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写作中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习惯。所以说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涉及他们的情感领域,诱发写作愿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思索、去表达,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他们的兴趣就会挥洒得酣畅淋漓。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情感;探讨
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牵线搭桥,给学生鼓励的美言,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好感。然后锲而不舍地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壮语,需要的是你发现美的眼睛和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以贯之地做下去,也许不伟大,但一定有收获。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责任感、爱国情、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我就是这样去做,在高一年级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训练的,学生通过训练,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激发了练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就可以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具体谈一下我的体会:
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先审题、列提纲、写作文、修改、抄正等传统模式,这往往缺乏生气,且教学与其它学科间的教学关系脱节比较严重。随着新大纲的实施,学科间的教学相互渗透,而且关系将更加紧密。在作文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会大大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2、教师要注重教材的示范性作用。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
3、教师要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的记事,是学生对客观存在的记载,是个体情感和体验的书面表述,是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通过记日记,学生就对日常生活有了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其心灵处于一种有目的且又无压力的轻松状态,一个宽广让人自由驰骋的写作的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真实的表达。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教师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书写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體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积沉下来,在作文时表露出来。
4、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成功的喜悦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的情感力量,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如在作文批改里,对用得好的词语、句子做上标记,写几句表扬之言;在每次习作后,为学生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5、要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组织与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情绪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极大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同时,情绪还具有感染特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会,诱发学生对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中。
6、教师要鼓励张扬个性,开放作文训练的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解放眼、耳、手、脑多种感官,采取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在习作训练时,教师要改变单一的形式,把习作的内容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与动手操作之中。通过肢体动作的再现或创造,设计全体学生乐意参与的训练方式。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让他们将观察所得、所感写在作文里。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切、有趣、富于想象的作文。同时,指导作文难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教师教学时要贯穿陶行知的“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的教学观。要善于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开放式训练,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表达中张扬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充分展现,真正实现健康个性的培养。
总之,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发挥。如果我们还是采用过去陈旧的方法,将学生套在模式里,以老师的思路来写,那简直是强制性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必定削弱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情感;探讨
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牵线搭桥,给学生鼓励的美言,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好感。然后锲而不舍地给孩子制造机会,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更多的豪言壮语,需要的是你发现美的眼睛和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以贯之地做下去,也许不伟大,但一定有收获。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只要教者有心,在语文课堂里,以作文教学为载体,真情教育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责任感、爱国情、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锤炼,最终成就了一颗颗善良的心。我就是这样去做,在高一年级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训练的,学生通过训练,基本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激发了练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就可以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具体谈一下我的体会:
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先审题、列提纲、写作文、修改、抄正等传统模式,这往往缺乏生气,且教学与其它学科间的教学关系脱节比较严重。随着新大纲的实施,学科间的教学相互渗透,而且关系将更加紧密。在作文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有趣的写作形式,会大大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2、教师要注重教材的示范性作用。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独具匠心,都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可以把教材当作一面“镜子”,通过模仿,照出自己的习作风采。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模仿尤其会带给人类智慧和才能,并引导儿童走向新的发展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和把握模仿点,引导学生仿其言、仿其格、仿其法,用以表现自己的生活实践。教材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根借以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创新。
3、教师要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的记事,是学生对客观存在的记载,是个体情感和体验的书面表述,是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通过记日记,学生就对日常生活有了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其心灵处于一种有目的且又无压力的轻松状态,一个宽广让人自由驰骋的写作的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真实的表达。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教师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书写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體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积沉下来,在作文时表露出来。
4、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成功的喜悦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的情感力量,所以对学生的作文也应采用赏识教育的原则。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如在作文批改里,对用得好的词语、句子做上标记,写几句表扬之言;在每次习作后,为学生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5、要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组织与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情绪可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起到极大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同时,情绪还具有感染特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会,诱发学生对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中。
6、教师要鼓励张扬个性,开放作文训练的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解放眼、耳、手、脑多种感官,采取有利于个性发挥、张扬的多种训练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丰富写作素材。在习作训练时,教师要改变单一的形式,把习作的内容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与动手操作之中。通过肢体动作的再现或创造,设计全体学生乐意参与的训练方式。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让他们将观察所得、所感写在作文里。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切、有趣、富于想象的作文。同时,指导作文难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教师教学时要贯穿陶行知的“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的教学观。要善于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开放式训练,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表达中张扬个性。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得到充分展现,真正实现健康个性的培养。
总之,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发挥。如果我们还是采用过去陈旧的方法,将学生套在模式里,以老师的思路来写,那简直是强制性的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必定削弱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