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作文也是有源头可寻的。从教几年我寻找了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然后总结出写好作文值得关注的四大源头,那就是观察、素材、文本、情感。
[关键词]观察 素材 文本 情感 写作水平
学生说"作文难,难作文",许多语文老师也认为让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方法对了,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写作文也是一样的,只要方法找准了,写好作文也不是什么难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作文也是有源头可寻的。经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观察--写好作文的最活源头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洞明皆文章。"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重视观察事物。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留心生活的人。
写文章离不开生活,要做一个留心生活的人。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宝库。如父母,朋友,同学,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性格情趣等都各有特色,关键看你是否做了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要做一个好的观察员。
观察事物也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比较观察法、远近观察法、动静观察法、总分观察法、顺序观察法、移步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联系观察法、特征观察法等。然后结合课文教学和实际观察、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演练,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些方法的认识和把握。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运用移步观察法把看到的事物一一记载下来,并抓住其特征。
最后要做一个好的记录员。
每天都有新事物涌现,老师就要鼓励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事物都记载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要求学生在记载过程中用简洁的笔墨,整合观察材料,写出新鲜、活泼、生动的短文。这样日积月累,材料日渐增多,笔墨也会日渐纯熟。
二、素材--写好作文的重要源头
每次作文课时,经常听到学生诉说苦恼,写作文感觉无话可说,并将此归咎为视野狭小,材料积累太少。不可否认,一定程度上,目前的学校教育的在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宽,不利于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感悟和思考。但是不是真的少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呢?当然不是!应该是有些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
学生的"资源"可以是生活中经历过的,阅读中获得的等等。这些"资源"其实足以激发人的感慨,引发思索,启发心智,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打开胸襟,在心中燃起一把火,让这些"资源"释放出光和热。
那么怎样利用观察所得的素材呢?
首先是将搜集的片断整理成篇,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将平时观察的见闻感受的片断文章整理成篇。整理时,可以让学生拟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也可以运用联想,由材料生发成篇。
其次是一料多用。对于搜集来的材料,可以多角度利用,可以从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练笔。这样,对一则材料,学生得以充分利用,写作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三、教材--写好作文的最好源头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并,情文并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让学生写作文就有路可循了。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四处描写了父亲送儿子时的话语,都十分简洁,但却准确地传达出此时父亲的爱子之情。这四句分别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话语都极简短,但传达了真挚的父爱,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简洁的语言表意传情。又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阿长"切切嚓嚓"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的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声绘色。可见描写不在笔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就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我让学生学习这样的写法写一个人的特征,学生也能写出好的文章。
四、情感--写好作文的源头
我们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做到"未成文章先有情"。而这个情贵在真,只有作者倾注了真情,文章才会具有实感,这是大家都清楚的道理。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倡导写真情实感,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质为出发点的。孩子们性格率真淳朴,社会阅历天真,更缺少生活积累,在写生活题材的作文时,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要放开心情来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经历、见闻、认识、见解,虽然文字不一定完整深刻,但是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就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真处文自美。"我们平时只要用真心去观察、感悟,并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以情带文,文章自然会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关键词]观察 素材 文本 情感 写作水平
学生说"作文难,难作文",许多语文老师也认为让学生写好作文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方法对了,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写作文也是一样的,只要方法找准了,写好作文也不是什么难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作文也是有源头可寻的。经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观察--写好作文的最活源头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洞明皆文章。"可见,要想写好作文必须重视观察事物。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留心生活的人。
写文章离不开生活,要做一个留心生活的人。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宝库。如父母,朋友,同学,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性格情趣等都各有特色,关键看你是否做了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要做一个好的观察员。
观察事物也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如比较观察法、远近观察法、动静观察法、总分观察法、顺序观察法、移步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联系观察法、特征观察法等。然后结合课文教学和实际观察、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观察演练,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这些方法的认识和把握。例如写《我们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运用移步观察法把看到的事物一一记载下来,并抓住其特征。
最后要做一个好的记录员。
每天都有新事物涌现,老师就要鼓励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事物都记载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练笔的作用,同时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要求学生在记载过程中用简洁的笔墨,整合观察材料,写出新鲜、活泼、生动的短文。这样日积月累,材料日渐增多,笔墨也会日渐纯熟。
二、素材--写好作文的重要源头
每次作文课时,经常听到学生诉说苦恼,写作文感觉无话可说,并将此归咎为视野狭小,材料积累太少。不可否认,一定程度上,目前的学校教育的在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宽,不利于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感悟和思考。但是不是真的少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呢?当然不是!应该是有些学生不能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
学生的"资源"可以是生活中经历过的,阅读中获得的等等。这些"资源"其实足以激发人的感慨,引发思索,启发心智,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打开胸襟,在心中燃起一把火,让这些"资源"释放出光和热。
那么怎样利用观察所得的素材呢?
首先是将搜集的片断整理成篇,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将平时观察的见闻感受的片断文章整理成篇。整理时,可以让学生拟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材,也可以运用联想,由材料生发成篇。
其次是一料多用。对于搜集来的材料,可以多角度利用,可以从不同体裁、不同角度练笔。这样,对一则材料,学生得以充分利用,写作水平定会不断提高。
三、教材--写好作文的最好源头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并,情文并茂,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让学生写作文就有路可循了。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四处描写了父亲送儿子时的话语,都十分简洁,但却准确地传达出此时父亲的爱子之情。这四句分别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话语都极简短,但传达了真挚的父爱,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简洁的语言表意传情。又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阿长"切切嚓嚓"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的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声绘色。可见描写不在笔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就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我让学生学习这样的写法写一个人的特征,学生也能写出好的文章。
四、情感--写好作文的源头
我们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做到"未成文章先有情"。而这个情贵在真,只有作者倾注了真情,文章才会具有实感,这是大家都清楚的道理。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倡导写真情实感,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质为出发点的。孩子们性格率真淳朴,社会阅历天真,更缺少生活积累,在写生活题材的作文时,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要放开心情来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经历、见闻、认识、见解,虽然文字不一定完整深刻,但是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就自有它的生命力在。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真处文自美。"我们平时只要用真心去观察、感悟,并做到说真话,抒真情,以情带文,文章自然会情真意切、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