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途径

来源 :时代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费时多,负担重,效率低”一直是困扰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基础知识强,应试能力强,可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弱。而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的就是国民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迫在眉睫,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问难,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手段;“三段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是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
  [关键词]创新精神;怀疑主义;三段式课堂教学
  “两弹元勋”钱学森那句“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国上上下下的人们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关注: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啦?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0年的一线教师,我感动于大师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近10年,冷静的思考当前的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费时多,负担重,效率低”这一小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仍旧未得到根本解决,学校用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对比中西方孩子,我们当前教育培养的孩子具有“两强两弱”的特点,两强:基础知识强,应试能力强;两弱: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弱。而我们的弱项正是21世纪人才最应具备的的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到了重要位置:“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校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且刻不容缓。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和探究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我们营造这样的氛围。我们知道,儿童的向师性特别强,喜欢这个老师,就一定喜欢这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应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做到“三欢迎,三允许”:欢迎孩子否定教师的观点,欢迎孩子质疑,欢迎孩子争辩;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改错,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意见。只有放下自己教师的架子,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蹲下身子去倾听,去交流,去做孩子学习的伙伴,与孩子平等对话,孩子才会畅所欲言,敢于思考,才能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激励的评价机制是孩子创新意识萌芽的沃土。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对善于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标新立异的孩子予以鼓励和欣赏,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你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你真会学习!”“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值得大家借鉴!”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具有创新意识孩子的赞赏,还对其他孩子起着导向作用。于此同时,我们也时常发现,有些学生的见解或许幼稚,或许不够成熟,或许偏题,甚至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全盘否定,更不能打击讽刺,我们要呵护孩子敢于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大胆交流的信心和勇气,要知道,这可是孩子创新意识的萌芽1
  2.质疑问难,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敢于怀疑。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没有疑问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受师道尊严和传统的接受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得循规蹈矩,唯书是从,唯师是从,创新意识从何谈起?记得我在教学一篇名为《一个这样的老师》时(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中的怀特森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教学行为让我深受启发。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写的,讲述了他的科学老师怀特森用“故弄玄虚的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在怀特森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堂,敢于“正视”别人的眼睛,说:“你错了!”孩子们的怀疑精神来自于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他的这节课给盲目崇拜老师、盲目相信书本的学生敲了一个警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学生终身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为何不效仿一下怀特森老师,引导学生用审视的眼光看待老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书本呢?当我在教学《养花》一课时,一孩子就对课文第四段第一句话“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就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不是有腿病吗’这句话从表达的意思上看,明显是个反问句,应该用问号,可作家老舍却用的是逗号,我觉得他用错了。”首先,我对孩子敢于向书本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大加赞赏,接着,我鼓励孩子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反问句的标点符号只有两种,绝大多数用问号,极少时候用叹号。“我不是有腿病吗”是个反问句,本应该用问号,可作者却用了逗号,说明这是个不规范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这里没有必要用反问来强调自己的腿病,所以老舍爷爷用的是逗号,也许是为了使语言亲切,贴近读者,这正是老舍语言的特点。可见,有疑才会去谈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善于质疑。质疑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关键的是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之所在。我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老师,就某篇课文或某个词句进行设计问题的训练,不管学生所提问题与教学任务的相关程度如何,我都给予中肯的点拨与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因为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1)从课题着眼处提问。题眼是课题中的关键词,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如《钓鱼的启示》中的“启示”,可引导学生提问:什么叫启示?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文章的中心,表达的情感,学生就领略无余了。再如《别挤啦》中的“挤”字,《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字等,学生能抓住这些题眼来质疑,就能快速把握文章内容。(2)从课文中心词句提问。如《一夜的工作》一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孩子提出:①从哪些语句看出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②从“劳苦”和“简朴”两词里,你觉得总理是个怎样的人?(3)从课文重复处提问。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深沉。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内涵和表达特点。如《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我们可以提问:这句话分别在怎樣的情况下出现的?对刻画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4)从标点符号提问。如《穷人》一文中有这么一句:“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个反问句,可作者为什么用的是叹号?引发学生由这个叹号提出问题,深入探究,感受出渔夫救助西蒙遗孤的决心,体会到渔夫品德的高尚。(5)从课文看似矛盾处提问。如《养花》一文,作者写养花的乐趣,为啥要在第六自然段写养花的伤心事?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伯父救助了车夫,本应感到欣慰,为什么脸上露出严肃的表情?教会学生在这些地方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课文内容空白处提问。文中有些句子往往说到关键处,嘎然而止、意犹未尽,这是作者对读者的一种召唤和等待,召唤读者在个性化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再创造能力,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补白”。如《穷人》一文结尾处这样写到:“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课文到此突然结束,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见此情境,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桑娜一家今后的生活又会怎样?”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找准空白,引发学生大胆想象,质疑补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中关键语句、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处提问。教会了学生质疑,就教会了孩子们最好的读书方法,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将使他们终身受用无穷。   3.“三段式課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阵地
  回顾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历程,由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练,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在死记硬背、反复模仿、题海战术中消失殆尽。现代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能把已有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要创造一定条件,通过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大胆尝试并创造性地运用了棠湖中学探究出来的“三段式教学”,试着编写了《六年级语文导学案》,探索出小学语文高段的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课中探究,互动解疑一课后巩固,拓展应用。通过三段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这一环节,采用“五步预习法”,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查阅搜集信息,梳理文章结构,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组内交流,再梳理出小组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课中探究。在“课中探究,互动解疑”中,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师生共同梳理的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参与其中,师生互评,教师相机点拨。“课后巩固,拓展运用”这一环节,教师结合本课重难点、训练点、拓展点、易错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精炼的练习题,力争一课一得,得得相连。通过这样的三段式教学,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阵地,让学生真正做到了“我要学”,“我会学”,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体验创新的乐趣
  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切身体验,在尽情展示自己的过程中,让的创新思维任意驰骋,体验创新的的乐趣。开展每天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我根据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结合教材及孩子们的年段特点,为每个年段的孩子们制定必读和选读书目,为了保证阅读量的达成和阅读时问的保障,我开展了丰富的阅读活动,如“每天必读30分钟”活动、“每日播报”、“我与经典同行”读书月活动、“我和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读书成果展”活动等,孩子们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开展调查活动,让孩子以生活为课本。结合语文综合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放眼世界,聚焦热点。如我曾组织孩子们开展了“麻将的危害”、“父母不和对孩子的影响”、“学历与月薪”、“学校周围学生围摊现象调查”等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中,孩子们分工合作,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或采访,或观察,或调查,或拍照,收集了大量真实详尽的资料,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可根据班上孩子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如“课本剧表演小组”、“朗诵小组”、“新闻播报小组”、“佳作欣赏小组”、“小小演讲家小组”等,由于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准备、参加、表演,这一过程就是发挥孩子创造力的过程。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蕴藏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无限生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从而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均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增加了“加深对歷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比教
期刊
[摘要]科学课程以主动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一种自由的、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地思考、想象、选择、作出决定。同时,为学生安排探究、研讨和创造的时间,提供各种观察实验的器材,使学生有机会进行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课程;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课程以主动探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教育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习兴趣  何谓创新性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
期刊
1.提出背景  语文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语文创新性作业的设计是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的,强调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是以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是有益的补充,介于此,我欲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期刊
[摘要]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关键词]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预习效果  古代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预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主学习。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
期刊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人的一种方法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爱,爱中孕育着一种肯定、尊重、赏识和理解等内容,其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技巧策略,更加关注实事、对象、场合、言行、尺度及批评之后的想法,将批评的形式趋于科学合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普遍采用的批评技巧。  [关键词]批评;教师;学生;教育  批评是艺术,也是一种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做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去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与学生做朋友,使学生与教师打成一片。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自觉主动的学习,而不会产生压力感。  [关键词]现代教育;方法;理论;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然后由老
期刊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课堂  1.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期刊
[摘要]探索班集体建设研究,班级体不仅是工作的根本内容,以是我作为语文教学建设的主要任务,而且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抓住了班集体建设问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促进班集体工作艺术的更加完善。  [关键词]班集体;奋斗目标;领导核心;人际关系  1.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在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时,老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让他们参与这项活动。作为一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有的是争当“
期刊
【摘要】探讨小学生作文写作基础能力的培养,作文已经是无数学生、老师和家长头痛的问题,怎样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并树立起学生对作文的喜爱,这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关键词】积累范文;感情  西藏地区许多学生不喜欢语文,问其原因,多数还是不喜欢语文中的作文。其实分析一下学生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  ①学生读的好作品少,一流作品少,缺少积累。②命题作文多,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