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按照甘地的模式看待非暴力。不能把非暴力看作是一种神圣不可违背的原则,而应当把它看作一种根据形势需要而使用的战略战术。
——纳尔逊·曼德拉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传唱多年的流行歌曲,竟是献给一位囚犯的礼物。而这份礼物的归宿,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1999年,曼德拉仿效当年的乔治·华盛顿,在政治声望顶峰中激流勇退。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岁月,曼德拉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一个打碎了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更是他平和微笑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从酋长到民主斗士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一个泰姆布人部落酋长家庭。在南非,人们经常用他部落的姓氏叫他“马迪巴”。后来,他的老师又给他起了一个英文名字:纳尔逊。
曼德拉从小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受到白人政府压制的不平等现象,便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想法。上学后,他多次鼓动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组织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作为家中长子,他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从此,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4年,曼德拉参加争取黑人与白人平权的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1961年,他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1962年他被南非当局逮捕并判刑5年,在狱中又被以“阴谋暴力推翻政府罪”改判无期徒刑。
27个年头的监狱生涯,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政权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
“罗本岛大学”造就“甘地式圣雄”
1964年,曼德拉被当时的南非白人政府判处终身监禁,开始了长达27年的囚徒生涯。但嗜书如命的他在这27年里手不释卷,把罗本岛监狱变成了“罗本岛大学”。
他后来说,其实监狱生涯对他来说十分宝贵,他有了大把的时间用于读书,而且通过默默读书,他成功地改掉了急躁的坏脾气,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和宽广胸襟的政治领袖。曼德拉说不出究竟哪一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但他认为《甘地自传》中的印度“圣雄”甘地对自己人格形成影响最大。
《甘地自传》中讲述的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和心灵上的王者,他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给迷茫和狂乱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1985年,曼德拉首次被隔离关押。他在狱中的战友们为此纷纷抗议,而曼德拉却开始以个人身份与南非白人政府进行谈判,但这对于曼德拉所在的非国大来说无异于背叛。在此前21年的囚徒生涯中,曼德拉一直以“囚犯不能和政府谈判”为由拒绝与白人政府对话。在入狱之前,他更曾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迫使政府屈服。而此时,曼德拉认为,和对手谈判的时候到了。
曼德拉的决定令许多支持者感到难以理解,他们觉得曼德拉正在认输。为了让非国大的同志相信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曼德拉展开了一系列工作。据他的挚友艾哈迈德·卡特拉回忆,他见了牢里的每一位同志,向他们当面解释自己的行动。慢慢地,他们开始理解曼德拉的深意。对于曼德拉来说,拒绝谈判只是一种战术,而不是他的原则。纵观他的一生,曼德拉对自己的目标始终非常清醒。打碎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实现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他的这个目标始终没有改变。为实现这个目标,一切能带来帮助的事都是曼德拉可能的战术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相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中国社科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博士指出:“曼德拉一直把甘地作为自己的榜样,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形式。但是当黑人遭到镇压的时候,他能够顺应民意,开展不针对平民的暴力斗争。到了该谈判的时候,他又能及时说通保守派和白人政府谈判。通过准确分析,洞察具体行动的时机,这正是曼德拉的智慧所在。”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这句话,对曼德拉来说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从监狱出来的曼德拉,面临着南非黑人渴望复仇的巨大压力。“把白人赶入大海”成为种族隔离时期饱受压迫和奴役之苦的黑人同胞的一致呼声。而曼德拉则呼吁黑人克制复仇的欲望,“把长矛扔进大海”。他满含深情地说:“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和发展。”
曼德拉认为,任何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报复行为,只能导致恶性循环,导致新的流血和冲突。“我原谅那些将我投进监狱的人,这个国家需要前进而不是倒退。”为此,曼德拉没有对种族隔离时期违反人权的残暴罪行进行正义的审判,也没有选择全民遗忘,而是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对种族隔离时期的残暴罪行实行了有条件的大赦,只要罪犯说出真相即可换取宽恕,进而实现了整个民族的和解。
正如南非大主教图图所说:“要打破贯穿历史的报复与反报复怪圈,就必须放弃报复性的正义,实行复元性的正义,升华到宽恕,因为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曼德拉以其卓绝的智慧和意志,不仅彻底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而且避免了所有人都认为一定会出现的种族报复和仇杀。正因如此,他被南非人民尊称为“甘地式的圣雄”。
非暴力抵抗的力量
曼德拉的伟大在于他人格的伟大、胸怀的广阔和精神境界的崇高。1994年4月,曼德拉领导下的非国大组织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总统就职仪式开始,曼德拉起身致词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三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能将他们介绍给大家,并向这三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此举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和动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曼德拉不计前嫌,力排众议,重用了一批白人政权时期的要员:南非最后一位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做了副总统一职;前南非军队总指挥官乔治·梅林留任原职;前司法部长,曾囚禁过他的科比担任参议院主席。曼德拉的做法在非国大核心小组成员中引起不满和愤怒。对此,曼德拉解释说,建设新南非需要全体南非人的激情,需要一种新的民族主义,需要各党派的共同合作,“就拿我们与德克勒克共事这件事来说吧,国民党犯的罪最大不过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同他们合作,我们要忘记过去,因为他们正在为建设新国家作出贡献。他们过去想把一些人变成鬼,而现在他们在这些人的统治下服务,这就是一种惩罚”。
新德里甘地和平基金会的拉梅什·沙尔马经常回想起与曼德拉见面时的情景,想起他真诚的笑容、和善而明亮的双眼和卷曲的白发。在沙尔马看来,曼德拉和圣雄甘地同样是世界级的政治家、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们毫不妥协的斗争给整个国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沙尔马评价说:“曼德拉的勇气所带来的建设性的成功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走的是非暴力的道路,不仅让南非反种族隔离获得了力量,也让每个人都理解了非暴力抵抗的力量。”
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曼德拉选择了功成身退。而他的形象也被作为追求平等正义的人类楷模,永远停留在了那段光辉岁月中。
——纳尔逊·曼德拉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传唱多年的流行歌曲,竟是献给一位囚犯的礼物。而这份礼物的归宿,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
1999年,曼德拉仿效当年的乔治·华盛顿,在政治声望顶峰中激流勇退。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光辉岁月,曼德拉留给世界的不仅仅是一个打碎了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更是他平和微笑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从酋长到民主斗士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一个泰姆布人部落酋长家庭。在南非,人们经常用他部落的姓氏叫他“马迪巴”。后来,他的老师又给他起了一个英文名字:纳尔逊。
曼德拉从小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受到白人政府压制的不平等现象,便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想法。上学后,他多次鼓动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组织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作为家中长子,他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从此,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4年,曼德拉参加争取黑人与白人平权的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1961年,他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1962年他被南非当局逮捕并判刑5年,在狱中又被以“阴谋暴力推翻政府罪”改判无期徒刑。
27个年头的监狱生涯,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政权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
“罗本岛大学”造就“甘地式圣雄”
1964年,曼德拉被当时的南非白人政府判处终身监禁,开始了长达27年的囚徒生涯。但嗜书如命的他在这27年里手不释卷,把罗本岛监狱变成了“罗本岛大学”。
他后来说,其实监狱生涯对他来说十分宝贵,他有了大把的时间用于读书,而且通过默默读书,他成功地改掉了急躁的坏脾气,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和宽广胸襟的政治领袖。曼德拉说不出究竟哪一本书对他影响最大,但他认为《甘地自传》中的印度“圣雄”甘地对自己人格形成影响最大。
《甘地自传》中讲述的甘地是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一个精神、理智和心灵上的王者,他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通过几十年不屈不挠的非暴力斗争和不合作运动,赢得了自己国家的独立。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给迷茫和狂乱的世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1985年,曼德拉首次被隔离关押。他在狱中的战友们为此纷纷抗议,而曼德拉却开始以个人身份与南非白人政府进行谈判,但这对于曼德拉所在的非国大来说无异于背叛。在此前21年的囚徒生涯中,曼德拉一直以“囚犯不能和政府谈判”为由拒绝与白人政府对话。在入狱之前,他更曾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迫使政府屈服。而此时,曼德拉认为,和对手谈判的时候到了。
曼德拉的决定令许多支持者感到难以理解,他们觉得曼德拉正在认输。为了让非国大的同志相信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曼德拉展开了一系列工作。据他的挚友艾哈迈德·卡特拉回忆,他见了牢里的每一位同志,向他们当面解释自己的行动。慢慢地,他们开始理解曼德拉的深意。对于曼德拉来说,拒绝谈判只是一种战术,而不是他的原则。纵观他的一生,曼德拉对自己的目标始终非常清醒。打碎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实现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他的这个目标始终没有改变。为实现这个目标,一切能带来帮助的事都是曼德拉可能的战术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相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中国社科院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博士指出:“曼德拉一直把甘地作为自己的榜样,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形式。但是当黑人遭到镇压的时候,他能够顺应民意,开展不针对平民的暴力斗争。到了该谈判的时候,他又能及时说通保守派和白人政府谈判。通过准确分析,洞察具体行动的时机,这正是曼德拉的智慧所在。”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这句话,对曼德拉来说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从监狱出来的曼德拉,面临着南非黑人渴望复仇的巨大压力。“把白人赶入大海”成为种族隔离时期饱受压迫和奴役之苦的黑人同胞的一致呼声。而曼德拉则呼吁黑人克制复仇的欲望,“把长矛扔进大海”。他满含深情地说:“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和发展。”
曼德拉认为,任何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报复行为,只能导致恶性循环,导致新的流血和冲突。“我原谅那些将我投进监狱的人,这个国家需要前进而不是倒退。”为此,曼德拉没有对种族隔离时期违反人权的残暴罪行进行正义的审判,也没有选择全民遗忘,而是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对种族隔离时期的残暴罪行实行了有条件的大赦,只要罪犯说出真相即可换取宽恕,进而实现了整个民族的和解。
正如南非大主教图图所说:“要打破贯穿历史的报复与反报复怪圈,就必须放弃报复性的正义,实行复元性的正义,升华到宽恕,因为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曼德拉以其卓绝的智慧和意志,不仅彻底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而且避免了所有人都认为一定会出现的种族报复和仇杀。正因如此,他被南非人民尊称为“甘地式的圣雄”。
非暴力抵抗的力量
曼德拉的伟大在于他人格的伟大、胸怀的广阔和精神境界的崇高。1994年4月,曼德拉领导下的非国大组织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总统就职仪式开始,曼德拉起身致词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完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三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能将他们介绍给大家,并向这三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此举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撼和动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曼德拉不计前嫌,力排众议,重用了一批白人政权时期的要员:南非最后一位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做了副总统一职;前南非军队总指挥官乔治·梅林留任原职;前司法部长,曾囚禁过他的科比担任参议院主席。曼德拉的做法在非国大核心小组成员中引起不满和愤怒。对此,曼德拉解释说,建设新南非需要全体南非人的激情,需要一种新的民族主义,需要各党派的共同合作,“就拿我们与德克勒克共事这件事来说吧,国民党犯的罪最大不过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同他们合作,我们要忘记过去,因为他们正在为建设新国家作出贡献。他们过去想把一些人变成鬼,而现在他们在这些人的统治下服务,这就是一种惩罚”。
新德里甘地和平基金会的拉梅什·沙尔马经常回想起与曼德拉见面时的情景,想起他真诚的笑容、和善而明亮的双眼和卷曲的白发。在沙尔马看来,曼德拉和圣雄甘地同样是世界级的政治家、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们毫不妥协的斗争给整个国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沙尔马评价说:“曼德拉的勇气所带来的建设性的成功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走的是非暴力的道路,不仅让南非反种族隔离获得了力量,也让每个人都理解了非暴力抵抗的力量。”
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曼德拉选择了功成身退。而他的形象也被作为追求平等正义的人类楷模,永远停留在了那段光辉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