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今天批改开学第一篇作文,写最难忘的寒假生活。看到一篇写自己跟爸爸吃麻辣烫的好文章,真是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叫人禁不住唾津潜溢。谁知竟是班上最怕作文的戴晶晶“写”的。一时间我哭笑不得,准又是从哪儿“借”来的文章,这家伙算是屡教不改的“惯犯”了!并且还正在影响着几个同样怕写作文的懒小子。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杜绝学生抄作文这一现象呢?我思之再三,精心预设、生成了以下案例:
  情境描述: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完戴晶晶“写”的佳作)这篇好作文是戴晶晶同学写的,掌声鼓励一下!
  有同学嗤之以鼻:这篇作文是抄的!(不出所料)
  戴:(大声争辩)我没抄!
  师:(故意帮戴鸣冤)你们凭什么说他是抄的?你看过范文吗?
  生甲:(不屑置辩地)他平时写的都是豆腐块,就他那水平能写出这样的好作文?
  师:你这是门缝里瞧人了,不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吗?
  生甲:(一时语塞,不情愿地坐下。)
  戴:(昂着头,一副好斗的公鸡样儿。)
  生乙:你的作文就是抄的!而且还是不动脑筋地乱抄一气。这作文里写的是吃重庆的麻辣烫,请问你到过重庆吗?在哪儿吃的麻辣烫?
  戴:(愣怔良久,强辩地)我,我在南通吃过,那小摊就是重庆人摆的!
  师:(佯作信服地)有道理啊,这种情况好像也是有的吧?现在好多外地人在南通谋生,重庆人当然也能来。
  生甲:(胸有成竹地)还不承认!要不,你把作文再讲一遍我就信你没抄!
  不少同学随声附和,有的还鼓起了掌。
  戴语塞。涨红了脸,低下了头。
  师:(故意地)戴晶晶,你就给他们复述一遍?写得出来就不怕复述,老师相信你!
  戴:(目光闪烁,半晌嗫嚅道)我,我一紧张忘记了。
  生乙: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还能一紧张就忘记了?谁信啊!
  同学哄堂大笑。
  师:(示意安静)忘记了不要紧,现在你看着作文本,给大家读一段你自己最得意的描写吧。
  戴:(涨红着脸,断断续续地念)汤很浓很浓,像奶一样白,飘着鲜美的热气。一阵阵往鼻子里钻。再加上醋和酸辣粉,喝一口酸酸辣辣的,滚热滚热的流进肚子,觉得很满足很满足。(抓抓头皮)就这些描写最生动。
  师:那你觉得自己这段描写好在哪儿呢?(故意强调“自己”两个字)
  戴:(老老实实地)这不是我自己写的,是我抄的。(停了好一会儿)我觉得它写出了汤的色、香、味,还有热度呢,我一读就想起妈妈煮的鲫鱼汤了。
  师:同学们觉得好吗?
  生丙:的确很生动。特别是那个“飘”和“钻”,写出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情景。
  师:讲得很好。(转向生乙)你看,戴晶晶同学没有不动脑筋乱抄一气吧?
  戴:(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那大家觉得这篇作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精彩呢?让人读了都垂涎欲滴了!
  生甲:我觉得作者很爱动脑子,鱼汤我们都喝过,要写得这么好也不容易。
  生丁: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写出了当时的细节。
  师:(转向戴)你觉得呢?
  戴:我觉得他就像老师说过的,能从生活中找米,写的是真事。
  师:(鼓掌)好极了!写作文说真话、抒真情最要紧,只要是真实的生活,就一定会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写出真实鲜活的作文。所以,作文一定要自己写,一定要写自己的生活,不要抄袭。
  戴:(信服地点头)以后我不抄了。
  案例反思:
  评价一堂课是不是有效,主要看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怎么样。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靠教师调动,学习方法也靠教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教”的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因此,面对一节课,教师能否精心预设往往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就本案例而言,以前我也曾多次遇到过抄袭作文的现象,一般处理方法是批上醒目的红字:重写!或是耳提面命:不要抄袭!有时气不过还撕过几页作文本。可学生往往视若无睹,我行我素。反省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写作兴趣,不会从生活中找米。以往那些简单的批评和惩罚,只会让学生更讨厌、更害怕写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决定利用群体的影响和舆论的力量,让他们真正意识到抄袭只是掩耳盗铃,同时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悟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难事,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
  [作者通联:江苏如东双甸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①既然是对话,教学就不应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交流过程。这样的交流过程必然意味着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之间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差异性。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预设的目的性不强,课堂教学经常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上课铃响走进教室“接着讲”
我们来看这样两段文字:  “地理老师讲课极生动,一讲到精彩处便提高分贝,猛拍讲桌。我无不替他的手掌及已步入老年的讲桌捏汗。不过。经此之后,他的课成为入睡率最低的课。考试前夕,吾等睡眠严重不足,一次下午上课。全班大多数同学都疲惫地趴在桌上,地理老师见此,手一挥“都睡五分钟”。他的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一位地理老师的画像。  “上课时,老师不是无度地翻阅参考书,就是骂我们怎么没带工具书,甚至总是大
时间:2009年9月  地点: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13)班  程红兵点评:  德国著名诗人诺瓦利斯在《断片》中指出:“诗,是生活的外形。个体活在整体之中,整体活在个体之中。通过诗歌,最高的同情与活力,即有限与无限最紧密的统一,才得以形成。”古今中外,诗的世界莫不是作为一个与现实的庸俗世界的对立而提出来的。而对中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诗意洗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勇的课堂做了有益而且较为深刻的探索,他向中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参对欧·亨利的主要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和结尾的出人意料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学习作者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应对其情感基调及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成为散文中的精品,决不是偶然的。这篇优美的文章,运用多种写作和修辞手法,精心构思,多方布局,使文章臻于至境。透视研究《小狗包弟》的写作秘诀,是一项极有意思的审美活动。  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预叙”手法。通常讲记叙文的叙述方法有倒叙顺叙,插叙补叙,总叙分叙,详叙略叙等,很少提到预叙。其实,预叙在叙述文体中是经常运用的手法。所谓预叙系指文章开首叙述的人和事和正文貌似关联不紧实
《咏雪》一文出自《世说新语》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中谢家子弟咏雪的事情。全文71字,语言简练,词意隽永。这篇课文的精彩点在于谢朗、谢道韫对“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不同诠释。全文只作客观的叙述,未加评论,给读者留下了诸多可供议论的内容。“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在“问题研究”中同时列出两种相反意见,不作首肯。对“练习说明”第三问也认为“无须定论”。对此,笔者不敢苟
经典诵读,顾名思义,当以诵读为主要展现形式,但又不能局限于读,同时也是需要赏析,更需要审美。从一般意义上看,国学经典需要以鲜明的诵读为明线,以蕴藏的赏析为暗线,架构了板块清晰、螺旋上升的课堂结构,引领学生以审美的视角,通过诵读与赏析的融通,在经典中走了一个来回。   一、多种形式朗读,读出经典的魅力   1.消除障碍,为正确而读。从学情来看,国学经典的文字和言语形式,与当下的表达习惯、语言规范,有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一篇小品文,也是苏轼怀人散文中的名篇。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很不喜欢这篇文章,追问之后才知道,他们觉得写的比较“散乱”“随意”,有的段落无关紧要,情感的气脉似乎不易把握,这成了教学中的一个疑难。事实上,这正是苏轼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独到之处。  一、竹子里的世界  竹子是本篇叙事文里出现的重要物象,是开启文本的引线,
语文新课程倡导“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美好教育愿景才能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鼓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既定目标的要求,用生成激活课堂。走进语文课堂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已知经验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他们的思维活动教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反映的是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农民生活,被编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可是却对教参的一些解读很难认同,因为无论是细节理解、文意文脉的梳理,还是主题的把握,教参的解释都难以令人信服。  在“整体把握”中,教参中这样分析——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愚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