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入法就是运用导入语言及行为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情境的手法,是一节课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一。一堂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精彩的导入, 能够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常常需要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导入方式。要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导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与学环境,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达到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导入;高效
高效课堂的实现,首先要有备课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精心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并将它或巧妙或明确地放在教学导入中,让学生一开始进入主体学习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这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情;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教材的切入点。一节课的导入如果有激情和创意,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能被牢牢吸引。他们的求知欲得以激发,学生整节课都能专心致志,认真学习,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两点认识,我通过与其他老师合作交流学习,进行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八种常态教学导入的方法:
第一种:巧设悬念法
1.标题释疑法
如讲王安石的《伤仲永》: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那么,仲永究竟是何许人,作者为何为他哀伤、叹息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文的学习,看看仲永的故事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材料设疑法
如讲《背影》时,PPT展示:“材料有人在百度随意搜索到了28700个网站或博客转载了朱自清的《背影》,把它作为对父亲最好的感谢和祝福,共有几十万人回了帖子。有个网友说今天是父亲节,友人在空间转发了朱自清的《背影》,我不敢看,也用不着看了。每看一次,感触就多出几分,许是经历生死离别后,再看才有了切实的痛感[[]]。”
读了这段材料,我们不由疑惑:朱自清的《背影》究竟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因何有这样打动人们的魅力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行本文的学习,去深深体会那份曾带给无数读者的感动。
这样的导入方法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吸引他们逐步随着老师的指引进入课文学习,去探求前因后果。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种:音像导入法
1.优美歌曲导入
如教学《蒹葭》,导入播放《在水一方》,听着邓丽君回环往复、凄美缠绵的歌声,让我们一起去诗歌中随着作者去追寻他心中的“伊人”。优美的旋律和歌声,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同身临其境,使内心深受感动,从而深切理解其意。
2.精美图片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如教学冰心的散文《观舞记》时导入依据课文中“舞者”的插图,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从而逐步领悟教材内容所蕴藏的内涵。这样的导入会使学生们由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思考分析学习。
3.短片导入
如教学《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展示“死海风光”的视频,使学生初步感受死海的美丽和神秘,产生一种“强烈的诱惑和神往”的效果,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
第三种:故事入胜法
如教学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导入时讲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1945年1月,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接受了一项艰巨危险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不断告诫自己,完成这一步并不难。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最终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作者小时候的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经历使作者在今后的人生成为令人称赞的“孤胆英雄”的呢?就让我们将一起通过本文的学习来了解一下。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
第四种:诗歌鉴赏法
如教学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导入时介绍“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面对此情此景,就如同看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成长的足迹。这样的导入能够使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蕴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像,从而领悟到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
第五种:名言启示法
如教学布封的《马》,导入引用了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对于马,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能比布封写得更好,布封写的《马》,可谓精美的空前绝后。果真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拜读这篇文章吧。这样的导入用意蕴深刻、饱含情感的名句将要讲课文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第六种:情境迁移法
教学《故乡》,导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乡,那么故乡在鲁迅眼中的又是怎样一种面貌呢?学习时体会本文对比的写法带给我们的鲜明感觉。通过情感的迁移,一下就笼住了学生的情感。
第七种:精彩修辞法
教学散文《夏感》,导入时包含情感的说:“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夏天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急促、热烈、紧张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这样的导,通过精彩的修辞,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本文的学习。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温故知新法、谜语导入法等。但不论我们使用何种导入方法,都要依据课文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我们自身的教学风格恰当使用。导入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两三分钟之内。总之,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导入努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愉悦,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依平.有兴趣就有记忆--初中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刍议[J].学周刊,2010,(11):88-89.
[2]陈亚飞.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留白艺术[J].语文天地,2011,(3):44-45.
[3]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EB/OL].:豆丁网,2012-09-11
[4]读经典学作文[J].新课程研究,2011,(1):37-43.
[5] 刘玉梅.中职语文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天地,2012,(5):63-6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导入;高效
高效课堂的实现,首先要有备课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考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精心设计本节课教学目标,并将它或巧妙或明确地放在教学导入中,让学生一开始进入主体学习角色,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这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情;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备教材的切入点。一节课的导入如果有激情和创意,学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能被牢牢吸引。他们的求知欲得以激发,学生整节课都能专心致志,认真学习,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两点认识,我通过与其他老师合作交流学习,进行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八种常态教学导入的方法:
第一种:巧设悬念法
1.标题释疑法
如讲王安石的《伤仲永》: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那么,仲永究竟是何许人,作者为何为他哀伤、叹息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文的学习,看看仲永的故事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材料设疑法
如讲《背影》时,PPT展示:“材料有人在百度随意搜索到了28700个网站或博客转载了朱自清的《背影》,把它作为对父亲最好的感谢和祝福,共有几十万人回了帖子。有个网友说今天是父亲节,友人在空间转发了朱自清的《背影》,我不敢看,也用不着看了。每看一次,感触就多出几分,许是经历生死离别后,再看才有了切实的痛感[[]]。”
读了这段材料,我们不由疑惑:朱自清的《背影》究竟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因何有这样打动人们的魅力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行本文的学习,去深深体会那份曾带给无数读者的感动。
这样的导入方法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吸引他们逐步随着老师的指引进入课文学习,去探求前因后果。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种:音像导入法
1.优美歌曲导入
如教学《蒹葭》,导入播放《在水一方》,听着邓丽君回环往复、凄美缠绵的歌声,让我们一起去诗歌中随着作者去追寻他心中的“伊人”。优美的旋律和歌声,可以使学生沉浸其中,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同身临其境,使内心深受感动,从而深切理解其意。
2.精美图片导入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开拓读者的想象。”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配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如教学冰心的散文《观舞记》时导入依据课文中“舞者”的插图,巧妙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从而逐步领悟教材内容所蕴藏的内涵。这样的导入会使学生们由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思考分析学习。
3.短片导入
如教学《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展示“死海风光”的视频,使学生初步感受死海的美丽和神秘,产生一种“强烈的诱惑和神往”的效果,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也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
第三种:故事入胜法
如教学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导入时讲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1945年1月,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接受了一项艰巨危险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不断告诫自己,完成这一步并不难。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最终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作者小时候的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经历使作者在今后的人生成为令人称赞的“孤胆英雄”的呢?就让我们将一起通过本文的学习来了解一下。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
第四种:诗歌鉴赏法
如教学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导入时介绍“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面对此情此景,就如同看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成长的足迹。这样的导入能够使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蕴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像,从而领悟到所学课文的精妙之处。
第五种:名言启示法
如教学布封的《马》,导入引用了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评价:对于马,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能比布封写得更好,布封写的《马》,可谓精美的空前绝后。果真如此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拜读这篇文章吧。这样的导入用意蕴深刻、饱含情感的名句将要讲课文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第六种:情境迁移法
教学《故乡》,导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乡,那么故乡在鲁迅眼中的又是怎样一种面貌呢?学习时体会本文对比的写法带给我们的鲜明感觉。通过情感的迁移,一下就笼住了学生的情感。
第七种:精彩修辞法
教学散文《夏感》,导入时包含情感的说:“夏季是热情奔放、激情飞扬的季节。夏天到处是蓬勃的生命,到处是诱人的风景,到处是忙碌的人们;让我们踏着急促、热烈、紧张的旋律,与作者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吧!”这样的导,通过精彩的修辞,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进入本文的学习。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温故知新法、谜语导入法等。但不论我们使用何种导入方法,都要依据课文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我们自身的教学风格恰当使用。导入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两三分钟之内。总之,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导入努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愉悦,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依平.有兴趣就有记忆--初中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刍议[J].学周刊,2010,(11):88-89.
[2]陈亚飞.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留白艺术[J].语文天地,2011,(3):44-45.
[3]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EB/OL].:豆丁网,2012-09-11
[4]读经典学作文[J].新课程研究,2011,(1):37-43.
[5] 刘玉梅.中职语文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天地,2012,(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