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文化的汉代经验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文治政府的国家。文化史家柳怡徵认为,这种文治政府起源于周朝,“至周而尚文”,“其文教以礼乐为最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到了始于“素朴的农民政府”的汉朝最终完成了“文治的贤人政府”。加之在整个古代,中国政府一直承担着对世界上最多人口的教化、组织和管理,所以其行政经验与智慧也是最发达的。在西方那种契约化行政文化在中国本土很难扎根的当下,我国传统的行政文化资源可以为当下的行政文化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汉代行政构架有一种“简单的美”。在谈及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得失时,钱穆先生曾提出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即“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还是与此相反。在他看来,古代最理想的行政构架是汉代,只有朝廷(中央)、郡(省)和县三级。府、州以上都是管官的官,县官是管民的官。“汉郡多至一百以上”,“一個县政府,也往往有属吏几百人的大规模”,主要的行政资源集聚在地方,所以汉代是“管官的官少,管民的官多”的杰出代表。但这种地方政治架构,从宋代开始就变得不理想,明清以降更是每况愈下。
  以明代为例,地方行政由汉代的两级变成了四级,“一省分成三个司:一个布政使司,一个按察使司,一个都指挥使司。前两个藩臬二司,又再分许多分守分巡的司。这许多官下面,才是府、州和县”。“三司”是管行政的承宣布政使、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其下是由“分司”分派到地方去的官员(如出自布政使的参政、参议,出自按察使的副使佥事),然后是府和州,最后才是县。由于层级增加和冗员繁杂,结果是基层政权不堪“一层一层的由上面加下来的高压”,这就彻底解构了汉代行政构架的“简单的美”,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古代国家的行政成本。
  汉魏六朝行政构架之所以会形成“简单的美”,与两汉时期重实际实用的主流民族文化精神密切相关。柳怡徵反复强调说:“盖古之学者以学为文,未尝以文为学。汉魏而下,而文章之术盛”。他还指出:“学者之务实用,不独精于算数、创制奇器已也,其于规天法地之事,亦时时推陈出新,以其致用。”精于算数的代表是祖冲之,创制奇器的代表如扶风人马钧“作翻车”,改造诸葛亮的连弩等。重视实用和实际,使两汉文化具有浓郁的行政文化色彩。
  顾炎武《日知录》曾盛赞东汉士风。今人缪钺在《与郭洽周论东汉史事》中也慨叹:“士气东京美,千秋未可逢。”其代表人物如党锢之祸中的陈蕃、李膺、范滂等,据《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李膺振拔汙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这些被后世讥为“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的书生,在紧要关头能做到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与汉代推崇儒学的行政文化生态密切相关。
  首先,推崇儒学的行政文化生态,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特别是士阶层的道德素质和伦理水平。两汉经师在当时很有人缘。在清人唐晏的《两汉三国学案》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门徒尝数百人”这个句子。这不仅印证了孔子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同时也为汉代行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社会氛围。
  其次,在伦理环境中训练和养成的文化主体,绝不同于西方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可以干实事,具有坚忍不拔的主体自由意志和实践理性能力的,同时也不乏真正的国之栋梁。如刘昆,“迁弘农太守,先是崤、函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
  由于崇高的伦理主体和经世致用的学术相结合,汉代儒生成为汉代士大夫学习、模仿和歌颂的对象,这是汉代文化在行政主体建设上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汉代文章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确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评价标准。与老庄及中西现代的审美观不同,这个评价标准的核心是“崇实”、“致用”的儒家文论观。曹丕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说,这与秦汉文章主要是政府公文或主要用于政治事务密切相关,同时也成为评价古代文章的主流典范或尺度。后来王世贞也说:“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犹未离实也。六朝之文浮,离实矣。唐之文庸,犹未离浮也。宋之文陋,离浮矣,愈下矣。元无文。”尽管这种评判标准可能有损于艺术审美,但对政府公文或文风,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范式和样板。
  汉代文章是行政公文的杰出代表,如贾谊《过秦论》: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晁错《论贵粟疏》: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以后,如海瑞的《治安疏》,张居正的《陈六事疏》,都继承了这个传统,充分发挥了文章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特有的矫正时弊、固本培元的作用。现代学者刘师培解读中国文化多偏颇之词,但对《史记》却有一探骊得珠的评价:“《史记》……《货殖传》所言,戒人君之重取民财也。《蒙恬传》所言,戒人君之轻用民力也。重取民财、轻用民力为君主专制之二大原因,故史公戒之。”
  时代不同了,人们当然可以有更丰富的文艺生活,但在行政公文和文风中,汉代崇实的审美趣味和以文经国的文风,仍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发扬光大的。
  最后要说的是,由于关注现实而不是内心、关注实务而不是玄学,所以汉代文化本质上可以称之为行政文化。同时,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与西方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矛盾不同,中国文化以解决人与社会(儒)、人与自身(道)的冲突为第一要务,其文化创造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家族秩序、人性教化等方面。如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以是之故,在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我们有必要注意和研究素朴、务实甚至显得有些呆板的汉代文化。 ■
其他文献
我国新科技、新经济迅速发展,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建立和谐社会。我国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也处在一个推陈出新的发展时期。回顾春秋初,我国铁耕出现,奴隶在井田外开出大量“私田”,引发春秋变革,“官学制度”在春秋战火中失去垄断,新兴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开始聚徒讲学,出现了孔子等诸子百家。那里发生的教育与文化嬗变,交融激荡,孕育了博大久远的中华文明。即使时光流过千秋,中华悠久的
期刊
宋代湖湘诗坛,留下不朽之作的有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他是山东人。南宋淳熙六年至八年(1179—1181),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转运副使,来到长沙,后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他在长沙组建防御金兵的“飞虎军”,威镇一方。“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从湖北调任湖南两年间,他写下不少词作。先看这首《贺新郎》: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
期刊
清末对科举的批判主要以洋务派和维新派最为激烈,洋务派思想主要基于科举对西学的阻碍作用来谈废科举之事,没有脱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维新派则多从废八股来谈变科举。  作为维新健将的梁启超对科举的批判也是基于对两派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梁启超对科举的批判主要基于科举对人才与学校的禁锢两个方面:(1)科举桎梏人才,而人才的兴衰关系一国之兴衰。清季之时,八股时文在坊间如山如海,无数知识分子沉溺其中,不
期刊
《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逆,预先猜度。《易·说卦》曰“知来者逆”,故有逆知一词。逆诈,其实不知他人诈还是不诈,而预先猜测他人诈。亿,通臆,预料、揣度。先进篇孔子说子贡“亿则屡中”,做生意常猜中行情,大发其财。信,诚实,守信。亿不信,其实不知他人信还是不信,而预先估计他人不信。抑,表转折,犹然而。贤,杰出;《说文》曰:“贤,多才也。”此章语言简要,有省略,
期刊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地方特别适合玩“穿越”。  何谓穿越?“百度”有云: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一般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  这样的“事件”,不久前在我们旅游岭南的一个小镇,不期然地“发生”了。  这个小镇位于粤东北的河源市龙川县,它叫“佗城”。佗城亦称赵佗古城,它是以 2000多年前一个叫赵佗的人的名字命名的
期刊
新郎官蔡元培婚礼之上谈平等  1901年冬,蔡元培与黄仲玉在杭州结为伉俪,举行文明婚礼。婚礼上,宋平子有意开蔡元培的玩笑:“倘若黄夫人的学行高出于蔡鹤卿(蔡元培),则蔡鹤卿当以师礼待黄夫人,何止平等呢?反之,若黄夫人的学行不及蔡鹤卿,则蔡鹤卿当以弟子视之,又何从平等呢?”在场的宾客饶有兴味,都想听听新郎的高见。蔡元培折衷两端:“就学行言,固然有先后之分;就人格言,总是平等的。”此言一出,皆大欢喜,
期刊
梁思成的大爱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初步选择了四座城市作为投弹地点。这四座城市分别是京都、小仓、广岛、新潟。但是在做最后的决议时,美方参考了之前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建议,将京都改为长崎,保留了京都的古建筑。事后,人們问起梁思成对此事的看法,梁答:“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
期刊
唐鲁孙在《中国吃》一书中写道:“自从时代进步,果脯由御膳房成为上方玉食之后,才成为细品甜食的。”  实际上,果脯的制作与食用在中国有几千年,最早有记载可上溯到三国时代,当时人们为解决鲜果不耐保存的问题,将鲜果浸入蜂蜜内防腐、保鲜、增添甜味。南宋时期《梦粱录》中载:“除夕,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宵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此外,蔡襄《荔枝谱》中亦载有当时果脯的加工方法,称其“
期刊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因为争取一些蝇头小利而与人争斗,生气,甚至惡语相向。这样的现象、场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往往会忽略恶劣情绪对身心造成的伤害。现代医学表明,一个性情暴戾的人,即使让他经常服用最好的营养品,经常练习最佳的健身运动,其寿命也远不如性情温和者长寿。现代心理健康学更是提示人们:要健康长寿,先得树立一个心理保健的座右铭——友善。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期刊
国人的饮食传统,表现在筵宴上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以过量的肴馔定义丰盛的程度。各类宴席的准备,都是以吃不完作为标准的,这也是判断主人盛情的一个标志。吃不了怎么办?也并非是统统倒掉,有时是要打包的。古代打包的法则,也有小大的区别,有“礼包”,也有“罚包”。帝王甚至还有“怀归令”,吃不了是要兜着走的,御宴上曾有过这样的规矩。  这样的传统,似乎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周代有许多食礼仪轨,将各类筵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