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唱歌教学中的“双情渗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双情”即为教师的情与学生的情。双情渗透式教学就是以情激情 ,点燃孩子对音乐的情感火种,带领他们细腻入微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境,使其内心与音乐产生共鸣,对音乐动心乃至动情,并很快进入音乐角色中去。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情感具有外露特征,喜形于色,其内心的体验与外表动作较为一致,他们能随愉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也随伤心的旋律而泪水盈盈,这一切都是他们的情不自禁。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却只满足学生会唱,很少考虑音乐素质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之间各自不可替代的独立活动这一正常的教学关系。终于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启示:《好汉歌》无论节奏,还是旋律都大大超过了七八岁孩子的接受能力,而没人教他们其中的难点,他们能津津乐道的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得淋漓尽致。试想,把这支歌曲在学生没有接触之前拿到课堂上来,运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先解决难点,再学习歌曲,其效果定会很糟。所以老一套教学方法的弊病就在于教学难点一直在针对学生的学而言,而很少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教授方法。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然而轻松地流露其真实的情感,并理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中的真正的难点。在反复实践以后,我得出了结论:充分利用完整的音乐形象,以情激情、以情动情、双情渗透教学模式,将会使师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音乐教学的最佳境界。
  一、发声练习:这一小节的重要性常被老师忽略。其实,它除了提出学生发声位置及方法外,目的是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起教师就以饱满的激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能调动学生情趣的音乐氛围,并体现“情”字的诱导过程,即发声练习曲的选用要与所学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相匹配,以便于把学生的感情“领”入歌中,做到“情”字贯穿音乐课的始终。例如《我的小白马》一课,根据欢快的情绪及断音与连音相结合的演唱方法,选择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小糊涂神》旋律配以”噜、哈、啦“衬词,作为发声曲,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掌握了断、连音相结合的演唱方法,还为歌曲的演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导入范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引导其主动入境。他们不仅可以从教师的导言中了解歌曲的背景,还可以从教师范唱的表情中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我们不可忽视教师范唱时恰到好处的表情会给音乐课增添许多姿色。
  三、看词欣赏:如果说教师的第一范唱其目的是感染学生,那么歌曲的再次听赏则是为更进一步的感动他们,使其更深一层地去体会音乐情绪,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还要注意歌词在旋律中的安排,这是为了填词打基础的,也是让学生加深歌曲印象的简单方法。
  四、高位置读词:儿童一旦感受到了词的芳香,他的心里便会产生灵感。通过读歌词,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且高位置读词更贴进唱歌的方法,使咬字、吐字圆润,头腔共鸣容易寻找,并有利于情感的发挥。在读词的过程中,选用本课旋律为之伴奏,他们的朗读和着音乐的起伏,几乎就象抓住浪涛的节拍,像一首配乐诗朗诵一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感受到音乐的美。
  五、有感情填词:这是与旧模式有明显区别的一个环节,他不再象往常一样,先解决难点再学习歌曲,而强调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不去给学生心理上做任何的暗示,而以往先解决难点,后学习歌词的方法就是一个相反的暗示,他先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学习负担。一部美的作品在没有感受之前就先弄的四分五裂,使学生不能体验到他的完美又怎么会有学习他的兴趣呢?这就好像我们看电视剧,途中穿插诸多广告一样,硬是把一部完整的艺术品给人以支离破碎的感觉,大扫了人们欣赏的兴趣。一首歌曲,学生经过上述几个环节听赏之后,基本就会唱了,由此便会产生了一种要主动表达和学习的欲望,此时教师只是稍加示范提示、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即可。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完整音乐形象的作用。调动了学生情趣,无声的解决了难点,歌曲学起来顺利多了。
  六、歌曲分析: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交流的最关键环节,也是一节音乐课中师生教学活动最活跃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学生体验、讨论、总结、归纳歌曲运用哪些创造手法,旋律线的走向,最被感动的乐句旋律及歌词,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用意。根据歌曲所抒发的情感,选择哪种演唱方法、演唱力度去处理,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带领学生从中挖掘出较深的思想内涵。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启发,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满意自我答复的良好条件。此环节在学生整个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过程一定要尽可能地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这种因果关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双情渗透教学模式,用教师“导”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演”的表现力,学生不再是消极的、被动的、静观地接受美的形式,而是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美,感受各种形式美的神韵和规律,并塑造和美化自身。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从“生物体育观”正逐渐向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的“三维体育观”转变,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以动态的、发展的思维来思考。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身体因素,而且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本文从这个切入点出发来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心理障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日渐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社会的现实
期刊
【摘要】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不仅要培养健康体魄,而且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更需要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本文从体育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共性与区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期刊
【摘要】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突出其应用性与实践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实训课程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各种技能,只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以及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品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下面就素质教育的特点再度探讨新形势下课外体育活动的展谈谈自己的认识。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以“德”为先,那么语文课堂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语文课堂之中实施学校的特色教育,即爱国、礼仪、感恩、诚信教育,既能打造和谐的语文课堂,又能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我县全程成功教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德育;和谐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一个人如果品行不好,那么就算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受“市场化”、“商
期刊
【摘要】80后与90后由于其年龄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构成了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两个群体。而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之间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健康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心理层面的分析,阐述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之策略。  【关键词】80后;90后;师生心理分析    80后与90后由于其年龄
期刊
李林同学的叔叔从外地回家,问及他现在学校的情况,李林自豪地对叔叔说:“我们的课外生活可丰富啦!学校成立了美术兴趣小组、歌咏队、文学社、篮球队等等……人人都可以参加!我还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呢!”说着,他还做出高跳投篮的动作,叔叔看着他高挑的身材、发达的腹肌,眼生羡慕,感叹道:“想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学校什么课外活动也没有。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如今的我,除了会工作,就只会上网了!咳,要是时光倒退十年
期刊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信息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也就是说,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教学可谓得天独厚,它至少存在以下三个优越性:  1、广泛性:类型多样,内容全面。网上资源包罗万象,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生
期刊
高校档案是记述高等院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全过程的原始凭证材料。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激增,网络技术的普及,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高水平高效益管理高校档案,就应全面深入地认识高校档案的作用,发现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一、高校档案管理产生的作用   1、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高校教职工队伍管理改革是普遍的、
期刊
【摘要】 新课标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指出“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教学实际,就数学概念、法则、定理推论及数学问题的探究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教学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