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4月6日,备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了。新医改方案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等措施,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政府领导、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残疾人等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并提出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思路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部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广为传播,目前已基本达到卫生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服务人口约3-5万人。
尽管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些成就,依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仍然落后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大医院的服务模式,仅上门出诊等服务,而预防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一些社区卫生的基本服务所占比重较少,没有真正体现出"六位一体"的全部功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8.6﹪的居民有病不能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未住院[2]。
(二)社区卫生人才数量、素质有待提高
按国际上每名全科医生服务5000居民的低限标准,我国5亿城市人口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只有全科医生3 000多人,尚不足4﹪。另外社区护理人员比例偏低,社区医生人数高于社区护士,而国际上认为社区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比例以1:2-4较为适宜。如香港地区社区医护人员比例为1:4.8[2]。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来源分为多种,有中专毕业生,也有经培训班培训而走上临床的。大部分居民主要是怕把自己的病耽误了,所以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全科医师队伍。
(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信任度低
2003年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患病人次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而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却在下降,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识不清,大多数受调查居民不清楚社区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范围,并且大多数居民生病后首选到药店买药自己回家治疗。
二、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思路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派出专门的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居民个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以及一般疾病初级诊疗等服务。全科医生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所有的社区居民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二)新医改提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国家决定用三年时间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时还鼓励推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让专家教授"流动"起来。新医改指出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另外,新医改方案还就保障和提高基层医疗人员待遇出台意见。按照卫生部负责人的说法,基层医疗人员收入要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衔接"。
三、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具体措施
结合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新医改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思路,笔者经过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学变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以医院和专科医生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而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种符合现代发展的全新观念与服务方式,贴近居民的生活和需求为特点,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社区人群的需求,从卫生工作根本目的出发,实施"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医疗向预防、健康咨询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转变;从面向病人向面向社区整个人群转变;从传统的在医院内等病人向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转变。
(二)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归属制度
卫生相关部门必须将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及对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在大学开设全科医生和社区保健等专业的学士、为社区卫生务机构培养实用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同时现有的卫生术人员要开展业余的学历教育或资格培训。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归属问题,国家应考虑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归入公务员的范畴。目前社区医护人员缺乏进修等学习机会,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阻碍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将社区医护人员纳入公务员范畴,能吸引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解决其就业压力。
(三)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要实行系统联网
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档案和社区档案三个部份。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统一制定的健康档案要求,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和不同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健康检查,注重真实性、完整性[7]。最好能够实现大小医疗机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从而实现对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监控和管理。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家应,金鑫.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25-226.
[2]黄哲毅,邹宇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0-122.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卫生部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广为传播,目前已基本达到卫生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服务人口约3-5万人。
尽管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些成就,依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
(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仍然落后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大医院的服务模式,仅上门出诊等服务,而预防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一些社区卫生的基本服务所占比重较少,没有真正体现出"六位一体"的全部功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8.6﹪的居民有病不能就医,29.6﹪的居民应住院而未住院[2]。
(二)社区卫生人才数量、素质有待提高
按国际上每名全科医生服务5000居民的低限标准,我国5亿城市人口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只有全科医生3 000多人,尚不足4﹪。另外社区护理人员比例偏低,社区医生人数高于社区护士,而国际上认为社区医生与社区护士的比例以1:2-4较为适宜。如香港地区社区医护人员比例为1:4.8[2]。长期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来源分为多种,有中专毕业生,也有经培训班培训而走上临床的。大部分居民主要是怕把自己的病耽误了,所以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全科医师队伍。
(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够、信任度低
2003年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患病人次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而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却在下降,患者中自我医疗的占35.7﹪。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识不清,大多数受调查居民不清楚社区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范围,并且大多数居民生病后首选到药店买药自己回家治疗。
二、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思路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派出专门的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居民个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以及一般疾病初级诊疗等服务。全科医生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所有的社区居民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二)新医改提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国家决定用三年时间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时还鼓励推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让专家教授"流动"起来。新医改指出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另外,新医改方案还就保障和提高基层医疗人员待遇出台意见。按照卫生部负责人的说法,基层医疗人员收入要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衔接"。
三、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具体措施
结合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新医改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思路,笔者经过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学变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以医院和专科医生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而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种符合现代发展的全新观念与服务方式,贴近居民的生活和需求为特点,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社区人群的需求,从卫生工作根本目的出发,实施"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医疗向预防、健康咨询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转变;从面向病人向面向社区整个人群转变;从传统的在医院内等病人向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转变。
(二)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归属制度
卫生相关部门必须将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及对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在大学开设全科医生和社区保健等专业的学士、为社区卫生务机构培养实用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同时现有的卫生术人员要开展业余的学历教育或资格培训。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归属问题,国家应考虑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归入公务员的范畴。目前社区医护人员缺乏进修等学习机会,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阻碍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将社区医护人员纳入公务员范畴,能吸引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解决其就业压力。
(三)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要实行系统联网
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档案和社区档案三个部份。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统一制定的健康档案要求,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和不同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健康检查,注重真实性、完整性[7]。最好能够实现大小医疗机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从而实现对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监控和管理。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家应,金鑫.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25-226.
[2]黄哲毅,邹宇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