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如何让学生感到作文不再难,从而爱上作文,愿写作文,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结合生活实践,学写生活作文;激发兴趣,调动写作欲望;拓宽渠道,延伸到课外。全文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娓娓道来,以期能与奋战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做以交流。
【关键字】:作文教学 生活实践 写作欲望 拓宽渠道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与“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践,学写生活作文
学生总以为它们的生活是单调的,每天都是“两点一线”,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不然,我告诉学生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所致,人们学会感悟生活是一种幸福,不只是为了写作文。例如,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这一现象司空见惯,当然没有什么新鲜的,但如果你好好感悟一下,那么你就会觉得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那将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喜悦与兴奋?再如,你身边的人和事,如妈妈准备好的午餐,老师的一个亲切的笑容,同学之间一个热情的问候,陌生人的一个礼貌的谦让……是能牵动你的感情的,如果你心存感激,那么你怎么会无话可说呢?由此,我结合学生身边事、身边人,进行生活作文的指导。
第一,结合学校生活
为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自办手抄报,课文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作文会诊等等。活动后我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使他们在体验并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
第二,结合家庭生活
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使它们从小学会自理,长大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经常要求学生在家里应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结合少先大队部组织的“跨世纪雏鹰行动”,我要求学生在家中应做到“四会”:会做简单的饭菜,会招待客人,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自我安排学习。于是,《第一次包饺子》、《今天我当家》、《我长大了》、《学会生活》…..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就诞生在学生笔下,我挑选几篇优秀的范文在班级中宣读,不仅使选中同学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全班同学感受到作文就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
第三,结合社会生活
有些小学生很怕写作文,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这虽然与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还与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不够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会动脑筋去想有关。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并有自己的脑筋去想。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这便给学生亲近自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带领学生观察小草、麦苗,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最炎热的夏季,我带学生到田边,看到农民伯伯挥汗如雨的抢收抢种,学生不仅学到了农忙场面的描绘,更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受到思想教育,这一想法渗透到文章中,更使文章寓意深刻了。
二.利用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生做什么事,多凭直观感受,感兴趣的事,会积极主动地做,反之则难以执行,且效果较差。因此,我抓住能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一切机会,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第一,利用插图,引发兴趣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配有直观形象,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图,是进行想象作文教学的极好媒体,同时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利用活动,打开思路
习作指导课上,我让学生拿出笔画放风筝的场景。学生听后跃跃欲试,迅速拿出彩笔,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真是给学生机会,它们就会让你惊讶。看,学生画出的内容真不少,有的画的是自己拿着风筝在广阔的田野上奔跑;有的画的是断了线的风筝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还有的画的风筝已经和星星在一起了……我因势利导说:“谁愿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的画介绍给大家听?”不一会儿,课堂上积极踊跃,气氛异常活跃,它们超越时空的想象,更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又趁机引导:“大家画得好,讲得更精彩,如果能把刚才的话记下来,那一定是篇好文章。”就这样一篇篇充满趣味的习作诞生了。
第三,利用展示,赢得成功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我利用一次晨会时间专辟“佳作欣赏”内容,请本周作文或周记写的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同时让听的同学也互相讨论,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注意选择面,努力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
三.拓宽渠道,作文在课堂外
目前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训练的量明显不足,学生的思维也拓展不开。因此,我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指导学生多写多练,使各种写作技巧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得到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渠道的开辟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等练习。
第二,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我要求学生因故请假能写好请假条,因事暂时离开学校能写下留言条,至于表扬稿、通知、招领启示、寻物启事等,在生活中时随时会遇到的,在此基础上可随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结合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本期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学生阅读古代经典书籍的同时,指导学些读书感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真正把作文教学延伸到的课堂之外。
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青年教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
【关键字】:作文教学 生活实践 写作欲望 拓宽渠道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与“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结合生活实践,学写生活作文
学生总以为它们的生活是单调的,每天都是“两点一线”,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实不然,我告诉学生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所致,人们学会感悟生活是一种幸福,不只是为了写作文。例如,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这一现象司空见惯,当然没有什么新鲜的,但如果你好好感悟一下,那么你就会觉得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那将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喜悦与兴奋?再如,你身边的人和事,如妈妈准备好的午餐,老师的一个亲切的笑容,同学之间一个热情的问候,陌生人的一个礼貌的谦让……是能牵动你的感情的,如果你心存感激,那么你怎么会无话可说呢?由此,我结合学生身边事、身边人,进行生活作文的指导。
第一,结合学校生活
为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自办手抄报,课文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作文会诊等等。活动后我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感受,使他们在体验并交流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
第二,结合家庭生活
为了真正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使它们从小学会自理,长大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经常要求学生在家里应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结合少先大队部组织的“跨世纪雏鹰行动”,我要求学生在家中应做到“四会”:会做简单的饭菜,会招待客人,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自我安排学习。于是,《第一次包饺子》、《今天我当家》、《我长大了》、《学会生活》…..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就诞生在学生笔下,我挑选几篇优秀的范文在班级中宣读,不仅使选中同学感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全班同学感受到作文就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
第三,结合社会生活
有些小学生很怕写作文,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这虽然与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还与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不够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会动脑筋去想有关。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并有自己的脑筋去想。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这便给学生亲近自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带领学生观察小草、麦苗,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最炎热的夏季,我带学生到田边,看到农民伯伯挥汗如雨的抢收抢种,学生不仅学到了农忙场面的描绘,更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受到思想教育,这一想法渗透到文章中,更使文章寓意深刻了。
二.利用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生做什么事,多凭直观感受,感兴趣的事,会积极主动地做,反之则难以执行,且效果较差。因此,我抓住能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一切机会,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爱好,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第一,利用插图,引发兴趣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配有直观形象,情趣俱佳的精美插图,是进行想象作文教学的极好媒体,同时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利用活动,打开思路
习作指导课上,我让学生拿出笔画放风筝的场景。学生听后跃跃欲试,迅速拿出彩笔,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真是给学生机会,它们就会让你惊讶。看,学生画出的内容真不少,有的画的是自己拿着风筝在广阔的田野上奔跑;有的画的是断了线的风筝在天空自由地飞翔;还有的画的风筝已经和星星在一起了……我因势利导说:“谁愿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的画介绍给大家听?”不一会儿,课堂上积极踊跃,气氛异常活跃,它们超越时空的想象,更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又趁机引导:“大家画得好,讲得更精彩,如果能把刚才的话记下来,那一定是篇好文章。”就这样一篇篇充满趣味的习作诞生了。
第三,利用展示,赢得成功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我利用一次晨会时间专辟“佳作欣赏”内容,请本周作文或周记写的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同时让听的同学也互相讨论,找出闪光点加以赏析。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注意选择面,努力给每个学生一次机会。
三.拓宽渠道,作文在课堂外
目前作文训练的渠道主要在课堂,训练的内容大都是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训练的量明显不足,学生的思维也拓展不开。因此,我想方设法开辟多种渠道,指导学生多写多练,使各种写作技巧在形式多样的训练中得到强化,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渠道的开辟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等练习。
第二,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我要求学生因故请假能写好请假条,因事暂时离开学校能写下留言条,至于表扬稿、通知、招领启示、寻物启事等,在生活中时随时会遇到的,在此基础上可随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结合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本期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利用学生阅读古代经典书籍的同时,指导学些读书感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真正把作文教学延伸到的课堂之外。
通过大胆实践、尝试,不仅弥补了课堂训练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不足,而且為课堂训练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生活背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由爱习作、练习作到能习作,真正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青年教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