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拓展使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使用的高中物理教材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下简称鲁科版)。教师如何对高中物理教材的定位决定了他们如何使用这套教材,传统教育把教材看成必须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准,某种程度上是“以本代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全面地、多样化地使用教材,尤其使教材突破学科固有的界限,渗透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材使用改革的重要亮点。本文根据笔者入职近四年的教学经历,总结了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材在STS教育、人文教育、生活教育三方面的拓展使用。
  一、高中物理教材STS教育的实施
  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物理与技术、社会的联系。教师在实施新的课程目标,向学生普及STS知识和推进STS教育势在必行。STS(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是一门跨世纪的新兴学科,代表着新的发展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教育观,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STS,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介绍物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教材中有许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内容进行STS教育的渗透。如《鲁科版》必修1第2页的星云图,可以介绍星云图是用什么拍摄下来,这里面有什么技术;在《鲁科版》中独有的“方法点拨”这样一个栏目,“方法点拨”穿插在新知识的引入、规律的得出及探究的过程等各种阶段。借助方法点拨,教师可以不失时机介绍科学方法。除此之外,教材中如当前新兴材料的研制及应用、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大型及超大型集成电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等,都是属于可以拓展的STS教育,这些拓展会使物理课更具时代的气息。
  2.开展实践活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渗透STS教育较好的手段。比如,在教完《鲁科版》必修1“相互作用”和“力与平衡”两章后,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到工地参观、访问、实验、测量、调查,让学生在工地中找出各种有关力的建筑情形,关于力的合成、分解、平衡现象。这些参观、调查使我们的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生产建设过程中力无处不在,更加了解了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定义,同时对平衡、力的平衡条件感悟也更加深刻。参与社会实践为STS教育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社会大舞台中得到锻炼,更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二、高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的实施
  物理教学是需要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的,但我们还需要让学生人文地理解和认识物理学,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技术,学会探究物理学,在物理学习中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物理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发掘内在于物理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像哲学、美学、科学精神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致力于培养具有时代科学精神和高度人文关怀的完整的人。
  1.哲学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而物理正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的学科,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到处都可以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身影。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中课本举了伽利略怀疑哲人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成正比”时,特别指出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重物下落实验,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运用。如果伽利略不懂得通过实践(实验)的方式来反驳亚里士多德,而是说一大堆道理,那么我们的科学不知道是不是再要迟发展一两百年了。学生听到这些,都很有兴趣,也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对学生进行渗透哲学教育,物理教材的资源和内容具有天然的优势,这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2.美学教育
  美育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也具有重要的优势,这是因为,物理世界有许多的美,如对称之美、非对称之美、色彩之美、科幻之美等等。比如,笔者在教学第五章导入“感悟平衡之美”时,就特别指出图片5-1“贵州梵净山蘑菇石”这种大自然美是非对称的平衡美,首先它是非对称的,但上下巨大石块却构成了一个稳定的蘑菇形态,形成稳定的平衡,让人惊叹其平衡的非对称美。并提示学生,如果这个蘑菇石上下石块都对称叠加,左右对称一致,同学们还会觉得它美吗?在物理教材中,在生活中,都有类似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的世界是奇妙多彩的实例,都是渗透美育的良好素材。
  3.科学精神教育
  使用物理教材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鲁科版教材的编写还特地明确地体现出来,比如在教学必修1第六章导入“跨越时空的对话”时,特别举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笔者不仅讲述他们在科学上贡献,还特地渗透他们的科研故事,发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又如,可以渗透法拉第的人品教育了解其高尚的人品,渗透爱因斯坦热爱和平,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等故事,可以渗透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科学的怀疑精神等等。
  三、高中物理教材生活教育的实施
  学生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物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按照这样的定位,高中物理新教材融入了很多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堂
  在物理教学课堂导入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笔者在讲授“牛顿第三定律”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做一个游戏:先让学生双脚并拢,用手支撑着墙壁但保持身体成一直线而与地面成60°左右的倾角,要求在双脚不移动的情况下,设法使身体重新直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列举生活实例都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引发学生对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规律作进一步思考。
  2.探究生活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
  当学生学习了基本物理知识后,就能尝试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增强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当教完“摩擦力”,就可帮助学生解释溜冰、推箱子等生活的背后的物
   理原理。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只要教师有心,处处可以举例。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搜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使用可乐瓶、饮料吸管、易拉罐、胶带纸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课堂的教具;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发觉身边蕴涵的物理知识,如灯泡、饮水机或电视机中的物理知识。新课程提倡适宜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经历过程,只是这是一种有目的的体验方式。
  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己逐步回归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这样的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使整个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笔者坚信,经过广大物理教师共同去实践去探索物理教材多样化的使用,定能使我们的物理别开生面,充满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J].
  [2] 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
  [3] 蔡铁权.物理教育丛论[M].北京.
  [4]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要注重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活用教材,重视课后拓展。  【关键词】实践 课前 课上 课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5—6年级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既有举一反三的积累,又有超越文本触类旁通的质的飞跃,它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化视窗,逸进的是隽永的袅袅书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运用 “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与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可谓是新课堂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新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模式将被彻底改变。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十五分钟练习举足轻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层辅导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辅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新课标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但是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其工具性。“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关系。所以,在
【摘 要】理实一体化着重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多媒体和仿真软件进一步提高电工一体化课程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电工实习 理论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院对部分专业推行理论课与实习课实行了一体化教学,部分实习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在学校的发展要求下,也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在推行接近一年的一体化教学中,有了一些浅显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1、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数学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出行、与人交流、语言的艺术等都与语文密切相关。语文是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然而,新课改实施下的今天,在教育界却流传着这样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话虽粗糙,却一语道破了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语文教师对语文有着“爱之深,恨之切”的痛苦感悟。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泥潭里,不断挣扎,既要应付繁重的升学任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出版社S版)在拼音教学上进行了富有创新的改革,设计了活泼有趣的情境图,创设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境,从引导看图说话入手,把学习汉语拼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学中,我大胆创新,我大胆创新,“以趣入手,教活拼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本人在使用(语文版)教科书进行汉语拼音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
【内容摘要】 目前,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尽人如意,计算的速度达不到教学要求、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比较底,“会而不对”、“半途而废”等现象相当普遍。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我们数学老师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调查法、比较研究等方法来研究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初学数学 计算能力 对策    2010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