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只有充分的认识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既注意语言要素,又不忽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 语言要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6-0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语言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吕叔湘先生也认为:“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教师要紧紧依靠语言材料,寻找思维的训练点,运用恰当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中不断强化他的思维广度深度,提升他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一、限时阅读,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认知目标,让学生快速阅读,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达到预设的阅读效果。如学习《祝福》的典型环境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有关环紧描写的段落,把握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点。学生在明确地阅读目标下,快速提取分析信息,就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鲁镇是一个封建迷信、封建礼教严重的旧中国农村缩影。这里的人际关系十分冷漠,阶级对立尖锐,是产生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典型环境。由于限制时间,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阅读目标的明确使学生的思维指向十分清晰。经常地进行限制阅读,自然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理清思路,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叶圣陶《谈语法修辞》)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维程序和思维成果的再现。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行文过程,考察文章的结构形式,揭示作者思路,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议论文严密的论证过程,说明文科学地说明顺序,记叙文时间的发展结构都是很好的思维训练点。研习《项链》时,就先紧扣“项链”这条行文的线索,理清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结构,进而讨论明确,主人公爱慕虚荣的特点是通过她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最终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领悟到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三、问题教学,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设置问题障碍,形成学生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了解问题的答案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探究性训练。在教《祝福》时,开始就问学生“祥林嫂”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容易使则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祥林嫂没有名字的深刻性。学习《鸿门宴》时,我先介绍了钜鹿之战、垓下之围,然后设计了一个问题,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诗人是赞赏项羽拒绝过东渡的,那么你怎么看?大家各抒己见,敢与名垂青史的女诗人分庭抗争,显示了可贵的胆识,同时这些观点也很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学习思考,探究答案,这是发展思维的保证,比起由老师直接告诉结论要强得多。
四、感悟立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挖掘要深。”课文中的范文,或微言大义,或主旨深远。在学习《灯下漫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文章隐含的深意,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学习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提炼文章主旨的方法,从而锻炼感知新事物的敏锐眼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岳朝玲老师在教《狼》一课时,就善于诱导,巧于设问,层层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刻含义。岳老师提问:“屠户和两狼谁处于支配地位或者说主动地位,谁处于被支配地位或者说被动地位?”经过讨论,大家的认识趋于统一:前一阶段狼主动,后一阶段屠户主动。老师又进一步问:“在什么条件下屠户和狼的地位变了?”在这个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认识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理。这个深刻的哲学原理寄寓在生动的寓言故事中,教学是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上,而要让学生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感悟文章的深刻意蕴,才能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
五、发掘创意,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发掘创意,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达到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联想和想像激发思维的两个翅膀,教材中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训练点比比皆是。《鹊桥仙》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的情景,《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归隐后的读书、耕作、郊游生活,请同学们任选一点进行想像写出他生活的一个侧面。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内化的过程,只有长期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 语言要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16-01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语言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吕叔湘先生也认为:“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培养思维能力为目标。教师要紧紧依靠语言材料,寻找思维的训练点,运用恰当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中不断强化他的思维广度深度,提升他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一、限时阅读,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认知目标,让学生快速阅读,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达到预设的阅读效果。如学习《祝福》的典型环境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有关环紧描写的段落,把握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点。学生在明确地阅读目标下,快速提取分析信息,就比较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鲁镇是一个封建迷信、封建礼教严重的旧中国农村缩影。这里的人际关系十分冷漠,阶级对立尖锐,是产生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的典型环境。由于限制时间,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阅读目标的明确使学生的思维指向十分清晰。经常地进行限制阅读,自然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理清思路,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叶圣陶《谈语法修辞》)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维程序和思维成果的再现。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行文过程,考察文章的结构形式,揭示作者思路,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又能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议论文严密的论证过程,说明文科学地说明顺序,记叙文时间的发展结构都是很好的思维训练点。研习《项链》时,就先紧扣“项链”这条行文的线索,理清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结构,进而讨论明确,主人公爱慕虚荣的特点是通过她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最终通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领悟到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三、问题教学,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设置问题障碍,形成学生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了解问题的答案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探究性训练。在教《祝福》时,开始就问学生“祥林嫂”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容易使则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在此基础上老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祥林嫂没有名字的深刻性。学习《鸿门宴》时,我先介绍了钜鹿之战、垓下之围,然后设计了一个问题,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诗人是赞赏项羽拒绝过东渡的,那么你怎么看?大家各抒己见,敢与名垂青史的女诗人分庭抗争,显示了可贵的胆识,同时这些观点也很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学习思考,探究答案,这是发展思维的保证,比起由老师直接告诉结论要强得多。
四、感悟立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挖掘要深。”课文中的范文,或微言大义,或主旨深远。在学习《灯下漫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文章隐含的深意,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学习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提炼文章主旨的方法,从而锻炼感知新事物的敏锐眼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岳朝玲老师在教《狼》一课时,就善于诱导,巧于设问,层层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刻含义。岳老师提问:“屠户和两狼谁处于支配地位或者说主动地位,谁处于被支配地位或者说被动地位?”经过讨论,大家的认识趋于统一:前一阶段狼主动,后一阶段屠户主动。老师又进一步问:“在什么条件下屠户和狼的地位变了?”在这个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认识矛盾双方所处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理。这个深刻的哲学原理寄寓在生动的寓言故事中,教学是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上,而要让学生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感悟文章的深刻意蕴,才能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
五、发掘创意,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发掘创意,留有余地,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达到培养创造思维的目的。联想和想像激发思维的两个翅膀,教材中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训练点比比皆是。《鹊桥仙》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的情景,《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归隐后的读书、耕作、郊游生活,请同学们任选一点进行想像写出他生活的一个侧面。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内化的过程,只有长期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才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