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艺》:你的父亲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做导演是出于受家庭影响?
管虎:我从来都没有特别热爱过做导演。小时候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甚至都没意识到有电影这回事,要为这件事奋斗什么的。实话说完全是糊里糊涂,晕的。我12岁以前是在北京大小胡同晃悠的,完全没有父母照看,是在邻居家长大的。12岁他们(父母)平反后,才搬回北影大院里住。那时候礼堂里每星期都会放电影,而且放的都是外面看不到的电影,小孩儿当然会感兴趣。再者接触的这帮人都是大摄影师或者大美术师的孩子,都把我向这个方向引,我就跟着他们混。后来几乎我身边所有人都要报考艺术院校,我也就随大流报了。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艺术院校考分特别低,考不上别的只好考艺术院校,这才是主要原因(笑)。
上大学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各项成绩还都挺高,就产生了“我原来比别人强”的心理暗示,慢慢就进入了导演行业。没热爱到舍生忘死的程度,干这行因为我只会这个。
《综艺》:那你心里有其他特别热爱的职业吗?
管虎:我想当警察,当警察“欺负人”(笑)。我最想当警察,但一直没有机会。也许以后只能在自己的戏里过把瘾了。
《综艺》:现在回过头再看自己早期的作品会有什么感觉?
管虎:每部作品肯定都会带有时代的印记,会有很多青涩、不成熟,这是不应该责怪的,是时代环境决定的,很难有人超越。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我惟一的感受就是怀念。
《综艺》:一般学界会把你和王小帅、张杨等同时代导演划分为第六代,你对这种定义认同吗?
管虎: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是我们的老师郑洞天他们在陈凯歌、张艺谋之后,要在理论上阐述,有一个时代划分。是根据年龄划分的。其实他们(第五代导演)有自己的流派,但我们没形成流派,只是大致有风格上的相似性。所以什么第六代第七代,他们愿意这么叫就这么叫,其实和我个人没什么太大关系。
《综艺》:你的片子比王小帅等人更贴近大众一些?
管虎:个人受教育的背景不同、情趣不同、经历也不同,我还拍过很多电视剧呢,那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刚刚说过我十二岁之前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天天那么疯跑疯玩,所以情趣自然也不同。
《综艺》:所以你不是“妥协”,而是本身就是这样的状态。
管虎:对。所谓妥协不是创作上、理念上的妥协,而是制度上的妥协。你要尝试商业操作就一定要妥协,不能由着性子来。这就会造成某些制作上的损失。也没办法,必须损失。我觉得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要赚钱的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作者、一个牛逼大师。如果真有中间路线的话,我就是在走这条路,可能两头都着也可能两头都不靠。
《综艺》:现在在商业与艺术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管虎:也没有。现在也是有点糊里糊涂。特清醒、有计划、稳步向前,我倒真不相信这件事情在导演这个行业是合理的,也不相信能够做到。我看不到最远,只看到眼前十米,我会把它做到最好。以后爱怎样怎样,我都不去想。所以类似于灵感啊、平衡点啊,这些我都没有,基本上是混沌一片。我只把持住一个不变,就是我要喜欢。不喜欢就一定不去做,喜欢就怎么都行,什么商业不商业、艺术不艺术,最多是调整调整,根儿上是不变的。所以往前或者往后看,这些对我都不重要,眼前最重要。
《综艺》:早些年从电影转行到电视剧是什么原因?
管虎:谈不到转行,我根本就没行。
拍过两个小电影,没前景,扔那儿了,连个动静都没有。然后就苦拉拉的,没钱,就那么待着。在这种局面下,人就很茫然,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有机会做电视剧,其实当时心里还很过不去呢。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做电视剧非常被人瞧不起,我那些好朋友一听说我做电视剧了,都挺“切齿”的。但我需要钱,最重要的是有活干,保持精力旺盛啊。其实老不拍电影特难受,就把电视剧当电影拍,练手段啊,技法啊,操控现场啊。最重要的积累资源,比如摄影师、好演员。
但电视剧是生产化的,我不太适合那种生产,怕把手练坏了。后来我慢慢觉得电视剧行业也有很多空白,是可以提高的。就是让老百姓觉得“哎,电视剧也可以这么拍!”那种劲儿让我挺有快感的。所以连续做了几个剧,算是锻炼吧。但心理状态是一直在那儿等着呢,老觉得自己不务正业,等着一个好机会。用一个酸词儿来说,电影对我是一件挺至高无上的事儿。
《综艺》:前面你说做导演不是出于热爱。
管虎:是不值得用命去拼。
《综艺》:你曾经表示现在的商业电影都不是主流的商业电影,你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主流的商业电影?
管虎:现在赚钱的戏并非都是高品质的戏。每一部电影都要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包括商业电影,需要有精神世界,有独立自主性。首先现在很多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咱们赚钱是在应景,今天你喜欢这个我弄这个,明天你喜欢那个我弄那个。没有一个恒定的价值观,制作者自己也晕了。我觉得哪怕最简单,商业电影的高品质就是爱国,这就是价值观,它能够传递温暖的力量。如果电影看完不是温暖,而是嬉笑,或者是冷寒,即使赚了钱,也不能说它是一个高品质的电影。
你要干吗?说什么?还是就想从观众兜里掏钱?这种电影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电影可以叫做“三陪电影”,就是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还有一种电影是品质比较好的,叫“戏子”。在台上唱戏得有扮相,有训练,得有自己的腔式。这种电影观众鼓掌最好,观众不买账也还可以,但我会努力让你来买账。还有一种电影叫做“角儿”,这“角儿”对观众的态度是你爱来不来,不来才好。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还是要往“戏子”腔上够,不能应个景儿赚俩钱就满足了。
《综艺》:你的电影是“戏子电影”?
管虎:我希望做“戏子电影”。
《综艺》:“角儿”也要观众去捧才能成为角儿。
管虎:角儿是什么?它一定要经历前两个阶段,有造化的才能成角儿,不是每个人都行的。梅兰芳可不是全世界都有的。他有自己的造化,自己的能耐。总不能在“三陪”阶段就自己当自己是角儿吧?
《综艺》:但是有些导演的电影离大众口味比较远,也不能称为“角儿”吧?
管虎:其实也可以,你要是熟悉梨园行,可不光有你知道的几位。还有很多位老人就是你说的这种状态,他照样有自己的一批观众,可能会少。也不在乎票房,每天小戏园子,到点准开,总是那几口子,自得其乐。也挺好,没必要一棒子给人打死,他们也是角儿啊,只是没大票房而已。
《综艺》:就像王小帅、贾樟柯等还在坚持艺术风格。
管虎:我不应该评论别人,但我觉得挺值得赞美的。特别牛逼,得支持。中国不能就一根线吊着,总得有一脉香火传承。应该双手鼓掌。
《综艺》:第六代导演的成长过程是否与《杀生》这部电影“共性‘谋杀’个性”的寓意有点相似?
管虎:其实你所说的第六代导演那帮人吧,他们有一种倾诉欲。难得有拍电影的机会,又被第五代压的时间有点长了,比较急于想摆脱这种阴影,特别想倾诉。一旦有机会,就拿最熟悉的生活去倾诉。现在这种倾诉已经实现了,不可能不停地倾诉。差不多了,正好又赶上市场化,如果要继续做下去,就必须给投资人回报,这就是商业操作了。不叫纷纷转型,随大流必须这么走。你可以不这么走,那就会淘汰。实际上很难抗争。
这和《杀生》的主题勉强能够连上,也有点牵强。但和每个个体是可以连上的。包括我本人就是这样。你失去了十八岁时的勇气,在事业上也失去了,大家美其名曰是成熟,其实就是城府,完全是一件特悲凉的事儿。我希望这种成熟的时间拖得越远越好。
管虎:我从来都没有特别热爱过做导演。小时候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甚至都没意识到有电影这回事,要为这件事奋斗什么的。实话说完全是糊里糊涂,晕的。我12岁以前是在北京大小胡同晃悠的,完全没有父母照看,是在邻居家长大的。12岁他们(父母)平反后,才搬回北影大院里住。那时候礼堂里每星期都会放电影,而且放的都是外面看不到的电影,小孩儿当然会感兴趣。再者接触的这帮人都是大摄影师或者大美术师的孩子,都把我向这个方向引,我就跟着他们混。后来几乎我身边所有人都要报考艺术院校,我也就随大流报了。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艺术院校考分特别低,考不上别的只好考艺术院校,这才是主要原因(笑)。
上大学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各项成绩还都挺高,就产生了“我原来比别人强”的心理暗示,慢慢就进入了导演行业。没热爱到舍生忘死的程度,干这行因为我只会这个。
《综艺》:那你心里有其他特别热爱的职业吗?
管虎:我想当警察,当警察“欺负人”(笑)。我最想当警察,但一直没有机会。也许以后只能在自己的戏里过把瘾了。
《综艺》:现在回过头再看自己早期的作品会有什么感觉?
管虎:每部作品肯定都会带有时代的印记,会有很多青涩、不成熟,这是不应该责怪的,是时代环境决定的,很难有人超越。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我惟一的感受就是怀念。
《综艺》:一般学界会把你和王小帅、张杨等同时代导演划分为第六代,你对这种定义认同吗?
管虎: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是我们的老师郑洞天他们在陈凯歌、张艺谋之后,要在理论上阐述,有一个时代划分。是根据年龄划分的。其实他们(第五代导演)有自己的流派,但我们没形成流派,只是大致有风格上的相似性。所以什么第六代第七代,他们愿意这么叫就这么叫,其实和我个人没什么太大关系。
《综艺》:你的片子比王小帅等人更贴近大众一些?
管虎:个人受教育的背景不同、情趣不同、经历也不同,我还拍过很多电视剧呢,那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刚刚说过我十二岁之前是在胡同里长大的,天天那么疯跑疯玩,所以情趣自然也不同。
《综艺》:所以你不是“妥协”,而是本身就是这样的状态。
管虎:对。所谓妥协不是创作上、理念上的妥协,而是制度上的妥协。你要尝试商业操作就一定要妥协,不能由着性子来。这就会造成某些制作上的损失。也没办法,必须损失。我觉得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要赚钱的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作者、一个牛逼大师。如果真有中间路线的话,我就是在走这条路,可能两头都着也可能两头都不靠。
《综艺》:现在在商业与艺术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
管虎:也没有。现在也是有点糊里糊涂。特清醒、有计划、稳步向前,我倒真不相信这件事情在导演这个行业是合理的,也不相信能够做到。我看不到最远,只看到眼前十米,我会把它做到最好。以后爱怎样怎样,我都不去想。所以类似于灵感啊、平衡点啊,这些我都没有,基本上是混沌一片。我只把持住一个不变,就是我要喜欢。不喜欢就一定不去做,喜欢就怎么都行,什么商业不商业、艺术不艺术,最多是调整调整,根儿上是不变的。所以往前或者往后看,这些对我都不重要,眼前最重要。
《综艺》:早些年从电影转行到电视剧是什么原因?
管虎:谈不到转行,我根本就没行。
拍过两个小电影,没前景,扔那儿了,连个动静都没有。然后就苦拉拉的,没钱,就那么待着。在这种局面下,人就很茫然,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有机会做电视剧,其实当时心里还很过不去呢。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做电视剧非常被人瞧不起,我那些好朋友一听说我做电视剧了,都挺“切齿”的。但我需要钱,最重要的是有活干,保持精力旺盛啊。其实老不拍电影特难受,就把电视剧当电影拍,练手段啊,技法啊,操控现场啊。最重要的积累资源,比如摄影师、好演员。
但电视剧是生产化的,我不太适合那种生产,怕把手练坏了。后来我慢慢觉得电视剧行业也有很多空白,是可以提高的。就是让老百姓觉得“哎,电视剧也可以这么拍!”那种劲儿让我挺有快感的。所以连续做了几个剧,算是锻炼吧。但心理状态是一直在那儿等着呢,老觉得自己不务正业,等着一个好机会。用一个酸词儿来说,电影对我是一件挺至高无上的事儿。
《综艺》:前面你说做导演不是出于热爱。
管虎:是不值得用命去拼。
《综艺》:你曾经表示现在的商业电影都不是主流的商业电影,你认为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主流的商业电影?
管虎:现在赚钱的戏并非都是高品质的戏。每一部电影都要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包括商业电影,需要有精神世界,有独立自主性。首先现在很多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咱们赚钱是在应景,今天你喜欢这个我弄这个,明天你喜欢那个我弄那个。没有一个恒定的价值观,制作者自己也晕了。我觉得哪怕最简单,商业电影的高品质就是爱国,这就是价值观,它能够传递温暖的力量。如果电影看完不是温暖,而是嬉笑,或者是冷寒,即使赚了钱,也不能说它是一个高品质的电影。
你要干吗?说什么?还是就想从观众兜里掏钱?这种电影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电影可以叫做“三陪电影”,就是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还有一种电影是品质比较好的,叫“戏子”。在台上唱戏得有扮相,有训练,得有自己的腔式。这种电影观众鼓掌最好,观众不买账也还可以,但我会努力让你来买账。还有一种电影叫做“角儿”,这“角儿”对观众的态度是你爱来不来,不来才好。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还是要往“戏子”腔上够,不能应个景儿赚俩钱就满足了。
《综艺》:你的电影是“戏子电影”?
管虎:我希望做“戏子电影”。
《综艺》:“角儿”也要观众去捧才能成为角儿。
管虎:角儿是什么?它一定要经历前两个阶段,有造化的才能成角儿,不是每个人都行的。梅兰芳可不是全世界都有的。他有自己的造化,自己的能耐。总不能在“三陪”阶段就自己当自己是角儿吧?
《综艺》:但是有些导演的电影离大众口味比较远,也不能称为“角儿”吧?
管虎:其实也可以,你要是熟悉梨园行,可不光有你知道的几位。还有很多位老人就是你说的这种状态,他照样有自己的一批观众,可能会少。也不在乎票房,每天小戏园子,到点准开,总是那几口子,自得其乐。也挺好,没必要一棒子给人打死,他们也是角儿啊,只是没大票房而已。
《综艺》:就像王小帅、贾樟柯等还在坚持艺术风格。
管虎:我不应该评论别人,但我觉得挺值得赞美的。特别牛逼,得支持。中国不能就一根线吊着,总得有一脉香火传承。应该双手鼓掌。
《综艺》:第六代导演的成长过程是否与《杀生》这部电影“共性‘谋杀’个性”的寓意有点相似?
管虎:其实你所说的第六代导演那帮人吧,他们有一种倾诉欲。难得有拍电影的机会,又被第五代压的时间有点长了,比较急于想摆脱这种阴影,特别想倾诉。一旦有机会,就拿最熟悉的生活去倾诉。现在这种倾诉已经实现了,不可能不停地倾诉。差不多了,正好又赶上市场化,如果要继续做下去,就必须给投资人回报,这就是商业操作了。不叫纷纷转型,随大流必须这么走。你可以不这么走,那就会淘汰。实际上很难抗争。
这和《杀生》的主题勉强能够连上,也有点牵强。但和每个个体是可以连上的。包括我本人就是这样。你失去了十八岁时的勇气,在事业上也失去了,大家美其名曰是成熟,其实就是城府,完全是一件特悲凉的事儿。我希望这种成熟的时间拖得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