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小学的数学教学,数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对其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除了基础的数学知识与做题技巧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其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理论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有些数学术语、数学符号等需要学生利用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判断、组合后,构成完整、系统的数学认知,进而快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此,教師要加强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解题、学习理论概念时,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结果与理论,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的数学难度呈阶梯式上升,多数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会感觉到学习困难、无从下手,进而衍生出厌烦、厌学心理,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来解决。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了解各种理论概念、会分析题目,学起来轻松很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主动做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分层式教学
随着数学难度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逐渐凸显出差异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不同的难易度,鼓励学生多运用自己的方法掌握知识,进而锻炼出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在此环节中,教师不应将学生固定在某一层次,要让学生尝试不同难度的题型,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除法”时,我便将一个题目提出多个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掌握除法运算方法,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买玩具,小玩具5元一个,大玩具6元一个,假如你现在有30元钱,请问你可以买几个小玩具?几个大玩具呢?从题目中看,学生直接进行除法运算就能得到答案,为提高问题的难度可以将题目扩展分析,如“你想买2个小玩具和2个大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此时有些学生会对小玩具、大玩具的价格分别计算,有部分学生会将两者价格加起来乘以2来计算,此类题型可以很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可以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方法解题。
(二)优化问题式情境
问题式情境是指以提问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在提问中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学生在提问中可以一步步深入分析问题,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混合运算”中,首先创设问题:“文具店里每支铅笔卖2元,每个笔记本卖5元,小红想要买1支铅笔和3个 笔记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有的学生按照分步骤计算,先算出3个笔记本的价格,再合上1支铅笔的价格算出总价。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采用综合算式计算,此时便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列式方式的区别与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有助于思维能力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
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大多数学生难以对抽象概念与题目有直观、深入地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静态、抽象文字转变为动态的图像或实物,正确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难度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生活化,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如将题目场景切换成超市购物场景、朋友之间分配玩具场景等,促进学生自我角色代入,加深其理解。
例如,在学习“加法与减法”时,我便将题目场景切换成超市购物场景、朋友之间分配玩具场景等,“同学们都很喜欢去超市购物吧?小红今天也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啦!小红想买一个34元的玩具,妈妈想买一袋28元的大米和一袋55元的面粉,那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小红的妈妈总共需要付多少钱?”该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角色代入,还可以加深其理解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随着年级的提升、数学难度的提升,多数学生会逐渐出现学不会、不会学等问题,进而出现厌学情绪。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对数学题目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足,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帮助学生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深入了解静态、抽象的数学文字,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郭永平.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其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理论理解能力的要求较高,有些数学术语、数学符号等需要学生利用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判断、组合后,构成完整、系统的数学认知,进而快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对此,教師要加强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学生解题、学习理论概念时,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结果与理论,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分析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的数学难度呈阶梯式上升,多数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会感觉到学习困难、无从下手,进而衍生出厌烦、厌学心理,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来解决。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读懂题目、了解各种理论概念、会分析题目,学起来轻松很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主动做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分层式教学
随着数学难度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逐渐凸显出差异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不同的难易度,鼓励学生多运用自己的方法掌握知识,进而锻炼出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在此环节中,教师不应将学生固定在某一层次,要让学生尝试不同难度的题型,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除法”时,我便将一个题目提出多个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掌握除法运算方法,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都喜欢买玩具,小玩具5元一个,大玩具6元一个,假如你现在有30元钱,请问你可以买几个小玩具?几个大玩具呢?从题目中看,学生直接进行除法运算就能得到答案,为提高问题的难度可以将题目扩展分析,如“你想买2个小玩具和2个大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此时有些学生会对小玩具、大玩具的价格分别计算,有部分学生会将两者价格加起来乘以2来计算,此类题型可以很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可以鼓励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方法解题。
(二)优化问题式情境
问题式情境是指以提问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在提问中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学生在提问中可以一步步深入分析问题,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混合运算”中,首先创设问题:“文具店里每支铅笔卖2元,每个笔记本卖5元,小红想要买1支铅笔和3个 笔记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有的学生按照分步骤计算,先算出3个笔记本的价格,再合上1支铅笔的价格算出总价。而有的学生则直接采用综合算式计算,此时便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列式方式的区别与含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而有助于思维能力提升。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
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大多数学生难以对抽象概念与题目有直观、深入地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静态、抽象文字转变为动态的图像或实物,正确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难度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生活化,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如将题目场景切换成超市购物场景、朋友之间分配玩具场景等,促进学生自我角色代入,加深其理解。
例如,在学习“加法与减法”时,我便将题目场景切换成超市购物场景、朋友之间分配玩具场景等,“同学们都很喜欢去超市购物吧?小红今天也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啦!小红想买一个34元的玩具,妈妈想买一袋28元的大米和一袋55元的面粉,那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小红的妈妈总共需要付多少钱?”该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角色代入,还可以加深其理解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随着年级的提升、数学难度的提升,多数学生会逐渐出现学不会、不会学等问题,进而出现厌学情绪。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对数学题目与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足,因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帮助学生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深入了解静态、抽象的数学文字,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郭永平.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