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营造书香校园”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动研究,国内很多院校都在努力推行。但要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策略,亦即读书活动所需要讲究的艺术方式或方法,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设计“活动”。本文试从教育性、适时性等七个方面确定“活动”设计原则,并辅之实例,希望对“营造书香校园”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读书活动 设计策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样的观点,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中华民族原本有着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都是历代传颂苦读勤学的佳话。然而,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利欲物欲的刺激,许多人变得浮躁,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严重退化。
由此,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建设活动。顾名思义,此活动指的是在校园内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提倡让老师、学生共同阅读。纵观笔者所在学校、所见所闻兄弟学校推行“书香校园”创建历程,发现善于巧用“活动推进”策略可以达到更好地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所谓“活动推进”策略,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然而,同一活动,其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有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的活动则效果平平。究其原因,是用心不同所致。一个好的活动是需要精心组织策划的。那么,如何策划活动呢?我认为,读书活动的策划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读书活动应该具有教育性,要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教育性是活动的应有之意。读书活动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一般而言,健康的读书活动均凸现读书的教育性。然而,一般意义的教育性与深层的教育性是不同的,前者是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读书或多或少会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美感等),而后者需要组织者进行不断地挖掘、提炼与升华,需要组织者独具匠心的营造。
实例一:同样是读书交流会,某校赋予读书会“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我快乐、我阳光”等主题,并在读书会前作一种气氛的营造,如制作宣传牌、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学生在读书交流会时的情绪就完全不同。他们将读书会看作是一种青春风采的展示,阅读体验的分享,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二、读书活动应该具有适时性,要注重学生劳逸结合
读书是一件终身相伴的事,只要条件允许,每时每刻都应该读书。然而,读书活动作为一种阅读的共享、气氛的渲染和推进的手段,不能每天进行。这是因为开展活动需要必要的准备、必要的间歇,而且过多的活动会冲击正常的学校教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适时性原则,即注意活动的频率,不宜太多;应该寻找适宜的活动时机,以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实例二:我校团委每年举行两次“读书节”系列活动,举行新书推荐、阅读广场、英语角、周末影院等等项目。每个活动开展前期,团委都会精心策划、充分准备,以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为前提,制订安排表,按部就班开展活动,避免学生审美疲劳。
三、读书活动应该具有主题性,要强调创新活动方式
主题是读书活动鲜明的标志,有了主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内容,设计方案;有了主题,才能使活动具有深度和品位。而主题的凸现是通过活动的名称、口号、内容等实现的。从活动的主题与设计理念看,要使活动富有创意。因为它突破了一般阅读的理念——阅读是文科的事,启示人们任何事物都可以阅读,而阅读的境界应该超越知识与思维的层次,上升到创新的层次、文化的层次。
实例三:2011年我校团委联合数学组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读书节,这个读书节凸现了“数学文化”这个主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家的故事、阅读数学科普书籍、编辑数学小报等活动内容,无一不围绕着数学展开。整个活动设计:以书籍为载体,以读、说、看、做、玩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人和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文化,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意识。
四、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广泛性,要尽可能扩大参与面
它指读书活动应该力争人人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以期获得较广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不应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人人参与,人人获益”应该是活动的重要原则。在活动中,每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策划者,或表演者、或聆听者,或主持人,等等;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获得一份知识和快乐,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成长。
实例四:某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向师生征集有关读书名言的活动,全员参与,全体参与。活动要求团委事先拟好征集名言的通知,阐明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时代性、健康性、原创性、生动性等)、截止时间、评奖等事项,然后,发动师生撰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进行评比,并举行颁奖隆重的仪式。学校还将优秀的读书名言布置在橱窗中或墙上,营造一种气氛,让好的读书名言成为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动力。
五、读书活动应该具有艺术性,要增强美感和吸引力
指从艺术的角度设计活动,让活动充满美感。制作读书小书签,需要体现小书签的美;编辑读书小报,需要考虑版面设计的美观性;举办读书会,需要布置或美化环境;讲故事、诵经典,需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几乎每一个读书活动,都需要活动的参与者艺术性地设计或表演。这种艺术性可以是视觉领域的平面设计,可以是听觉领域的优美诵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如课本剧表演和大型读书汇演,即为综合性的艺术。活动的艺术性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它可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
实例五:曾见报纸报导,2012年3月某校举办《“古韵流长”古典诗词朗诵》。表演开始,主持人一段优美而充满情感的“引子”,穿越时光的隧道,将人们带到悠远的年代。一首《兵车行》拉开了诵读表演的序幕,紧接着,学生朗诵了《蜀道难》、《将进酒》、《雨霖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朗诵在一首《满江红》的诵读中结束,最后,教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过程由主持人以优美的串连词连接起来,并伴有轻音乐,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六、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实效性,要把握“小投入大产出”
组织活动要以较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读书活动不在于搞得奢华,而在于它的内在本质。每天二十分钟或半小时的阅读,如能坚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日日如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当一个人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持续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时,当一个活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让每一个参与者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时,活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实例六:某校教务部门结合班级阅读安排,开设课外阅读专题指导课,并设置阅读卡供学生登记。这些课有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感悟交流,有同学间的好书推荐,有阅读方法指导;也有语文老师为学生做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好书,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融入了整个读书活动。学生读完一本书即要求登记一张阅读卡,严把阅读信息反馈关,促进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些班级还设计出“每日必读”的阅读卡,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评比,有效地落实了坚持阅读习惯的养成。
七、读书活动应该具有独特性,要推崇标新立异
活动需要有区别于他人活动的独特之处。它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的文化进行研发读书活动,它需要活动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独特性是读书活动保持书香魅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读书活动自身生成性的潜在动力。
实例七:2011年时值建党90周年,某校团委据此举办了“红色故事会”、“党史有奖问答”等多项特色读书活动。要求师生活动期间读一本“红”书、写一遍交流文章、开一次晒书会,交流净化心灵、增长见识的优秀读本,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日常读书活动中去,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阳光。班级里书香四溢,师生一起说书论经,使阅读打上浓厚的精神对话的色彩。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意想象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活动推进”策略、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将推进读书活动有效实施,最终建成“书香校园”。况且,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不仅开展在校园,还会外延至家庭、社区,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将师生中形成的浓厚的读书氛围辐射到了社区、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
[2] 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N].集美大学学报,2005:9.
[关键词] 读书活动 设计策略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样的观点,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同。中华民族原本有着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都是历代传颂苦读勤学的佳话。然而,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冲击,利欲物欲的刺激,许多人变得浮躁,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严重退化。
由此,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建设活动。顾名思义,此活动指的是在校园内建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提倡让老师、学生共同阅读。纵观笔者所在学校、所见所闻兄弟学校推行“书香校园”创建历程,发现善于巧用“活动推进”策略可以达到更好地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所谓“活动推进”策略,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然而,同一活动,其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有的活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的活动则效果平平。究其原因,是用心不同所致。一个好的活动是需要精心组织策划的。那么,如何策划活动呢?我认为,读书活动的策划至少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读书活动应该具有教育性,要培养学生良好人格
教育性是活动的应有之意。读书活动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一般而言,健康的读书活动均凸现读书的教育性。然而,一般意义的教育性与深层的教育性是不同的,前者是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读书或多或少会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美感等),而后者需要组织者进行不断地挖掘、提炼与升华,需要组织者独具匠心的营造。
实例一:同样是读书交流会,某校赋予读书会“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我快乐、我阳光”等主题,并在读书会前作一种气氛的营造,如制作宣传牌、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学生在读书交流会时的情绪就完全不同。他们将读书会看作是一种青春风采的展示,阅读体验的分享,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二、读书活动应该具有适时性,要注重学生劳逸结合
读书是一件终身相伴的事,只要条件允许,每时每刻都应该读书。然而,读书活动作为一种阅读的共享、气氛的渲染和推进的手段,不能每天进行。这是因为开展活动需要必要的准备、必要的间歇,而且过多的活动会冲击正常的学校教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应该遵循适时性原则,即注意活动的频率,不宜太多;应该寻找适宜的活动时机,以期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实例二:我校团委每年举行两次“读书节”系列活动,举行新书推荐、阅读广场、英语角、周末影院等等项目。每个活动开展前期,团委都会精心策划、充分准备,以不影响正常的学校教学为前提,制订安排表,按部就班开展活动,避免学生审美疲劳。
三、读书活动应该具有主题性,要强调创新活动方式
主题是读书活动鲜明的标志,有了主题,才能有效地组织内容,设计方案;有了主题,才能使活动具有深度和品位。而主题的凸现是通过活动的名称、口号、内容等实现的。从活动的主题与设计理念看,要使活动富有创意。因为它突破了一般阅读的理念——阅读是文科的事,启示人们任何事物都可以阅读,而阅读的境界应该超越知识与思维的层次,上升到创新的层次、文化的层次。
实例三:2011年我校团委联合数学组举办了一次“趣味数学”读书节,这个读书节凸现了“数学文化”这个主题。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家的故事、阅读数学科普书籍、编辑数学小报等活动内容,无一不围绕着数学展开。整个活动设计:以书籍为载体,以读、说、看、做、玩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人和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文化,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形成探究的意识。
四、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广泛性,要尽可能扩大参与面
它指读书活动应该力争人人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与进来,以期获得较广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不应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人人参与,人人获益”应该是活动的重要原则。在活动中,每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策划者,或表演者、或聆听者,或主持人,等等;相同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获得一份知识和快乐,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成长。
实例四:某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向师生征集有关读书名言的活动,全员参与,全体参与。活动要求团委事先拟好征集名言的通知,阐明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时代性、健康性、原创性、生动性等)、截止时间、评奖等事项,然后,发动师生撰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进行评比,并举行颁奖隆重的仪式。学校还将优秀的读书名言布置在橱窗中或墙上,营造一种气氛,让好的读书名言成为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动力。
五、读书活动应该具有艺术性,要增强美感和吸引力
指从艺术的角度设计活动,让活动充满美感。制作读书小书签,需要体现小书签的美;编辑读书小报,需要考虑版面设计的美观性;举办读书会,需要布置或美化环境;讲故事、诵经典,需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几乎每一个读书活动,都需要活动的参与者艺术性地设计或表演。这种艺术性可以是视觉领域的平面设计,可以是听觉领域的优美诵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如课本剧表演和大型读书汇演,即为综合性的艺术。活动的艺术性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要求,它可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
实例五:曾见报纸报导,2012年3月某校举办《“古韵流长”古典诗词朗诵》。表演开始,主持人一段优美而充满情感的“引子”,穿越时光的隧道,将人们带到悠远的年代。一首《兵车行》拉开了诵读表演的序幕,紧接着,学生朗诵了《蜀道难》、《将进酒》、《雨霖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的朗诵在一首《满江红》的诵读中结束,最后,教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过程由主持人以优美的串连词连接起来,并伴有轻音乐,洋溢着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六、读书活动应该具有实效性,要把握“小投入大产出”
组织活动要以较小的投入或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读书活动不在于搞得奢华,而在于它的内在本质。每天二十分钟或半小时的阅读,如能坚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日日如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活动。当一个人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持续地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时,当一个活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让每一个参与者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时,活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实例六:某校教务部门结合班级阅读安排,开设课外阅读专题指导课,并设置阅读卡供学生登记。这些课有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感悟交流,有同学间的好书推荐,有阅读方法指导;也有语文老师为学生做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好书,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融入了整个读书活动。学生读完一本书即要求登记一张阅读卡,严把阅读信息反馈关,促进每一个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有些班级还设计出“每日必读”的阅读卡,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周一反馈,一月一评比,有效地落实了坚持阅读习惯的养成。
七、读书活动应该具有独特性,要推崇标新立异
活动需要有区别于他人活动的独特之处。它需要学校结合自身的文化进行研发读书活动,它需要活动主体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独特性是读书活动保持书香魅力的重要条件,也是读书活动自身生成性的潜在动力。
实例七:2011年时值建党90周年,某校团委据此举办了“红色故事会”、“党史有奖问答”等多项特色读书活动。要求师生活动期间读一本“红”书、写一遍交流文章、开一次晒书会,交流净化心灵、增长见识的优秀读本,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日常读书活动中去,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阳光。班级里书香四溢,师生一起说书论经,使阅读打上浓厚的精神对话的色彩。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意想象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活动推进”策略、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将推进读书活动有效实施,最终建成“书香校园”。况且,这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不仅开展在校园,还会外延至家庭、社区,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将师生中形成的浓厚的读书氛围辐射到了社区、社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
[2] 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N].集美大学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