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就业供求失衡、结构失调、群体矛盾加剧,凸显出全社会对公共就业服务的迫切需要和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摆在了劳保部门面前。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内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概念、任务
  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服务公约》中规定:“各国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公共的、无偿的职业介绍体系”。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是促进就业、调节人力资源市场和维护就业公平的有效措施,也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就业服务就是“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既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也成为政府实施政策和社会化管理的窗口和工作平台,主要承担五项任务:一是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业服务;二是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援助性就业服务;三是对不同时期重点群体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四是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务;五是承担就业和人才政策的具体实施,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受政府部门委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代理服务等。
  (二)社会作用
  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在缓解社会压力、落实就业和人才政策、帮助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推动各类人才流动开发和配置“践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公共就业服务的地位作用根源于公众的需求,其第一要务就是在市场化的就业格局中满足公众的需求,即提供广泛、及时、可靠的信息并通过多种形式使供求实现对接。当然,随着就业格局的变化、就业形态多样化的延伸,公众需求的范围也开始扩展到创业服务、培训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代理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的新领域。
  (三)存在问题
  当前,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很多,既有原来管理体制分割、职能不明等问题,也有工作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服务手段落后、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还有服务功能不强、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核心是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问题。人民群众希望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就业服务,政府希望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管理和政策落实。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一)落实再就业政策的现实需要
  实践表明,无论是推动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还是实现就业工作的目标,都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作用。公共就业服务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市场变化和服务对象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主要抓手,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将新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再就业援助工作做好。
  (二)适应劳动力供求变化的需要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技能素质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给就业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就业对象多元化,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现在服务对象扩展到了城乡所有劳动力,包括大学生就业、退役军人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一些特殊群体,如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员等。二是供求矛盾复杂化,要求服务功能完善拓展。三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求多样化,要求服务更加深入细致。这就需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三)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能力建设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的最高境界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负担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在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同时,要从建立就业长效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为人力资源开发奠定基础;从提高劳动者素质入手,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转换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就业竞争需要;从完善、延伸和扩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入手,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贯彻《就业促进法》的需要
  新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同时,还规定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总之,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与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就业服务水平提升、就业事业整体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实施紧密相连,是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人本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措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对就业的冲击还将继续。如何把握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要求,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完善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各市县(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要继续按照“六到位”要求完善、改善办公条件,配齐电脑、电话,解决办公经费、场地等实际问题,逐步建立起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要重点加强乡镇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联,向下延伸就业服务;要逐步推广网上职业介绍、网上求职登记、远程职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实现就业服务送到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三是认定一批就业培训基地。按照评估验收条件,在县(区)和乡镇(街道)授匾挂牌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基地、返乡创业基地、农村劳动力培训品牌基地,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规定,以基地为依托,就地、就近开展就业培训,减少农村劳动者参与培训和转移就业成本。
  (二)加强就业服务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
  1.强化制度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服务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劳动者实名制就业登记,对无工作岗位或无承包责任地的城乡劳动者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统一进行失业登记;改革现行城镇人员就业和失业登记办法,创新城乡就业登记模式,取消城镇、农村“二元化”的就业登记制度,对本辖区人员均按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办理就业登记手续,使用统一样式的就業手册,实行统一标准的就业服务。二是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以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等人员为重点,做好调查摸底,把帮扶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社区(村),确定专人负责,一包到底。坚持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要根据辖区具体就业情况,继续开展个性化就业援助,依托社区,对重点援助对象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实行“一帮一”、“多帮一”服务,切实做到“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形成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和培训制度。认真总结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成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再就业专项资金资助制度,制订与服务绩效、实现再就业指标相挂钩的专项经费拨付办法,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新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当前着重解决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经费不足和人员到位不在位的问题。加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基础工作建设,实现基础台帐、工作职责、业务流程、服务规范、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六统一”,制定评估标准,实行验收制度。
  2.以效率和质量为主旨,拓宽就业服务方式。一是坚持服务方式人性化。大力推行“诚心服务、真情相助”的人本服务理念,对包括被征地农民、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和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者、随军家属等在内的重点扶持对象,开展承诺服务、配套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排忧解难。二是坚持服务功能多元化。充分利用现有的就业服务机构和设施,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开展求职登记、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培训指导、咨询援助、招聘洽谈、就业援助、自主创业、档案托管、社会保险代理等“一条龙”服务。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规则,改进服务态度,实行“首问责任制”,为劳动者营造便捷、高效的求职环境。三是坚持服务手段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管理功能,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四是坚持服务队伍专业化。着重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队伍的政策水平和经辦能力。基层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员要实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上岗,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逐步取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或信息分析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3.围绕就业服务“全覆盖”,推进就业服务社会化。一是服务社会化。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面向社会为各类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要加强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拓宽服务功能,把本市的农村劳动力、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各类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以及外来流动人员等纳入服务范围。二是参与社会化。加强统筹规划,一方面引导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举办公益性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覆盖广泛、面向全社会的就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坚持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职业介绍机构信用等级、“放心职业介绍机构”等评比活动,强化对各类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对其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实行公示制度。
  4.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搞好保障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摆在统筹城乡就业的突出位置,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立各级考核评估小组,吸收辖区内劳动保障方面的专业人员参加,对辖区内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国家劳动保障部“六到位”的要求进行考核评估,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站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把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通过整合资金、压缩一般性支出预算,从资金上保证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要解决好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改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办公条件。
  多年来的努力,全国已经形成了县区以上综合性服务机构、乡镇(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窗口以及涵盖就业培训、创业服务等实体,覆盖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实践中,正是由于公共就业服务不断地努力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不断地努力改进服务,不断地为促进就业做出贡献,才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公共就业服务已成为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的重要阵地,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直接手段,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他文献
据贵州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消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贵卅省电力装机容量已从1999年年底的5000MW增加到10949MW,翻了一番多。贵州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线主要电源省,也是
摘 要: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挖掘技术,其目的是根据数据集的特点构造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未知类别的样本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通过介绍企业级数据挖掘工具S+Miner下的实验方法,用S语言分别实现分类型决策树及神经元网络算法并嵌入系统内,通过数据集实验比较分析了两种算法,为深入研究分类算法做好铺垫。  关键词:分类;S+Miner;分类型决策树;神经元网络;S语言     1 引 言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师的批改,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教师的批改能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讨论式教学法受到广大高中政治教师的青睐。《辞海》对“讨论”的解释是“探讨寻究,讨论得失”。《汉语大词典》对“讨论”的定义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讨论”。而教学法则是“联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途径与手段的总称”。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一、让学生从小明白数学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1.小学数学教学在选材、教学方式及方法方面尤为关键  数学教学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因为数学知识和各种技能毕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也必将用之于现实生活,因此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  数学是在社会现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初中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然而相对于听读技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对英语写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写作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过程教学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   过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程写作教学把写作看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在写
通过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因素,结合多年护理实践教学经验,探索护生人文关怀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护生职业情感,实现护士职业誓言;体现护理核心价值
伴随着社会发展及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加剧,传统的大学医学课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发展,卫生服务模式也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新世纪的医学人才要求具
自主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的各种潜在能力,弘扬学生人格的主体精神具有无可的替代的作有。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引导学生自主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文通过对五年高职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对策,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五年高职;思想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迅速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