中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是,我为代课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生日的当天写了一封信,并送上一份小礼物。我的初衷是:
  (1)相遇是美好的,我要成為学生记忆中的美好。
  (2)我不想成为牧羊人,而想成为“水草丰美的发现者”,我要通过写信的方式逼自己去和每一个学生互动,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刚开始这一招效果良好,学生为此很感动,我也很快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拥戴。在这种美好的感情的刺激之下,我也越来越有干劲。我以为自己精心构筑的“心围墙”,可以暖暖地围住学生,但后来慢慢出现了一些裂痕。
  有一次,我记错了某学生的生日,这个学生不知缘由,以为我故意忽视他。恰恰他那段时间学习状态也不怎么好,我狠狠地批评了他。这下可好,他开始耍情绪,认为我不喜欢他,故意和他作对。
  还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让一位学生传话,让某位正在打乒乓球的学生上来拿小礼物和信件。我等了很久他都没来。正在纳闷的时候,传话的学生跑回来对我说:“他暂时不想来,说让殷老师放着,他会在有空的时候过来取……”“老师,他还说,猜都猜得到殷哥要送什么,不要也罢,他也买得起……”传话的学生很尴尬地望着我,同时也很知趣地安慰了我几句。
  说老实话,那时刚刚入职的我,满腔热忱像一下子被冻结了。我表面装着若无其事,其实在心里狠狠地骂这个学生,同时感叹:“唉!世风日下!黄钟废弃!”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管理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我当时已经对此失去了热情,但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完了一年。从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人与人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感恩知礼,部分学生习以为常,“至今已觉不新鲜”。坚持的一年,我当然觉得有很大收获,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想效果,有时候还觉得有点压力。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让我下笔时文思泉涌,倾泻如注。
  随着教育经验的丰富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进入教育岗位几年后的我,日臻老练。在班级管理中,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用得恰如其分,也经常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样拿写信这件事来说。上个学期半期考试过后,我为五班学生写“情怀短信”,这件事确实也做对了(我自己也这么觉得),同时,这件事也被媒体和报纸都报道了。但报纸的大标题是这样的:《好暖心,老师“半期考试后的情怀”——看的家长学生热泪盈眶》。首先,我百分之百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热泪盈眶。其次,报道中说我为班上每个学生都写了一封信,其实这也是没有的事儿,事实是我只写了三十几份,我只为两类学生写了。
  第一类:有进步的学生。哪个学生有进步,哪怕只是学习态度的进步,我都会写一则短信表示肯定。
  第二类:考差了的学生。那些努力了但没有获得理想成绩的、情绪低落需要安慰的心灵,我都会为他们加油鼓劲。
  考得极为优秀的,我一般在食堂请他们喝一杯梅子酒,说一句话——有你们,真幸福!
  对于那种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我兑现了与他们之前的约定:李××得到了一副手套,王×得到了一套《典范英语》,徐×得到了一个文件夹,周×得到了一块手表,高×赢得了一次和老师打篮球的机会……
  不管如何,我选准时机,趁热打铁,即时反馈,精准定位,而不是全面铺开。他们在接到礼物的时候都非常激动,而且好多学生在此之后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对于我而言,工作量也不大,也没有压力,干起来也很带劲。
  做同样的事情,表面上看只是做法有了些许区别,为什么效果和心境截然不同呢?
  这个问题可以用管理学中的“双因素理论”来解释。双因素理论指的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它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来的。他在1966年时曾经对200名美国员工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人究竟想在工作中得到什么”。根据这个调查,他提出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就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如工作场所的条件、安全条件、人际关系等因素。“激励因素”是指自我实现和受到尊重的需求。例如,薪资福利是不是比别人高?职位升迁的通道是不是比较顺畅?一个人能不能在社会上获得面子、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一些关于成就、认可、晋升、工作成长、责任感等高级需求。
  赫兹伯格的研究发现:如果工资水平比较低,场所条件太差,人际关系很紧张,这就是保健因素差,员工就会心生不满。所以,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们也许就会立刻跳槽。但是,当保健因素增多,员工不一定会增强满足感,要想增强员工的满足感,就必须要依靠激励因素。赫兹伯格强调:要想带出一个好的团队,不能仅仅靠保健因素,一定要依赖激励因素,使员工对工作产生正面的情感。
  我想,之前的“生日信件”就是一种“保健因素”,所以被搞错了生日日期的学生会产生较强的负面情绪,而过生日的那些学生的新鲜感不够,也不太易感动,不会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而“情怀短信”既是一种“激励因素”又是“抚慰因素”;“情怀短信”既是一种奖励,又是一种认可,对进步的学生和观望的学生都会产生较强的激励效果,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也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后一种方法省时、省力,而且效果也还不错。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CIS下的中学班级教育管理模式探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4—00—025。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4007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其他文献
蒲海燕,女,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铁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从事一线心理教学17年,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经验。  她担任柳州市兼职德育教研员、柳州市教育科研专家组成员、柳州市心理学科中心组成员、柳州市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库成员,曾获柳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柳州市“五一巾帼标兵”、柳州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柳州市优秀兼职教研员等荣誉称号,《广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经济发展的源泉、社会进步的动力、民族精神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習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就是我们党和政府一个伟大的奋斗目标。所以,当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到今天,“健康中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一项基本国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
说是“小议”,其实内心中早已经把它认作为一个“在思想上把握时代”的核心概念。之所以还要说是“小议”,是因为说起黑格尔哲学,说起康德、黑格尔之别,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礼制”或“德治”,说起何为“抽象的法”(包括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意志),还有主观性、内在性等等,就会有很多很多的话可说;所以我们必须把话题限制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一百四十节上,而这一节就集中讨论了“伪善”的问题。  道德中的核心概念是“
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马拉松参赛选手必须接受一项规定,那就是“如果英国奥运理事会任命的医务人员命令哪名选手退赛,他就得立即退出比赛”。1906年雅典届间运动会上,赛事主办方特别担心有人在比赛中身体受伤,在赛道上每隔一公里都停辆救护车。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仅44%参赛者跑完马拉松全程,两名选手险些死亡;其中第四名不得不在赛事中途停下来休息。  在那个年代,人们很想知道,究竟哪些人才适合参加极
〔摘要〕文章对网络学习环境和传统学习环境的特征以及两种环境下学生体验到的情绪进行了回顾,重点从控制—价值的理论视角介绍了两种环境中的学习情绪。目前,有研究验证了控制—价值理论在网络学习环境的适用性,但研究结果与传统环境下仍有差异。未来研究应该注重网络学习环境特点的考察和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特点的学业情绪的理论构建。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学业情绪;传统学习环境;控制—价值理论  〔中图分类号〕G4
“道心惟微。”这“道心”是非常微妙的,但是“道”只有在人的“心”里面,人们才能够体会到它(他)是微妙还是不微妙,或者說是否找得着北。如果道只是在九天之上恍兮惚兮,窈兮冥兮,也就没有什么惟微不惟微的了。反过来说,“心”又是在“道”里面,因为道的规律就是心体悟出来的终极存在与规律。还有,“道”就是“天道”,道就是天,天就是道。天是自然的存在,天又是道性的载体与标志。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电视机前追着看“直播”“LIVE”的经历:你可能在某个大型阅兵式上,看着军容整肃的解放军方阵经过天安门,仿佛自己也到了现场,自豪挺起了胸膛。你可能为了某一场球赛凌晨三四点起床,眼睛牢牢盯住画面里奔跑的球员们,随着他们的每一次进球或助攻心跳加速。你可能守着某次颁奖典礼,上厕所都是“快去快回”,生怕错过了某个宣布奖项的重要时刻……  这就是直播的魅力。直播当下实时发生的事情,能拉近观众
〔关键词〕疑病恐惧症;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一、背景介绍  小扬,15岁,高一在读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母离异,此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相依为命。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对孩子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用各种方式尽量减少单亲家庭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小扬也非常懂事,从来不会违背妈妈的意愿,一心一意读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二、辅导过程  小扬是由其班主任介绍过来的。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总是
〔关键词〕师生关系;管理艺术;班主任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酸甜苦辣皆有体会。当一名称职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首先要懂得教育艺术。在教育艺术中,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艺术尤为重要。  马克·吐温曾夸张地表示,一句赞美之词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平日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如果得到正面的表扬,就如同濒临枯萎的小树再次沐浴和煦的阳光,能够重现生机。回顾当班主任的那些日子里教育学生时的几点做法,仍记忆
“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花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烁若芙蕖出渌波……”这是传诵不已的千古绝唱,这是流芳万世的人神之恋。优美的文辞掩饰不住内心的伤痛,动人的旋律宣扬着悲婉凄切的故事。顾恺之针对这篇优美文字的千古名画,意境缠绵,画风古朴,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学珠联壁合,是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顾恺之,字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