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36-02
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作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寓教于乐”的机智。“语文课堂中幽默的语言是语文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像一个精灵,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下面,笔者就教学中的实践和观摩,谈一谈幽默语言在语文课堂中的调味品作用。
1 诙谐比喻,一笑了然
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讲台上用优美而富有魅力、吸引人、感染人的语言,奏出美妙的交响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诱导他们积极思维。例如:一次在讲解为什么不同题材的文章要用不同的体裁去表现时,我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运用术语,而是运用比喻:“一块布,你是用它来做连衣裙呢还是做工作服呢?写文章不选体裁,就像一个昏庸的裁缝,通过剪刀把一块劳动布裁成连衣裙,而把一块真丝材料裁成工作服。”学生发出长长“哦!”作若有所悟状。我知道这样一来,就讲清了道理,又给学生增添了学习情趣。
2 妙语点评,激活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高雅,别具艺术魅力,并因此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前不久我听了我们学校吴老师两堂课。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当学生把“扯着嗓子”理解成“拉嗓子”时,吴老师说:“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学生会心地笑起来。这是运用归谬法而产生的风趣。在讨论“当考虑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会怎么想”时,有的说:“哎呀,百兽还真怕狐狸呢!”有的说:“哎,我没犯错,老天爷怎么不叫我当大王了呢?”这时,吴老师来了个顺水推舟,说:“再说,又没到退休年龄!”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另一堂“说写训练”课中,学生模拟生活情境向妈妈要糊信封的材料时,说:“好妈妈,请您吃过饭帮我准备一下好吗?”教师便说:“你的嘴真甜!我要真是你妈妈,不吃饭也要为你找!”(众学生大笑)这是俗语雅用,教师真的把生活搬进了课堂。吴老师的课之所以受学生欢迎,与她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常常给学生带来轻松与欢笑分不开,可见,诙谐幽默的语言能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使教学充满情趣。
3 激发学生,主动进取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好之”、 “乐之”才能促使孩子们以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投入。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训练的是孩子们的童子功,但一些基本笔画需要反复练习,比较枯燥。这时,幽默语言的加入会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我前不久听了一位低段语文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在教学“木”字,一共就是四个笔画,孩子们犯的错误就是布局不当,横的下面空白太多。于是该教师伸展双臂,边演示边对学生说:“你们看,‘撇’和‘捺’就像是胳膊窝里长出的一对翅膀,长长的,稍稍有些弧度,多漂亮啊,又短又硬的就难看了。”孩子们哈哈大笑,按老師的要求写出来的“木”字就有明显进步。此后该教师就鼓励孩子们主动用形象幽默的语言记住某个生字的书写特征,并称这样的孩子为大家的一字之师,孩子们乐此不疲,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
4 紧扣心弦,活跃课堂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要运用恰当好处,就必须抓住运用的时机。当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时,巧用幽默语言的“辛辣”进行突然袭击,可以调节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个临近夏日的下午第一节课,我安排学生赏析课外古诗词《虞美人》。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学生们似乎对李煜亡国悲戚的关注热情不及周公,一部分人眼神游离,昏昏欲睡。窗边前排一张姓同学更夸张,索性闭着眼睛,双手托腮,口水直流。我目睹此状,心生一计,狠命一拍讲台,长叹念道:“问君能有几多困,恰似一腔口水向下流。”一边念叨一边板书内容。被拍案惊醒的孩子们还惶惶不知所以然,待结合板书,明白过来,立刻哄堂大笑。连张同学在内,全班学生睡意全无,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李煜表现在诗词中的感情与文学魅力。课间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谈论此首词,并以它的改编版打趣。诗词的改头换面,这一即兴的幽默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孩子们在“有趣”中“有得”。
5 软性批评,促进融洽
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由幽默语言作为配方的批评,因为其含蓄性和柔软性,在语文课堂中能使被批评者理解老师的善意和苦心,更易于被接受。一次习作课上,孩子们正在为《我熟悉的人》如何选材而苦思冥想。班上的调皮大王严永成又按捺不住了,偷偷地踮起脚尖,用膝盖托住课桌肚,使桌脚离地,慢慢地不动声色地向窗边“挪动”。我灵机一动,故意咳嗽一声,示意大家安静,说道:“按照刚才的规定,大家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时,不能直接写出其名,把他最特别的地方写出来,如果大家猜中了,说明他写得很成功,如果猜不中,说明他抓的特点不明显。下面老师为大家做个示范,猜猜他是谁?”孩子们一听来劲了,个别调皮鬼也是竖耳瞪眼,全神贯注。“有一位同学,我们暂时就叫他小勇吧,他很聪明,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那就是他的课桌,不过,这张课桌可非同一般,它会走路,每当上课时,这课桌就想跟他玩,它悄悄地走路了,害得小勇心痒痒,也跟着他挪动,上课的内容他一句没听见……”我娓娓道来,“……他呀,还是个运动健将,由于没有注意运动场合,教室里跑得把脸撞在了桌角上,从此脸上平添了一个‘人造酒窝’……”说到这,大家恍然大悟,一致把头转向严永成,纷纷举起了手。下节写作课上,严永成的桌子不再“走路”了, 同学们却由此突然顿悟,个个奋笔疾书。我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到了笑声。这种幽默式的批评,它能缩短师生之间地位差异,填平师生心理上的沟壑,消除隔阂,促进关系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所以,语文教师应重视幽默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调味品作用,让孩子们在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获取真实体验的知识,甚至领悟人生的真谛,让阳光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作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寓教于乐”的机智。“语文课堂中幽默的语言是语文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像一个精灵,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下面,笔者就教学中的实践和观摩,谈一谈幽默语言在语文课堂中的调味品作用。
1 诙谐比喻,一笑了然
一个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讲台上用优美而富有魅力、吸引人、感染人的语言,奏出美妙的交响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诱导他们积极思维。例如:一次在讲解为什么不同题材的文章要用不同的体裁去表现时,我当时并没有过多地运用术语,而是运用比喻:“一块布,你是用它来做连衣裙呢还是做工作服呢?写文章不选体裁,就像一个昏庸的裁缝,通过剪刀把一块劳动布裁成连衣裙,而把一块真丝材料裁成工作服。”学生发出长长“哦!”作若有所悟状。我知道这样一来,就讲清了道理,又给学生增添了学习情趣。
2 妙语点评,激活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高雅,别具艺术魅力,并因此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前不久我听了我们学校吴老师两堂课。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当学生把“扯着嗓子”理解成“拉嗓子”时,吴老师说:“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这能受得了吗?”学生会心地笑起来。这是运用归谬法而产生的风趣。在讨论“当考虑看到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会怎么想”时,有的说:“哎呀,百兽还真怕狐狸呢!”有的说:“哎,我没犯错,老天爷怎么不叫我当大王了呢?”这时,吴老师来了个顺水推舟,说:“再说,又没到退休年龄!”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另一堂“说写训练”课中,学生模拟生活情境向妈妈要糊信封的材料时,说:“好妈妈,请您吃过饭帮我准备一下好吗?”教师便说:“你的嘴真甜!我要真是你妈妈,不吃饭也要为你找!”(众学生大笑)这是俗语雅用,教师真的把生活搬进了课堂。吴老师的课之所以受学生欢迎,与她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常常给学生带来轻松与欢笑分不开,可见,诙谐幽默的语言能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学习,使教学充满情趣。
3 激发学生,主动进取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好之”、 “乐之”才能促使孩子们以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投入。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训练的是孩子们的童子功,但一些基本笔画需要反复练习,比较枯燥。这时,幽默语言的加入会让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我前不久听了一位低段语文老师的课,这位老师在教学“木”字,一共就是四个笔画,孩子们犯的错误就是布局不当,横的下面空白太多。于是该教师伸展双臂,边演示边对学生说:“你们看,‘撇’和‘捺’就像是胳膊窝里长出的一对翅膀,长长的,稍稍有些弧度,多漂亮啊,又短又硬的就难看了。”孩子们哈哈大笑,按老師的要求写出来的“木”字就有明显进步。此后该教师就鼓励孩子们主动用形象幽默的语言记住某个生字的书写特征,并称这样的孩子为大家的一字之师,孩子们乐此不疲,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
4 紧扣心弦,活跃课堂
课堂教学中幽默语言要运用恰当好处,就必须抓住运用的时机。当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时,巧用幽默语言的“辛辣”进行突然袭击,可以调节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个临近夏日的下午第一节课,我安排学生赏析课外古诗词《虞美人》。午后的阳光暖融融,学生们似乎对李煜亡国悲戚的关注热情不及周公,一部分人眼神游离,昏昏欲睡。窗边前排一张姓同学更夸张,索性闭着眼睛,双手托腮,口水直流。我目睹此状,心生一计,狠命一拍讲台,长叹念道:“问君能有几多困,恰似一腔口水向下流。”一边念叨一边板书内容。被拍案惊醒的孩子们还惶惶不知所以然,待结合板书,明白过来,立刻哄堂大笑。连张同学在内,全班学生睡意全无,津津有味地品味起李煜表现在诗词中的感情与文学魅力。课间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谈论此首词,并以它的改编版打趣。诗词的改头换面,这一即兴的幽默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减少注意力的转移,让孩子们在“有趣”中“有得”。
5 软性批评,促进融洽
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由幽默语言作为配方的批评,因为其含蓄性和柔软性,在语文课堂中能使被批评者理解老师的善意和苦心,更易于被接受。一次习作课上,孩子们正在为《我熟悉的人》如何选材而苦思冥想。班上的调皮大王严永成又按捺不住了,偷偷地踮起脚尖,用膝盖托住课桌肚,使桌脚离地,慢慢地不动声色地向窗边“挪动”。我灵机一动,故意咳嗽一声,示意大家安静,说道:“按照刚才的规定,大家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时,不能直接写出其名,把他最特别的地方写出来,如果大家猜中了,说明他写得很成功,如果猜不中,说明他抓的特点不明显。下面老师为大家做个示范,猜猜他是谁?”孩子们一听来劲了,个别调皮鬼也是竖耳瞪眼,全神贯注。“有一位同学,我们暂时就叫他小勇吧,他很聪明,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那就是他的课桌,不过,这张课桌可非同一般,它会走路,每当上课时,这课桌就想跟他玩,它悄悄地走路了,害得小勇心痒痒,也跟着他挪动,上课的内容他一句没听见……”我娓娓道来,“……他呀,还是个运动健将,由于没有注意运动场合,教室里跑得把脸撞在了桌角上,从此脸上平添了一个‘人造酒窝’……”说到这,大家恍然大悟,一致把头转向严永成,纷纷举起了手。下节写作课上,严永成的桌子不再“走路”了, 同学们却由此突然顿悟,个个奋笔疾书。我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到了笑声。这种幽默式的批评,它能缩短师生之间地位差异,填平师生心理上的沟壑,消除隔阂,促进关系融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所以,语文教师应重视幽默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调味品作用,让孩子们在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获取真实体验的知识,甚至领悟人生的真谛,让阳光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