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康治疗慢性肾病经验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名医经验;李仁康;慢性肾病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6.038
  中图分类号:R272.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6-0112-02
  慢性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超过3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的一类疾病。李仁康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肾炎、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小儿肾病及不明原因血尿等疾病。笔者有幸从师学习,获益匪浅,兹将李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临证特点
  1.1 中西医结合,衷中参西
  慢性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其治疗涉及如何有效改善肾功能、消退水肿、消除蛋白尿及血尿、控制高血压、改善贫血、改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对此,李师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很有必要,在控制上述每一个环节时应注意取长补短。如中医能有效控制蛋白尿、血尿、改善贫血、消退水肿等,但在控制肾性高血压、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方面尚显不足,改善贫血也不及西药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明显。因此,积极运用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对及时控制患者病情十分必要。如对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李师主张及时运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狼疮活动,配合服用中药缓解激素的不良反应,并协助激素减量,能有效促进病情的好转。
  1.2 标本兼治,扶正祛邪
  李师认为,慢性肾病的病机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表现为肾、脾、肺三脏不同程度的虚损,其中以脾、肾虚损尤为重要;标实是指一些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如风、寒、湿、热、瘀,其中以风邪、湿热、瘀血的影响最大,这些因素往往是病情持续进展和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故治疗务必辨别本虚标实孰轻孰重,以标本兼治为主导思想。急则治标为主,重在祛邪,迅速解除致病因素;缓则治本为主,重在扶正,促进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恢复。如慢性肾炎患者平时往往表现为肾虚,水湿内停,治疗以六味地黄丸、五苓散、当归养血汤等加减,若患者忽外感风寒,导致病情加重,使蛋白尿、血尿等显著加重,此时应及时疏风宣肺利水为主,祛除风寒邪气,再以益肾利湿、益气活血等标本兼治。
  2 治法
  2.1 清热利湿
  李师认为,湿热是慢性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导致病情迁延难愈的重要病理产物。临床上,慢性肾病湿热的形成多见于以下2种情况:①外感湿热毒邪。薛生白认为“病湿热,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表明慢性肾病患者往往是脾肾虚衰在先,而后湿热毒邪乘虚而入,或表现为血尿,或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②药源性损害。慢性肾病患者由于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助火生热,致邪热与水湿互结。湿热久结,致气机壅塞,水道不利,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此时若滥用温燥之品,易助邪之势,而宜清热利湿,并贯穿治疗始终。由于本病湿热主要集中在下焦,故常用车前子、薏苡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2.2 活血通络
  慢性肾病迁延日久,证见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舌有瘀斑瘀点、脉涩等,治当活血化瘀。但活血化瘀不应仅限于传统的瘀血征象。如从中医宏观辨证的角度来看,肾病综合征患者不一定具备典型的瘀血征象。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肾脏是由血管球组成的器官,血管球最终形成滤过膜,而肾病综合征患者血黏度往往很高,即处于高凝状态,微观上具备瘀血征象。对此,李师在常规辨证用药之外,常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当归等。又因久病入络,随病情迁延,脉络瘀阻逐渐加重,可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破血通络之品,如三棱、莪术、水蛭、僵蚕等,往往收效颇佳。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即瘀血形成,阻滞气机,气化不利,津液运行失常,致体内水液潴留。《内经》关于水肿的治疗,总体原则以温阳调气行水为主,提出了“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等方法。李师认为,“去菀陈莝”含义有二:其一为排除体内过剩的水液,其二为去除血脉中之积滞。据此,对水肿顽固难退者亦可以活血通络之品,使血行水去肿消。
  2.3 温补脾肾
  蛋白尿是慢性肾病常见症状,如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李师认为,蛋白源于人体消化吸收之精微物质,经脾气升清,入肾封藏。慢性肾病蛋白尿主要病机为脾肾气虚。脾气虚,则固摄无权,精微下泄;肾气虚,则肾气不固,精微下漏。治宜温补脾肾、益气摄精,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酌加芡实、金樱子等。但急性发作期又不可一味固涩,以免“闭门留寇”。当然,尿蛋白转阴不一定意味着治疗有效,反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警示。因慢性肾病晚期可因肾实质变性而使蛋白外流减少,患者此时尿检可无明显异常,但肾功能已严重受损。所以,在慢性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应仅以消除尿蛋白为目的,而应定期复查肾功能,适时调整用药及剂量,方得佳效。此外,李师在治疗水肿时也常以温补脾肾为大法,收效颇佳。《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水肿的发生常与肺、脾、肾及三焦密切相关。若脾肾虚衰,脾虚无以运化传输水湿,肾虚无以温化蒸腾水湿,则水肿自生,因此,温补脾肾是水肿的根本治法。
  2.4 疏风宣肺
  肺主宣发肃降。肺气宣发,将水液布散于周身;肺气肃降,将水液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故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若风邪袭肺,肺气膹郁,则宣降失司,致水道不通,风水相搏,流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慢性肾病急性发作者多属于此。初起表现为眼睑、颜面浮肿,继则四肢、全身皆肿,伴小便不利,查尿蛋白显著升高。李师认为,疏风宣肺,肺气开散,三焦水道得以通利,水液下输膀胱,水肿自除。临床具体应用时,尚需辨明寒热之别,选用合适的方药:风寒证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利水,方用麻黄加术汤等加减;风热证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用越婢加术汤等加减;水肿严重者可合用五皮饮、五苓散等。有时,还可辅以益气固表之剂如防己黄芪汤,使表证得解,水肿消退。
其他文献
据悉,2012年6月28日广药集团正式启动凉茶国家标准研究项目。近几年来,我国凉茶产业发展迅猛,每年以近30%的速度快速发展,市场规模高达300亿。由于前景广阔,不少企业纷纷涉足,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凉茶国家标准,整个产业可能会面临无序化发展的风险。王老吉作为凉茶始祖,百年来一直引领我国凉茶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凉茶产业规范化发展,广药集团启动凉茶国家标准研究项目。该项目将从凉茶原料种植、配方、生产工艺
期刊
关键词:中医药;美国;发展策略;SWOT分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0.002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0-0003-02  SWOT分析法是指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其中,S是指内部优势(strengths),W是指内部劣势(wea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龙胆泻肝胶囊及龙胆泻肝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地黄、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中龙胆苦苷、栀子中栀子苷、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龙胆苦苷在0.066 1~0.595 1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1.5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
期刊
为了加快推进药品流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药品流通行业整体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商务部计划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每年培训高级职业经理人500人,中级职业经理人1 250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1 250人,药学技术人员(含中药技术人员)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情绪障碍在肺气虚证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二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67例肺气虚证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者的情绪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肺气虚证患者中情绪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60~69岁24例,平均53.6岁;重度患者11例,中度患者31例,轻度患者25例;文化程度从文盲到本科,工作包括农、工、商、文、教、学等,居住地覆盖农村、
期刊
关键词:五味消毒饮;儿科疾病;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鼻窦炎;霰粒肿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6.039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6-0114-02  徐荣谦主任医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师承导师及通州区第一批师承导师,自幼师从其父,独得家传,行医40余年,精通中西医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霍清萍;活血化瘀法;带状疱疹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6.035  中图分类号:R275.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6-0107-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显著神经痛为特征。霍清萍教授为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紫朱软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紫朱软膏中的紫草、冰片进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冰片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主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冰片在0.048 4~1.210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RSD<5%。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紫朱软膏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紫朱软膏;紫草;冰片;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DOI:10.3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川芎散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探讨川芎散剂的溶出特征。方法 采用桨法,以阿魏酸为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川芎散剂在5种介质(水、0.1 mol/L盐酸、pH 4.5醋酸缓冲盐、pH 6.8磷酸缓冲盐、pH 7.4磷酸缓冲盐)中的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以相似因子法和威布尔模型评价。结果 川芎散剂在5种介质中的溶出量具有差异性。在水、0.1 mol/L盐酸、pH 4.5醋酸缓冲盐和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及胃泌素(GAS)水平在大鼠脾气虚证进程中的变化及益气健脾中药的干预效应。方法 将受试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7、14、21 d组)、益气健脾组,每组10只。采用大黄法、力竭法及饥饿法复合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分时段测定各组大鼠胃肠组织、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NO、GAS动态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胃肠组织及血清NOS、NO、G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