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听”出诗情画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教学”并非属于语文教学的创新范畴,只是对教学手段的个别强化。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听课”,不仅能给学生创设不一样的学习感受,还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增长点。让学生听诵读、听引导、听发言,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塑造学生的个性认知。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的设计;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1401
  听觉是人们参与学习的重要信息接收器官,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词中,“听”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淡化“听”的作用,这无疑是不明智的选择。《九寨沟》属于典型的写景散文,充满诗情画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看、去说、去写、去思,唯有“听”好像没有用武之地,其实不然。“听”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引导的重要手段。因为有出其不意的操作,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知,给课堂教学带来意外惊喜。
  一、听诵读,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
  《九寨沟》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诵读音频,并给出一些新要求:听诵读时,需要双眼紧闭,不得看课文,用心聆听,并关注几个方面的信息。第一,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需要分条来说。第二,课文描写的景色美在何处?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三,听完诵读后,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诵读音频开始播放,学生认真聆听,第一遍结束后,还有好多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反复播放诵读音频,课堂学习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教师检查学生的聆听效果,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聆听感知。有学生说:“这篇课文主要以游览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九寨沟的美景。先写雪峰、湖水、瀑布,后写森林、猿猴、大熊猫,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有学生说:“九寨沟的景色真是太神奇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感觉课文最后那句最为贴切:‘九寨沟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学生快速调整学习思维,给出个性答案:九寨沟山水秀丽,还有许多珍禽异兽,让游客流连忘返。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诵读音频,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因为比较新颖,自然引起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在听诵读之前,教师给出具体的聆听目标任务,让学生的聆听变得更有针对性,聆听效果也就自然生成。
  二、听引导,启动学生的个性感知
  在课文赏析环节,教师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聆听任务:先自主阅读文本,找出经典的描写,展开语言赏析活动。学生依照教师安排,先展开文本阅读,画出经典的文段。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文段信息展开赏析示范,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示范:“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花海’‘五彩池’呢。”这段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說成是五彩缤纷的图画,形象地写出了九寨沟自然景色的绚丽多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学生聆听教师赏析之后,也展开赏析活动。有学生这样赏析:“‘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这段话运用了连环比喻,将瀑布比作‘白练’和‘银花’,非常生动形象,而且句子都很短,读起来节奏感很强,给读者带来了畅快的感觉,写出了作者由衷的感叹之情。”教师针对学生的赏析,给出积极评价。从赏析中可以发现,学生在模仿中有创造探索,学习思维呈现出灵动性、多元性,这自然是认真聆听和思考的结果。
  三、听发言,促进学生延伸想象
  让学生听发言,这也是一种教法运用。教师在学生发言时,给其他学生也布置聆听任务,这样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关注力,促生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教学展开后,师生互动正式开始。教师提出阅读思考问题:“九寨沟的湖水为什么呈现出多种颜色呢?”学生开始思考、讨论,并形成了个性认知。教师让学生展示思考结果,并附加聆听任务:“认真聆听同学发言,并对发言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第一个学生发言:“九寨沟的湖泊位置很高,里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森林、雪峰的影子,当然颜色各异了。”有学生聆听后这样评价:“回答问题比较到位,但也不是很完全。九寨沟山清水秀,其生态环境非常好,湖水清澈见底,自然能够映照更多影像。除去蓝天、白云、雪峰和森林,还应该有山野中丰富多彩的鲜花。这些鲜花的颜色更为丰富,倒映在水中,自然是五彩缤纷了。”
  教师让学生认真聆听同学发言,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活了其想象思维,通过补充性评价,为学生创设了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让学生听诵读、听引导、听发言,这是重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当学生信息积累达到一定厚度时,所谓的厚积薄发也就自然形成了,课堂教学自然进入到多元和谐的互动之中。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即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以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公开课、创优课、示范课没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成课。对教师们的要求中也有一条,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们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蔚然成风。一些教师们甚至热衷到了所有的课都想用上多媒体的程度。在这一番“热”中,我觉得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诚然,在语文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为:能激
目前,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中存在学科和生活化两种取向。在教育实践中,生活取向的科学教育往往因为内容选择与教学实施的广泛有余、深入不足,致使幼儿无法从繁杂的外部世界中建构一些科学概念,而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以“做中学”为代表的学科取向的科学教育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一方面强调立足于幼儿的原有概念,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概念转变,另一方面强调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猜测、实验、交流的过程中
新课程的改革之风已经吹遍了神州大地,各地的课堂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新面貌。但我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特别是作文课堂上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学一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同学等老师一出题目就赶紧鄱出“优秀作文宝典”“考场作文大全”来“临时抱佛脚”;还有的同学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文笔优美”,以致把作文的主题抛之脑后……这样,就使作文成为我们同学的一种极重的心理负担,越怕越不会写,越不会写越怕,
为了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每个学生,要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总结出如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畅所欲言”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人生最重要阶段。他们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另外,好奇心也强、爱发表不同看法,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
[摘 要]“玩学融通”的课程建设理念,是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课程的建设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墨教学在于传承中国画的知识与技法,培养小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但只单纯教授水墨技法太过枯燥乏味,只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自我发现、求知、探索、解惑、创新,美术教学才会变得生动且有生机。  [关键词]水墨游戏;玩学融通;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
一直以来,我们化学课堂教学都在搞教学方式探索:学校有课题,自己有专题,每学期要写教改论文,教学过程中要写教学反思。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探索呢?在教学方式探索中怎样才能做到这种“基于学生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探索研究”呢?我想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明确以下三点:  一、必须具备的一种实验精神  按照中国传统的理论就是“格物致知”,朱熹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摘要]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运作,让他们获得切身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调动;感官;数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3302  智障儿童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就阅读教学而言,朗读与默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同等训练。课标还提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如何重视默读,让默读与朗读并驾齐驱,给孩子一个宁静的时空去细细品味,默默感受呢?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提出问题,课堂上却鸦雀无声。在这种情况下,
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独特体验。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  新课标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倾注真性情,这应该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