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重点中学的扩招,普通完中生源的改变,再加上我校体育、艺术类特长生的增加,我的老一套渐渐地不再那么奏效,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的考试成绩总与我的期望值相差得这么远,该怎么办?这促使我必须去学习、去思考,改变原来的教学策略,改进原来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参差不齐的学生,为学生参加高考考取好成绩而努力。
高三数学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也层层加深,因此,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仅对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生学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整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分单元认识高中数学知识,力求知识点的点点落实。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
一、立足课本,知识点系统梳理
一章内容开始复习时,总要进行对该章的知识要点,包括对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先行疏理,它好像是一部戏的开场锣鼓。以前总是由老师一人来敲打,现在可以尝试让学生一起来合奏。一章内容开始复习前,先布置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对涉及的公式、定理的来拢去脉和对知识要点的内涵和处延的理解由班级中的“领头羊”们出来现身说法,并且交流为落实知识要点的精选的例题,然后由老师加以点评补充。由于一章复习开始时,人人主动参与疏理,这就为整章的复习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数学试题在整体结构、试题的设计、采分点分布、突出重点、难点等方面,都更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重点知识在采分点分布中相对稳定,而且,在体现数学思想及运用数学方法上,都是非常理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如何抓好重点知识的复习,也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下功夫”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不容易。第一论中,我们常喊要“重视课本”,如何重视?师生都认为很简单的知识,马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很简单,高考的命题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仅知识、方法、思想来源于课本,就是题目的背景、表述也大部分来自课本。丢弃课本复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题年年在变,分量、重点、难度年年有所不同,我们的复习不能跟在这个捉摸不定的现象上穷于应付,而是要抓住根本,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根本就是课本。要帮助学生过好课本的三个关:基本概念关;基本定理关;例题、习题关。这样,才能在第一轮复习中扎扎实实。
三、明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化
高考复习时,遵循结构性原则,重视知识结构的归纳整理,做好每章的总结和编织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总结,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透彻理解,既便于记忆贮存,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第一轮绝不能搞成简单地重复初学的过程,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激活记忆。同时要完成适量的基础性练习,使知识网络骨架成为有血有肉有感觉的有机体,完成读书由“薄——厚”到“厚——薄”的过程转变。
四、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双基”最重要的来源,落实基础应从课本作题,课本编写富有思想性、系统性、严谨性、科学性、其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是学习教学的主体,因此要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范作用,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即使在复习的后期,进行较难题目的训练时,也应不断联系基本训练,充分体会基础教学的通性通法在解题的作用,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常抓不懈,坚决杜绝脱离教材,而大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逐步让学生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蕴涵在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贯穿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题库”,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高三数学复习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要做的事很多,注意搜索高考信息,研究高考命题动态,注意新教材在近年高考命题中的地位,对学生练考之后的评价手段等。
高三数学复习,大体可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复习方法与侧重点都各不相同,要求也层层加深,因此,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我仅对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高一、高二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生学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他们系统化、综合化,侧重点在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整体目标、具体目标,要求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分单元认识高中数学知识,力求知识点的点点落实。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做到。
一、立足课本,知识点系统梳理
一章内容开始复习时,总要进行对该章的知识要点,包括对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先行疏理,它好像是一部戏的开场锣鼓。以前总是由老师一人来敲打,现在可以尝试让学生一起来合奏。一章内容开始复习前,先布置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分析哪些是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和重点,对涉及的公式、定理的来拢去脉和对知识要点的内涵和处延的理解由班级中的“领头羊”们出来现身说法,并且交流为落实知识要点的精选的例题,然后由老师加以点评补充。由于一章复习开始时,人人主动参与疏理,这就为整章的复习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意所做题目使用知识点覆盖范围的变化,有意识地思考、研究这些知识点在课本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数学试题在整体结构、试题的设计、采分点分布、突出重点、难点等方面,都更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重点知识在采分点分布中相对稳定,而且,在体现数学思想及运用数学方法上,都是非常理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如何抓好重点知识的复习,也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下功夫”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不容易。第一论中,我们常喊要“重视课本”,如何重视?师生都认为很简单的知识,马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很简单,高考的命题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不仅知识、方法、思想来源于课本,就是题目的背景、表述也大部分来自课本。丢弃课本复习,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考题年年在变,分量、重点、难度年年有所不同,我们的复习不能跟在这个捉摸不定的现象上穷于应付,而是要抓住根本,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根本就是课本。要帮助学生过好课本的三个关:基本概念关;基本定理关;例题、习题关。这样,才能在第一轮复习中扎扎实实。
三、明了知识结构,知识网络化
高考复习时,遵循结构性原则,重视知识结构的归纳整理,做好每章的总结和编织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总结,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透彻理解,既便于记忆贮存,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第一轮绝不能搞成简单地重复初学的过程,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激活记忆。同时要完成适量的基础性练习,使知识网络骨架成为有血有肉有感觉的有机体,完成读书由“薄——厚”到“厚——薄”的过程转变。
四、经常将使用最多的知识点总结起来,研究重点知识所在章节,并了解各章节在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双基”最重要的来源,落实基础应从课本作题,课本编写富有思想性、系统性、严谨性、科学性、其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是学习教学的主体,因此要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知识形成过程和例题的典范作用,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即使在复习的后期,进行较难题目的训练时,也应不断联系基本训练,充分体会基础教学的通性通法在解题的作用,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常抓不懈,坚决杜绝脱离教材,而大搞“题海战术”的做法。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逐步让学生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蕴涵在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贯穿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题库”,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高三数学复习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要做的事很多,注意搜索高考信息,研究高考命题动态,注意新教材在近年高考命题中的地位,对学生练考之后的评价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