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维护对于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当前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建议对策,以期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 管理 对策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依法划定、建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防止生态恶化与物种减少的重要措施。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为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0年止,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程。
1.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性质、地位不明确、造成监管职能缺位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性质,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利又非常有限,在资源保护管理上,造成执法困难,也导致对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盗猎、盗伐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使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1.2社区关系矛盾较为突出
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行政指令下建立的,缺少当地社区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成为保护区管理体制上的先天不足。例如,保护区机构面对大量的社区问题没有得到授权而无力加以解决;社区群众的利益没有正常渠道得到反应,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站在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行使协调职能等等。
1.3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目前部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块分割管理致使责权利不明确,各管理部门利益、盲目开发建设甚至出现将旅游开发到核心区的现象,无序、过度旅游开发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威胁自然保护区的生存与发展。
2.加强管理,提升保护区价值
党中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对保护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对保护区提出 “在2020年前,通过建立有效管理的保护区,使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体、10%的海洋海岸区域得到保护”的目标,并对保护区体系建设、管理、评估、资金作了要求。这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应进一步推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
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确因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调整的,要从严控制缩小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要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环境保护部和相关部門备案。
2.2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监管
各主管部门应严格限制涉及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影响其功能,不得破坏其自然资源或景观。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对保护区功能和保护对象的影响作出预测,提出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切实保护好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防止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
2.3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列入相应级别的财政经常性预算,切实予以安排。同时,国家应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区资源使用者征收资源使用费,专门用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实现水源地下游对上游、保护区外对保护区内、开发经营者对保护者的补偿;其次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补偿力度,参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模式,建立草原、海洋、湿地等重要区域的生态补偿基金,不仅用于基本管护,还应将资金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征收托管、生态移民、当地社区发展项目、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科研项目等。
2.4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
要在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将河湖、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及地质遗迹、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作为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推动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空间布局优化,把应该保护的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管理好。在空间布局方面,一些地区因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过大,很难建立面积相对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今后应充分考虑建立一批小型保护区,增强自然保护区间的联通性,努力形成“自然保护区群”。
2.5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深入开展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查处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切实消除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对于管理不善、保护不力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于环境和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再符合条件或失去保护价值的,要给予降级或撤销处理;对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自然保护区降级或撤销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2.6加强国家扶持,制定优惠政策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鼓励。自然保护区多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居住环境较差的地方,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从业人员前来服务,例如对家属的安置、福利待遇的提高等等。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性引导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自然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贷款优惠、产业拉动、技术支持、供水供电优惠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政府给予协调和关心,各利益部门达成共识,才能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是研究物种生态系统的需要,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只要方法得当,管理有效,相信未来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华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 [D].中央民族大学,2006.
[2]胡一民.开展生态旅游切勿影响环境 [N].安徽日报,2000.
[3]宗浩.川藏两地生态建设若干实例及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的探讨 [D].成都理工大学,2005.
[4]徐正春.广东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 管理 对策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依法划定、建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防止生态恶化与物种减少的重要措施。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巨大成就,为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0年止,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
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也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作用,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程。
1.现行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性质、地位不明确、造成监管职能缺位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性质,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利又非常有限,在资源保护管理上,造成执法困难,也导致对自然保护区内发生的盗猎、盗伐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使保护区内的资源和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1.2社区关系矛盾较为突出
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行政指令下建立的,缺少当地社区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成为保护区管理体制上的先天不足。例如,保护区机构面对大量的社区问题没有得到授权而无力加以解决;社区群众的利益没有正常渠道得到反应,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站在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行使协调职能等等。
1.3生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
目前部份自然保护区存在多块分割管理致使责权利不明确,各管理部门利益、盲目开发建设甚至出现将旅游开发到核心区的现象,无序、过度旅游开发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威胁自然保护区的生存与发展。
2.加强管理,提升保护区价值
党中央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思想,对保护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了《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对保护区提出 “在2020年前,通过建立有效管理的保护区,使至少17%的陆地和内陆水体、10%的海洋海岸区域得到保护”的目标,并对保护区体系建设、管理、评估、资金作了要求。这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针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应进一步推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
根据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确因国家立项核准的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对自然保护区调整的,要从严控制缩小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要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环境保护部和相关部門备案。
2.2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监管
各主管部门应严格限制涉及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得影响其功能,不得破坏其自然资源或景观。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对保护区功能和保护对象的影响作出预测,提出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切实保护好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防止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
2.3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经费列入相应级别的财政经常性预算,切实予以安排。同时,国家应建立完善的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对保护区资源使用者征收资源使用费,专门用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实现水源地下游对上游、保护区外对保护区内、开发经营者对保护者的补偿;其次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补偿力度,参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的模式,建立草原、海洋、湿地等重要区域的生态补偿基金,不仅用于基本管护,还应将资金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征收托管、生态移民、当地社区发展项目、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科研项目等。
2.4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体系
要在开展全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状况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统筹完善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将河湖、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及地质遗迹、小种群物种的保护作为新建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推动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空间布局优化,把应该保护的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管理好。在空间布局方面,一些地区因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过大,很难建立面积相对较大的自然保护区,今后应充分考虑建立一批小型保护区,增强自然保护区间的联通性,努力形成“自然保护区群”。
2.5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深入开展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查处保护区内各类违法违规开发建设行为,切实消除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对于管理不善、保护不力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于环境和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再符合条件或失去保护价值的,要给予降级或撤销处理;对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自然保护区降级或撤销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2.6加强国家扶持,制定优惠政策
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鼓励。自然保护区多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利,居住环境较差的地方,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从业人员前来服务,例如对家属的安置、福利待遇的提高等等。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性引导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自然保护区与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贷款优惠、产业拉动、技术支持、供水供电优惠等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政府给予协调和关心,各利益部门达成共识,才能为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方便条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是研究物种生态系统的需要,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性管理,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只要方法得当,管理有效,相信未来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华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 [D].中央民族大学,2006.
[2]胡一民.开展生态旅游切勿影响环境 [N].安徽日报,2000.
[3]宗浩.川藏两地生态建设若干实例及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的探讨 [D].成都理工大学,2005.
[4]徐正春.广东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