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灵对心灵的理解,是心灵对心灵的耕耘,是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教育中,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常规教育中的卫生工作是一个永远需要谈论的话题。在小学校园里常见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乱扔乱丢、乱涂乱画、乱踢乱踏、随地吐痰、垃圾乱倒。那么为什么小学生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卫生习惯呢?我认为一个原因是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另一个原因在家里养成了不良卫生习惯,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或者班级管理的疏忽。那么如何端正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呢?我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点思考。
一、加强家校联系,巧妙和家长沟通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如果孩子刚入学校就有了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就是从家庭里带来的。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当然在和家长沟通时尤其要注重技巧。因为家长已经是成年人,在谈及孩子的卫生时,要考虑到家长的感受,大部分家长还是喜欢老师夸赞自己的孩子的。
例如:孩子长时间没有洗头洗澡,老师在家校联系时,可以从夸赞孩子各方面的优点,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具体的技巧也要根据家长的特点灵活把握。
二、加强班级管理营造作用
一直以来,宣传是一件开展工作的宝贝武器。可以通过晨会课,班会课,开展常规性的讲卫生宣传活动,因为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也具有反复性,卫生工作应当长抓不懈。
1、使卫生检查常规化、细化
人都是有惰性的,绝大部分人也很要面子的。当然小学生也不例外。例如:当大家都把手放到桌子上时,如果哪位同学手不干净,他也会很不好意思,连续查几次后,大家的手都会变干净。
在班级里可以开展“争当小啄木鸟”活动,“小啄木鸟”帮助同学发现和改正不良卫生习惯。如果有同学屡教不改,可以将他贴上卫生警示栏,直到他改正为止。
2、注重个别学生谈话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尤其要注重细节,不光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某个学生有了不良的卫生习惯时,作为老师一般不必大声公开指责,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只需要个别交流,既照顾了学生的面子,基本上也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从长远的角度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光靠监督来形成。只有当学生把讲卫生当作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时,习惯才能说养成。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作出努力,我们离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贯。
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订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①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②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考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拣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四、主题宣讲,提高认识
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设立监督岗监督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进行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 每周进行一次卫生专题广播,内容涵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防近视、防龋齿等。 利用广播站闭路电视在校会时间播放专题录像片《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预防龋齿》、《刷牙的正确方法》,并组织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观看《青春期卫生教育》录像片。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五、强化活动,促进养成
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②学校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③开展个人卫生检查。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常规教育中的卫生工作是一个永远需要谈论的话题。在小学校园里常见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乱扔乱丢、乱涂乱画、乱踢乱踏、随地吐痰、垃圾乱倒。那么为什么小学生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卫生习惯呢?我认为一个原因是小学生的行为特点,另一个原因在家里养成了不良卫生习惯,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或者班级管理的疏忽。那么如何端正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呢?我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点思考。
一、加强家校联系,巧妙和家长沟通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对于孩子影响非常大。如果孩子刚入学校就有了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就是从家庭里带来的。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和家长沟通。当然在和家长沟通时尤其要注重技巧。因为家长已经是成年人,在谈及孩子的卫生时,要考虑到家长的感受,大部分家长还是喜欢老师夸赞自己的孩子的。
例如:孩子长时间没有洗头洗澡,老师在家校联系时,可以从夸赞孩子各方面的优点,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良卫生习惯。具体的技巧也要根据家长的特点灵活把握。
二、加强班级管理营造作用
一直以来,宣传是一件开展工作的宝贝武器。可以通过晨会课,班会课,开展常规性的讲卫生宣传活动,因为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也具有反复性,卫生工作应当长抓不懈。
1、使卫生检查常规化、细化
人都是有惰性的,绝大部分人也很要面子的。当然小学生也不例外。例如:当大家都把手放到桌子上时,如果哪位同学手不干净,他也会很不好意思,连续查几次后,大家的手都会变干净。
在班级里可以开展“争当小啄木鸟”活动,“小啄木鸟”帮助同学发现和改正不良卫生习惯。如果有同学屡教不改,可以将他贴上卫生警示栏,直到他改正为止。
2、注重个别学生谈话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尤其要注重细节,不光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某个学生有了不良的卫生习惯时,作为老师一般不必大声公开指责,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只需要个别交流,既照顾了学生的面子,基本上也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从长远的角度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光靠监督来形成。只有当学生把讲卫生当作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时,习惯才能说养成。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作出努力,我们离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贯。
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
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重任。班主任每学期制订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班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宣传教育,并定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①仪表示范:老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②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考的孩子。教师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③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每次值日生工作,老师一边指导他们如何做,一边身体力行,做示范,和他们一起做好值日生工作。走进教室,看到地上的纸屑,就不动声色地把它拣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桌面脏了,自己擦一擦;桌椅歪了,排一排……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无声的身教教育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四、主题宣讲,提高认识
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晨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如定期进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设立监督岗监督学生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开展雏鹰争章活动[进行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 每周进行一次卫生专题广播,内容涵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讲究卫生,预防各种传染病,防近视、防龋齿等。 利用广播站闭路电视在校会时间播放专题录像片《保护视力》、《做好眼保健操》、《预防龋齿》、《刷牙的正确方法》,并组织五、六年级的女同学观看《青春期卫生教育》录像片。
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教师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五、强化活动,促进养成
①开展以卫生知识、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学校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自己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②学校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③开展个人卫生检查。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会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而言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卫生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