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时代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93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课堂
  1.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2.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复述思考过程,进行所谓的“算理”式分析,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础,反而会把学生带进“死相同”,使本来容易理解的知识,人为地复杂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深不可测,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7=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進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只要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教学氛围中学习,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三中校区在新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应用  1.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期刊
作者简介:金声恒,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30年,现为省示范高中骨干地理教师。曾经发表多篇教育教改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深感教师的“度”和学生的“悟”的重要性。以此文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效率  时光荏苒,遵义五中加入贵州省第一批新课程改革项目学校也近六年。通過与兄弟学校各位同仁交流和学习,我受益非浅。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农村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对学前教育法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幼儿园的科教目标——和谐发展。  [关键词]教育;和谐;艺术  人生百年,利于幼教。我们作为一名农村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对学前教育法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幼儿园的科教目标——和谐发展。以往的教学中注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将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艺术发展都忽略了,求知欲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活泼、開朗是孩子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增加了“加深对歷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比教
期刊
[摘要]科学课程以主动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一种自由的、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地思考、想象、选择、作出决定。同时,为学生安排探究、研讨和创造的时间,提供各种观察实验的器材,使学生有机会进行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科学课程;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课程以主动探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教育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习兴趣  何谓创新性教学?其实质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
期刊
1.提出背景  语文作业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语文创新性作业的设计是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的,强调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是以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是有益的补充,介于此,我欲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期刊
[摘要]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习惯,同时也为老师上课做好准备。  [关键词]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预习效果  古代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预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自主学习。预习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
期刊
[摘要]批评不仅是教育人的一种方法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爱,爱中孕育着一种肯定、尊重、赏识和理解等内容,其方法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注重技巧策略,更加关注实事、对象、场合、言行、尺度及批评之后的想法,将批评的形式趋于科学合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符合普遍采用的批评技巧。  [关键词]批评;教师;学生;教育  批评是艺术,也是一种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做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去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与学生做朋友,使学生与教师打成一片。这样学生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自觉主动的学习,而不会产生压力感。  [关键词]现代教育;方法;理论;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然后由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