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跨千年的春节,儿女子孙都团聚到了老爸老妈身边,二十口人的一大家欢欢喜喜过新年。两位老人特别开心,子孙绕膝,享乐天伦,那种三代同堂的幸福一直写在老爸老妈的眉梢上。
老妈说,她一辈子生了三男三女,都给上学读书,都有了小家庭,每家有儿女。她有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她是想什么有什么,四方八里的哪个不羡慕。老妈是越说越激动,一大把红包分发给了孙辈们。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是老爸老妈每年的一件开心大事。
老爸说,他们是全福老人!村里谁家儿女结婚都来请大姑奶奶去做大聘奶奶(黄沙方言,又叫搀亲奶奶,负责新娘房里一应事宜的安排和提醒,包括当天什么人可以进,先后顺序,摆放什么物品,床被铺叠等)。虽然,常常回来很晚,但奶奶(黄沙文化,为了给孙子辈做示范,长辈常依孙子辈叫人的方式称呼他人)总是会把每家娶媳妇的事和他说个没完。
除夕,三弟在客厅摆上两张大圆桌,一大家人吃年夜饭。酒过三巡后,爸爸突然说,把筷子放下,宣布一件重要事情。
一听这话,我有点紧张。前不久,元旦节的当口,我再次患上了黄疸肝炎。住院治疗期间,夫人一边上班,一边每天跑医院为我做菜送饭。老爸得知此事后,专程从乡下赶到县城医院,走进我病房时,发现我一边在打吊针,一边还在看书。老爸把我藏在垫被下的几本书都搜起来,流着眼泪说,儿子,你为什么要这样?从此以后,不准再提去深圳,也不准去上海,在合德工作就很好。你的身体太弱了,再禁不起生这种病了……
儿女们都把目光聚焦在老爸脸上,老爸却动了动他的老君眉说,这件事,请奶奶宣布。
一直很严肃的妈妈开讲了,和爹爹商量过,现在你们六个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算是有了交代。从明年开始,我们要为自己砌两间屋子,就当作我们养老。还在这个墩子上,就在三子屋子的西面。
爸爸补充说,不要你们钱,我们手上有。你们看,行不行?
印象中,造屋这样的大事,从来都是父母做主。今天让儿女们参与讨论,是破天荒。我们有点兴奋,也有点不敢相信。
经过一番简单交流后,兄弟姐妹六人的意见是:父母都是65岁的人了,一辈子为儿女,建了六次屋,不能再累了。以后就接父母到每家住一住,好让儿女们尽尽孝心。可父母不同意,执意说,身体还硬朗,有责任田、自留田,自己种能解决生活,你们安心工作,培养好下一代就是最大的孝顺。
二弟是做校长的,听了老爸老妈这番话后,很感动地说,这哪是造屋养老,分明是在为我们做榜样,如何做好父母,父母又如何做好自己。
一向聪明而调皮的老妹说,这是在造我们家的精神大厦!
2
其实,这应该是老爸老妈的第七次造屋了。之前六次或是为了整個大家庭的生存生活,或是为了照顾孝敬老人,或是为了儿女成家。而这一次,是为他们颐养天年。对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说,六个子女都长大、上学、成家、立业,简直是奇迹。可谓苦尽甘来,功德圆满,他们应该享享清福,但他们还是要坚持劳动、种地,自食其力,绝不拖累儿女。
投胎这样的父母,我们太有福气了!
春节后,建屋就开始了。屋根脚是老爸自己埋放的,长8米,宽6米,共两间,坐北向南,正门略偏东,稍避前方不远处的烟囱。
屋子略矮于东边上首我三弟的房子,檐墙只有三米不到的高度。墙体外用水泥,里用石灰,包括屋顶全部粉刷一新,保暖性能好。半个月时间,全部建好,记得非常清楚,落成的日期是公历2000年2月23日。
这就是两位老人一直到今天依旧住着的两间砖墙瓦屋。他们不想离开这个屋子,不想离开他们一辈子劳动和奋斗的老家。每年的四时八节,特别是父母生日的当天,我们都会设法回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饭,听他们唠唠一生的故事。
有一件事是我们想不到的,那就是爸妈的屋子建成才18天,三弟便在老爸老妈的安排下,拆旧屋,重建新屋。换个表达,只有18天间隔,老爸又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八次造屋。
这是位于宅基地最上首的三间堂屋,长12米,宽8米,高3米多,西房间是一分为二的丁字间,上有隔层。现在看来,这一次造屋是老爸这一辈子造的最大最高也是最好的屋子。严格说,是我的三弟造屋,老爸帮着操持,我和二弟只是出了点赞助费。
记得当时我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爱人对我说,老爸建屋都建出瘾来了。我儿子在边上问我,爷爷是建筑专家,对吗?我告诉已经上初中的儿子,对,爷爷是农民建筑家!我们都是爷爷、奶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建起来的。
3
这一年的夏天,我还是离开了鹤乡,带着妻儿悄悄去了苏南江边小镇杨舍。敏锐的记者很快就捕捉到这一消息。不久,《江苏教育》杂志的“独家策划”《孔雀东南飞》长文发表了,一场教师流动大潮和教育界的大反思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1999年教师节期间,我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和洪宗礼、李廋南、李吉林等40人一起;我的校长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和蔡林森等15人一起。在省城接受颁奖的前天晚上,我们同宿一个房间,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是至今为止最高的荣誉了,也是目前江苏基础教育最高荣誉了。你不用那么辛苦了,以后可以享享福了。
我感谢校长对我的认可,也明白校长的意思。我决计离开,给自己做一次清零,重新出发,哪怕是只能再建造一座自己的教育茅屋,也算此生无憾事。当然,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唯一一次违逆老爸的意志。
(全文完)
插图:蔡成恩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