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6例,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照组43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因此,临床治疗疝气患者时,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8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56-02
疝气主要是指人体的器官或组织有一部分离开原来部位,通过人体的间隙、缺损或是薄弱部位进入到另一部位的现象。疝气可根据部位不同划分为脐疝、切口疝、阴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等[1]。临床较多见的主要为腹股沟疝,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2]。本院现将所收治的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将临床疗效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6例,男女比例为72:14,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26)岁;其中,腹股沟直疝23例,斜疝39例,双侧疝14例,复合性疝1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男女比例为37∶6,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18)岁;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男女比例为35∶8,年龄在2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疝分类、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29例患者行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麻后,在脐下及两则下腹部做切口入腹,使气腹压力维持在15mmHg,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后,潜行分离内环口周围,Hesselbach三角,网片平铺覆盖内环口,再使用钉合器固定,缝合腹膜;14例患者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患者全麻后,于脐下2cm处做切口分离,并分别于脐与耻骨连线中上及中下1∕3处穿刺Trocar,离至腹膜前,用手指钝性分离腹膜前腹横筋膜间隙,再使用带气囊的Trocar,处理疝囊,将网片置入。后覆盖腹股沟区,推平后钉合固定,最后缝合腹膜。以上行TAPP术及TEP术的实验组患者,均在术后留置导尿管1d。
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麻醉下,行常规斜形切口,找到疝囊后,在精索后方放置10cm*5cm的聚丙烯补片,将其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耻骨结节、联合腱等组织内;并于精索后方将疝囊分离至疝囊颈,行高位结扎;最后缝合切口,并在术后采用砂袋对患者切口加压固定1—3d。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在术后随访1年,观察有无复发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TX-*7〗±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通过观察发现,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患者3例复发,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疝气的形成多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如用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女性妊娠、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且疝气发生的年龄段不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如小儿疝气大多会影响患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成人疝气大多会导致性功能障碍;老年疝气多会引起便秘、消化不良、抵抗力弱等现象[3]。
临床上针对疝气患者的治疗多以手术修补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传统疝修补术的基础上,又有了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资料表明,由于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疝气方面,较传统意义上的疝修补术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指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对疝气患者的腹沟管后壁进行加固,从而起到修补效果[4]。而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疝气治疗手术,较传统疝修补手术而言,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口较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常见的腹腔镜手术可分为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与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两种[5]。
而疝气作为外科常见病,临床实践已证明疝修补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自1984年被发明以来,多年临床实践症明其在治疗疝气患者时,符合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原则[6]。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明与不断完善,其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并发症等方面又较优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因此也为疝气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7]。
本院就主要针对所收治的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也较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因此,临床治疗疝气患者时,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伍炜,黄生福,王群伟.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4):315-317
[2] 刘权溢,阮必行,岑海洋,林灼怡.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7):42-43
[3] 黄海春,周宏,姚路斌,夏加增.腹股沟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间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3):58-59
[4] 局麻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82-83
[5] 陆国超,李春雨,吴远冰.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55例报告[J].河北医学,2010,16(7):846
[6] 姜滔,艾平,蒋俊.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91-1092
[7] 王卫军,方钱,李剑锋,金鹏飞,李智涛,李嘉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00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5):391-393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6例,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照组43例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等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因此,临床治疗疝气患者时,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8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56-02
疝气主要是指人体的器官或组织有一部分离开原来部位,通过人体的间隙、缺损或是薄弱部位进入到另一部位的现象。疝气可根据部位不同划分为脐疝、切口疝、阴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等[1]。临床较多见的主要为腹股沟疝,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腹腔镜疝修补术及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2]。本院现将所收治的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将临床疗效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6例,男女比例为72:14,年龄在2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26)岁;其中,腹股沟直疝23例,斜疝39例,双侧疝14例,复合性疝1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男女比例为37∶6,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18)岁;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男女比例为35∶8,年龄在2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疝分类、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手术方法。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29例患者行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全麻后,在脐下及两则下腹部做切口入腹,使气腹压力维持在15mmHg,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后,潜行分离内环口周围,Hesselbach三角,网片平铺覆盖内环口,再使用钉合器固定,缝合腹膜;14例患者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患者全麻后,于脐下2cm处做切口分离,并分别于脐与耻骨连线中上及中下1∕3处穿刺Trocar,离至腹膜前,用手指钝性分离腹膜前腹横筋膜间隙,再使用带气囊的Trocar,处理疝囊,将网片置入。后覆盖腹股沟区,推平后钉合固定,最后缝合腹膜。以上行TAPP术及TEP术的实验组患者,均在术后留置导尿管1d。
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麻醉下,行常规斜形切口,找到疝囊后,在精索后方放置10cm*5cm的聚丙烯补片,将其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耻骨结节、联合腱等组织内;并于精索后方将疝囊分离至疝囊颈,行高位结扎;最后缝合切口,并在术后采用砂袋对患者切口加压固定1—3d。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且所有患者均在术后随访1年,观察有无复发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TX-*7〗±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通过观察发现,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患者3例复发,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疝气的形成多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如用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女性妊娠、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且疝气发生的年龄段不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如小儿疝气大多会影响患儿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成人疝气大多会导致性功能障碍;老年疝气多会引起便秘、消化不良、抵抗力弱等现象[3]。
临床上针对疝气患者的治疗多以手术修补为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传统疝修补术的基础上,又有了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而且,大量的临床实践资料表明,由于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疝气方面,较传统意义上的疝修补术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指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对疝气患者的腹沟管后壁进行加固,从而起到修补效果[4]。而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疝气治疗手术,较传统疝修补手术而言,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口较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常见的腹腔镜手术可分为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与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两种[5]。
而疝气作为外科常见病,临床实践已证明疝修补术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自1984年被发明以来,多年临床实践症明其在治疗疝气患者时,符合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原则[6]。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明与不断完善,其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并发症等方面又较优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因此也为疝气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7]。
本院就主要针对所收治的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也较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因此,临床治疗疝气患者时,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伍炜,黄生福,王群伟.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4):315-317
[2] 刘权溢,阮必行,岑海洋,林灼怡.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7):42-43
[3] 黄海春,周宏,姚路斌,夏加增.腹股沟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间的临床比较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13):58-59
[4] 局麻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82-83
[5] 陆国超,李春雨,吴远冰.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55例报告[J].河北医学,2010,16(7):846
[6] 姜滔,艾平,蒋俊.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91-1092
[7] 王卫军,方钱,李剑锋,金鹏飞,李智涛,李嘉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300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5):39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