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事美术教学十几年来,经过理论上的不断学习和美术教学上的实践,本人认为,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深入研究新教材教法,处理好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现写成文字,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
“素质”从字义上讲就是“本来的性质”,特指人的本性。这种本性的形成过程除了天生具有遗传因素和性格因素外,主要来自特定环境的潜移默化和自身或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一个复杂而缓慢的心理完善过程。
人的素质高低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教育的学科越丰富,范围越大,高素质的人才就越多。美术教育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术”从字义上讲就是造型艺术,并指绘画。“美”指美丽、好看,“术”指技艺、技术、方法。总的来说,“美术”包含了审美;形象思维;创造力;精神活动;行为表达方式和绘画技巧。我个人认为,美术的特性与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因为它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快性。正是因为这种情感效应,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只有把素质教育寓美术教育过程中,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才能形成素质化的美术效应。
美术作为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一种丰厚的素质功能价值资源,它不会受到一些物质的限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美术教育过去一直作为五育的附庸,扮演着“小媳妇”的角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从个人整体发展来看,美术教育对人的素质影响和审美意识的效应是全方位的。它可以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比如美术在人的审美行为和品德教育的渗透,对人心理、思维的影响,对人智力的开发,对价值观和劳动观的引导,其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一)美術教育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增强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是陶冶高尚心灵的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会欣赏画、看懂画、感受绘画艺术带来的美的感受。
虽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其审美意识也是模糊的;但这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教师只有多与学生交流美,让学生谈一谈对美的感受,多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机会,并将学生作品进行及时的表扬与展示,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想象力,增强审美意识的能力。如导入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范画,让学生先从画面形象上看看画的是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为了使学生看懂画家是怎样表现情节内容的,我先给学生讲故事,再讲解画面的表现手段,使思想教育内容与欣赏绘画自然地融合。在教学中,我还将平时收集的一些名师、名画、教学挂图、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其中的美,我发现孩子们的审美远远超乎我的预料,从他们幼稚的话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美的判断;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这一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欣赏和认识能力,还将学生的审美知觉、审美情操和审美判断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
(二)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的德育目的
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美。教师是孩子创造美的引导者,我们要用心去感悟、去表现,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在艺术活动中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愉快充满幻想的艺术教学中,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与美好生存。如教学第五册《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这一课导入时,我先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画,问孩子们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你为什么喜欢它?它美在哪里?放在哪里搭配最美?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色彩搭配的美,知道色彩怎样搭配才美?并运用这一知识自己去创造美。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是丰富的,它所作用的范围也是宽广的。在教学中利用作品背景的阐述等,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的悠久和辉煌、画家的事迹和创作思想等。如在教学《红井水》《红军桥》这两课时,因为我们于都是长征出发地,我就将孩子们带到长征第一渡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去参观,让孩子们在实地亲身感受伟大的长征,通过这一实地参观教学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与学习情趣,又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德育目的。
(三)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造型艺术,通过鲜明的直觉形象特征,极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具有显著的开发功能,美术实践是直觉感受的结果,直觉即直接的了解或认识,对学生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通过创造美术作品,让学生去创造美,因而要加强学生的绘画能力,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记忆、写生等技术训练,让学生都能掌握一般的绘画技巧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思想得到培养,具有初步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用不同技法绘画,学生创作技能也有较高的发展,通过绘画,使学生爱画,而不觉得难,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能将记忆中的表象粗略的画在纸上,能用大幅纸绘画,培养造型能力,画出特点,能创作画,通过学生提高创作画的能力,能即兴作画。在掌握多种形式的绘画、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创作。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细致观察事物。用画家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绘画,更没有创作。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描绘等一系列过程,以准确的把握对象的比例、结构、明暗、色彩等特征与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了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术教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术是美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小学的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制作、欣赏等内容,以绘画为主。此外,纸工、泥工、编织、等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样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觉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亦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美术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能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能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教学中我常采用悬念引新、激发兴趣,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意地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第一册撕纸《心中的太阳》这一课中,我拿出红色的长方形纸张,问孩子们:你可以撕成什么形状的图形?孩子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我可以撕一朵红花”“我可以撕一个红太阳”“我可以撕一个红房子”……我马上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心中所想的图案撕出来贴在本子上,并看看你的画面还缺什么,再用水彩笔进行适当的添画。这一过程是学生思考、发现、创新的过程,它集脑与手的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心理特征,又促进思维创新的发展。又如在《小小钟表店》中,我不光要教会学生怎样做的步骤,更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制作一个外型有个性的钟表。在发散思路上,要求孩子们想象它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又还可以制作哪些不同造型的鐘表。逐步深入,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广阔的大自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在玩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春天,鸟语花香,百花盛开,山清水秀,带孩子们到校外欣赏,既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热爱大自然的前提下,学习绘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夏天,农民们在田野里辛勤地收割种植,让孩子们参与收种劳动,体验农民光荣,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和反复的欣赏,画出丰收的景象和美好的人物动作。冬天,大雪降临,野外白茫茫一片,也可带孩子们到野外活动扫雪、堆雪人、打雪仗,一方面欣赏雪景,另一方面还可锻炼他们的抗寒毅力,使孩子们学画雪景下的人物动作和植物形象,磨炼他们的绘画技术。通过这种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既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孩子们表现欲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正实现了力求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让美真正走进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一、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
“素质”从字义上讲就是“本来的性质”,特指人的本性。这种本性的形成过程除了天生具有遗传因素和性格因素外,主要来自特定环境的潜移默化和自身或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一个复杂而缓慢的心理完善过程。
人的素质高低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教育的学科越丰富,范围越大,高素质的人才就越多。美术教育是一门形象思维的学科,“美术”从字义上讲就是造型艺术,并指绘画。“美”指美丽、好看,“术”指技艺、技术、方法。总的来说,“美术”包含了审美;形象思维;创造力;精神活动;行为表达方式和绘画技巧。我个人认为,美术的特性与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因为它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快性。正是因为这种情感效应,才能实现寓教于乐。只有把素质教育寓美术教育过程中,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才能形成素质化的美术效应。
美术作为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手段,是一种丰厚的素质功能价值资源,它不会受到一些物质的限制,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美术教育过去一直作为五育的附庸,扮演着“小媳妇”的角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从个人整体发展来看,美术教育对人的素质影响和审美意识的效应是全方位的。它可以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比如美术在人的审美行为和品德教育的渗透,对人心理、思维的影响,对人智力的开发,对价值观和劳动观的引导,其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一)美術教育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增强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是陶冶高尚心灵的激发创造潜能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分析美术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会欣赏画、看懂画、感受绘画艺术带来的美的感受。
虽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其审美意识也是模糊的;但这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教师只有多与学生交流美,让学生谈一谈对美的感受,多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机会,并将学生作品进行及时的表扬与展示,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想象力,增强审美意识的能力。如导入课时我先给学生出示范画,让学生先从画面形象上看看画的是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为了使学生看懂画家是怎样表现情节内容的,我先给学生讲故事,再讲解画面的表现手段,使思想教育内容与欣赏绘画自然地融合。在教学中,我还将平时收集的一些名师、名画、教学挂图、学生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认识能力去发现其中的美,我发现孩子们的审美远远超乎我的预料,从他们幼稚的话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美的判断;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这一美术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欣赏和认识能力,还将学生的审美知觉、审美情操和审美判断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
(二)美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的德育目的
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美。教师是孩子创造美的引导者,我们要用心去感悟、去表现,尽可能地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在艺术活动中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愉快充满幻想的艺术教学中,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个性优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与美好生存。如教学第五册《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这一课导入时,我先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画,问孩子们喜欢其中的哪一幅?你为什么喜欢它?它美在哪里?放在哪里搭配最美?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色彩搭配的美,知道色彩怎样搭配才美?并运用这一知识自己去创造美。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是丰富的,它所作用的范围也是宽广的。在教学中利用作品背景的阐述等,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的悠久和辉煌、画家的事迹和创作思想等。如在教学《红井水》《红军桥》这两课时,因为我们于都是长征出发地,我就将孩子们带到长征第一渡和革命烈士纪念馆去参观,让孩子们在实地亲身感受伟大的长征,通过这一实地参观教学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与学习情趣,又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德育目的。
(三)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造型艺术,通过鲜明的直觉形象特征,极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具有显著的开发功能,美术实践是直觉感受的结果,直觉即直接的了解或认识,对学生观察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通过创造美术作品,让学生去创造美,因而要加强学生的绘画能力,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记忆、写生等技术训练,让学生都能掌握一般的绘画技巧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思想得到培养,具有初步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用不同技法绘画,学生创作技能也有较高的发展,通过绘画,使学生爱画,而不觉得难,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能将记忆中的表象粗略的画在纸上,能用大幅纸绘画,培养造型能力,画出特点,能创作画,通过学生提高创作画的能力,能即兴作画。在掌握多种形式的绘画、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创作。
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去细致观察事物。用画家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绘画,更没有创作。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描绘等一系列过程,以准确的把握对象的比例、结构、明暗、色彩等特征与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了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术教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术是美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小学的美术教育包括绘画、制作、欣赏等内容,以绘画为主。此外,纸工、泥工、编织、等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样是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美术教育可提高学生的欣赏美、感觉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亦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美术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能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能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教学中我常采用悬念引新、激发兴趣,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意地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第一册撕纸《心中的太阳》这一课中,我拿出红色的长方形纸张,问孩子们:你可以撕成什么形状的图形?孩子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我可以撕一朵红花”“我可以撕一个红太阳”“我可以撕一个红房子”……我马上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把心中所想的图案撕出来贴在本子上,并看看你的画面还缺什么,再用水彩笔进行适当的添画。这一过程是学生思考、发现、创新的过程,它集脑与手的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心理特征,又促进思维创新的发展。又如在《小小钟表店》中,我不光要教会学生怎样做的步骤,更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制作一个外型有个性的钟表。在发散思路上,要求孩子们想象它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又还可以制作哪些不同造型的鐘表。逐步深入,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广阔的大自然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在玩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春天,鸟语花香,百花盛开,山清水秀,带孩子们到校外欣赏,既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在热爱大自然的前提下,学习绘画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夏天,农民们在田野里辛勤地收割种植,让孩子们参与收种劳动,体验农民光荣,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和反复的欣赏,画出丰收的景象和美好的人物动作。冬天,大雪降临,野外白茫茫一片,也可带孩子们到野外活动扫雪、堆雪人、打雪仗,一方面欣赏雪景,另一方面还可锻炼他们的抗寒毅力,使孩子们学画雪景下的人物动作和植物形象,磨炼他们的绘画技术。通过这种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既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孩子们表现欲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正实现了力求在美术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让美真正走进每一位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