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物理新课标特别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使当前有限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要开发多种资源与物理课程有机整合,让丰富的课程资源成就更精彩的课堂。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程资源 开发与整合 教学实践
新课改的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使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呈现出了多样化局面,一些好用且实用的资源既是教师之首选,亦成为教学之所需。虽然在教学资源方面很多学校都投入了一定的物力与财力支持,教学仪器、教学工具日渐完善,但开发、利用与整合多种生活资源、社会资源、实验资源,让其成为助力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课程新资源,仍旧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让物理课堂摆脱“枯燥”、“单调”、“僵化”这些标签,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形象、精彩纷呈。本文以物理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对课程资源整合方法与做法进行阐述。
一、与生活资源的整合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两者无法脱离对方而存在,两者亦应相伴学习之始终。所以物理教学无法,也不能忽略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将探究视点从课本走向生活,再历经从生活回到物理的这个认知过程,让学生领略到不一样的生活和不一样的物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会倍增,而这种兴趣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探究的动力。
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时,先提出一个“生活化”问题:“大家为什么会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镜子中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如果举起右手,那么镜子里的“你”也会一起举起右手吗?你靠近或者远离镜子时,里面的“你”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上面的问题有关……”对学生而言,他们熟悉的、日常接触的话题最能引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会很高。在问题思考与讨论中,对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形成初步印象后,再通过实验让他们进行探究和验证,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静摩擦力方向”总觉得不好理解,但是借助一把牙刷就能够突破。将牙刷带行一面放于桌面,手用力推动或者回拉牙刷把柄,牙刷毛就会因向前或者向后的作用形状有变,这使学生形象地观察到了牙刷运动的走向和摩擦力方面,这种还原于生活情境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既感到熟悉,又形象生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非常便于学生理解[1]。
二、与“自制”资源的整合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知识形成过程,加快学生理解步伐。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实验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但是适当加入一些“自制”的实验学具与教具,实验的演示效果会更“完美”,尤其当这些自制资源出自学生之手时,更会让学生兴趣倍增。
如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可以用一个普遍的萝卜制作一个气压演示器作为补充演示:将萝卜中间切开,带根的那部分挖空中间,然后用力地将其按在一个干净的盘子上(盘子必须是平底的),然后学生会发现,当把萝卜拎起时,盤子居然一起被带了起来,必须使很大力气才能将盘子与萝卜分开。这个简单的实验比用原有实验仪器做出的实验更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而且由于材料简单又熟悉,因此更能让学生信服和便于理解。
很多实验资源都可以借助教师和学生之手被“开发”出来,而且能应用于实验中,如用钢球、毛巾和木板让学生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滑动变速器”的实验借助铅笔完成;自制一个杠杆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等等。这样经由学生之手制作出来的“作品”,会让学生体验到实验学习更是一种乐趣,而对他们创造能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更是作用显著。
三、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用知识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同样,物理与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蕴藏着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极具教学价值。所以,将那些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社会问题有效地“转化”为物理课程资源,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语言和冷冰冰的仪器,让物理成为一门真正具有现实主义的,并带有鲜活生命力和时代感的学科,既是与当代中学生认知特点最为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如让学生以“物理知识在塑料大棚中的应用”为探究主题进行调研,让他们走到田间,进到大棚,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能力观察和解释出现在大棚里的“物理现象”,如光学方面、热学方面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既可让他们理解到物理在社会中的价值,又是对他们知识的巩固与提升[2]。
物理资源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用心。一颗石子,一枚铁钉只要有心都能成为有趣的课程资源,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挖掘、开发那些可以转化或者整合的多种资源,让新时期的物理课堂始终能够成为中学生的学习乐园,让他们能够在这个乐园中汲取养料,茁壮成长,让物理教学真正做到“满目繁花归一处,淡妆浓抹皆是春”。
参考文献:
[1]陈木奇.利用日常生活资源构筑新课程高效生态课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7):9-10,17.
[2]郑娟.初中物理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塑料大棚中的物理知识[J].学周刊B版,2013(4):15.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程资源 开发与整合 教学实践
新课改的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使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呈现出了多样化局面,一些好用且实用的资源既是教师之首选,亦成为教学之所需。虽然在教学资源方面很多学校都投入了一定的物力与财力支持,教学仪器、教学工具日渐完善,但开发、利用与整合多种生活资源、社会资源、实验资源,让其成为助力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课程新资源,仍旧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让物理课堂摆脱“枯燥”、“单调”、“僵化”这些标签,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形象、精彩纷呈。本文以物理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对课程资源整合方法与做法进行阐述。
一、与生活资源的整合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两者无法脱离对方而存在,两者亦应相伴学习之始终。所以物理教学无法,也不能忽略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将探究视点从课本走向生活,再历经从生活回到物理的这个认知过程,让学生领略到不一样的生活和不一样的物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会倍增,而这种兴趣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探究的动力。
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时,先提出一个“生活化”问题:“大家为什么会在镜子中看到自己?镜子中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你如果举起右手,那么镜子里的“你”也会一起举起右手吗?你靠近或者远离镜子时,里面的“你”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上面的问题有关……”对学生而言,他们熟悉的、日常接触的话题最能引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性也会很高。在问题思考与讨论中,对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形成初步印象后,再通过实验让他们进行探究和验证,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带进课堂,同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静摩擦力方向”总觉得不好理解,但是借助一把牙刷就能够突破。将牙刷带行一面放于桌面,手用力推动或者回拉牙刷把柄,牙刷毛就会因向前或者向后的作用形状有变,这使学生形象地观察到了牙刷运动的走向和摩擦力方面,这种还原于生活情境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既感到熟悉,又形象生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非常便于学生理解[1]。
二、与“自制”资源的整合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知识形成过程,加快学生理解步伐。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实验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但是适当加入一些“自制”的实验学具与教具,实验的演示效果会更“完美”,尤其当这些自制资源出自学生之手时,更会让学生兴趣倍增。
如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可以用一个普遍的萝卜制作一个气压演示器作为补充演示:将萝卜中间切开,带根的那部分挖空中间,然后用力地将其按在一个干净的盘子上(盘子必须是平底的),然后学生会发现,当把萝卜拎起时,盤子居然一起被带了起来,必须使很大力气才能将盘子与萝卜分开。这个简单的实验比用原有实验仪器做出的实验更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而且由于材料简单又熟悉,因此更能让学生信服和便于理解。
很多实验资源都可以借助教师和学生之手被“开发”出来,而且能应用于实验中,如用钢球、毛巾和木板让学生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滑动变速器”的实验借助铅笔完成;自制一个杠杆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等等。这样经由学生之手制作出来的“作品”,会让学生体验到实验学习更是一种乐趣,而对他们创造能力与探究精神的培养更是作用显著。
三、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用知识服务生活、服务社会。同样,物理与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蕴藏着丰富的物理课程资源,极具教学价值。所以,将那些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社会问题有效地“转化”为物理课程资源,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语言和冷冰冰的仪器,让物理成为一门真正具有现实主义的,并带有鲜活生命力和时代感的学科,既是与当代中学生认知特点最为契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如让学生以“物理知识在塑料大棚中的应用”为探究主题进行调研,让他们走到田间,进到大棚,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能力观察和解释出现在大棚里的“物理现象”,如光学方面、热学方面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既可让他们理解到物理在社会中的价值,又是对他们知识的巩固与提升[2]。
物理资源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用心。一颗石子,一枚铁钉只要有心都能成为有趣的课程资源,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挖掘、开发那些可以转化或者整合的多种资源,让新时期的物理课堂始终能够成为中学生的学习乐园,让他们能够在这个乐园中汲取养料,茁壮成长,让物理教学真正做到“满目繁花归一处,淡妆浓抹皆是春”。
参考文献:
[1]陈木奇.利用日常生活资源构筑新课程高效生态课堂[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7):9-10,17.
[2]郑娟.初中物理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塑料大棚中的物理知识[J].学周刊B版,20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