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一切教学现象发生的场所,是一切素材的来源,是知识和能力运用的广大空间。教学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为根基,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对于培智学校来说,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中,从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让教学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不偏离生活的轨道。
一、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教学目标生活化尽管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历史上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不管是以斯宾塞为代表的“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还是杜威等所坚持的“教育即生活”等观点,都强调了教育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与普通学校一样,培智学校的教学是在生活实践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人类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同样不可能超脱“生活”意义。相反,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目标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就是为了生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學内容生活化,主要是指选取智力障碍儿童日常生活和未来生活中经常见到和用到的知识,以及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缺陷补偿、潜能开发、良好行为习惯的 养成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体现。例如,“生活语文”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对于读和写而言,听、说能力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用得更多,更必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侧重。而具体在写作方面,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尤其是教学生学习写请假条、留言条、日记、收条、借条、简单的书信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实现培智学校教学的生活化,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情景化教学法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特别贫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活为依据,注重生活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通过学习来丰富学生感性的生活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 地适应社会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应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的创设巧妙结合在一起,将儿童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引入学校教学中,把书上所描述的内容变为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情景。在儿童的生活和教材之间架构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在中年级智障学生“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之初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九点开始上课,大家看看钟,九点到了没有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起床、上学、午餐、放学、睡觉等时间在钟面上表示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用生活经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2、直观教学法
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水平低。在培智学校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应用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语言的形象描述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对人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刺激,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关于传统节日的生活适应教学中,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各地过春 节的不同习俗的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此外,实物展示也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认识,教师通常会带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去观察,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游戏法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智力障碍儿童开展一 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如:低年级识字是个难点,为使孩子们很好的记忆,采用“找朋友”、“编儿歌、顺口溜” 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字;游戏自身具有的娱乐性,使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欢快,能够轻松地学习,愉快地运用。
4、分层教学法
要使每一个智力障碍儿童都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分层教学就必不可少。分层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培智学校,每个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发展特点都存在一些差异。要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就应该针对弱智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的重要环节坚持个别化和生活化。从 而确定适宜的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运用最佳的方式,使每个智力障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生活能力得到提升,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生活语文《不玩火 不玩电》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请每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对火和电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危害。总之,只有花大力气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使智力障碍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与必备技能,为他们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的教学生活化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生活化可以综合体现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重视模拟生活情境;在教学指导中,善用生活实例;在作业布置上,关注生活体验;在教学评价上,回归生活现实。
一、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教学目标生活化尽管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历史上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但不管是以斯宾塞为代表的“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还是杜威等所坚持的“教育即生活”等观点,都强调了教育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与普通学校一样,培智学校的教学是在生活实践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人类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同样不可能超脱“生活”意义。相反,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教学目标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就是为了生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學内容生活化,主要是指选取智力障碍儿童日常生活和未来生活中经常见到和用到的知识,以及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缺陷补偿、潜能开发、良好行为习惯的 养成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体现。例如,“生活语文”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对于读和写而言,听、说能力在智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用得更多,更必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侧重。而具体在写作方面,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尤其是教学生学习写请假条、留言条、日记、收条、借条、简单的书信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实现培智学校教学的生活化,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情景化教学法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特别贫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活为依据,注重生活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通过学习来丰富学生感性的生活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 地适应社会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应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的创设巧妙结合在一起,将儿童对日常生活的经验引入学校教学中,把书上所描述的内容变为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情景。在儿童的生活和教材之间架构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在中年级智障学生“认识时间”的教学中,可以在教学之初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从九点开始上课,大家看看钟,九点到了没有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起床、上学、午餐、放学、睡觉等时间在钟面上表示出来。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用生活经验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识、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2、直观教学法
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水平低。在培智学校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应用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语言的形象描述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对人的心理产生全方位的刺激,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增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关于传统节日的生活适应教学中,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各地过春 节的不同习俗的视频,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此外,实物展示也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认识,教师通常会带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去观察,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游戏法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为了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智力障碍儿童开展一 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如:低年级识字是个难点,为使孩子们很好的记忆,采用“找朋友”、“编儿歌、顺口溜” 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字;游戏自身具有的娱乐性,使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欢快,能够轻松地学习,愉快地运用。
4、分层教学法
要使每一个智力障碍儿童都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分层教学就必不可少。分层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培智学校,每个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发展特点都存在一些差异。要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就应该针对弱智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的重要环节坚持个别化和生活化。从 而确定适宜的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运用最佳的方式,使每个智力障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生活能力得到提升,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生活语文《不玩火 不玩电》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请每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对火和电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危害。总之,只有花大力气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使智力障碍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与必备技能,为他们将来“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培智学校的教学生活化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背景,生活化可以综合体现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重视模拟生活情境;在教学指导中,善用生活实例;在作业布置上,关注生活体验;在教学评价上,回归生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