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省武义县是浙江省一个传统教育强县,历史上培养过诸多知名人士。2006年,武义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墩育强县”称号。武义县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如人才外流、资金不足等瓶颈。武义县教育如何在众多教育强县中彰显自己的特色?武义县是畲族的聚居地之一,本文建议把民族教育发展成浙江省武义县的特色教育。
【关键词】民族教育;浙江武义;特色教育
一、武义教育背景概况
武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属金华市,居民以汉族为主,畲族次之。武义教育源远流长,宋代以后,逐渐走向兴盛。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艰苫办学,1985年完成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被省政府命名为“‘两基’先进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县教育局的统筹下,通过超前规划,全面融合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学生为本,不断改善和完善教学环境;夯实教育基础,增强综合实力;注重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育素质;加强科研,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等几方面努力,在2005年成为金华市第4个通过验收的省级教育强县,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强县”称号。然而,武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优秀师资、学生外流等一系列瓶颈。
畲族是我国一个典型的散居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山区。浙江丽水的景宁畲族县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是浙江省18个畲族乡镇中最大的镇。因为畲族散屠,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关注和支持各民族的教育。在浙江各地,也有很多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如浙江武义的金穗民族中学是1996年浙江省最大的“扶贫建校”项目。然而,这些民族学校尚未形成有关民族的教育体系和特色,和其它学校并没有太大差别。
二、发展民族教育,彰显教育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民族教育专立章节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方面,以畲族为代表散居民族的传统文化更需要教育去关注和传承,另一方面,浙江省作为发达省份,对民族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在散居民族教育的前列,也将对内地地区开展民族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下一阶段,武义县教育可以通过探索民族教育,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在诸多教育强县中彰显自己的特色,从而使武义教育更上一层楼。
1.武义民族教育的历史
“1953年7月,宣平县(现并人武义县)拨款1500多万元(旧人民币),在后塘畈新建一所少数民族(畲族)学校。”“1956年11月,武义县召开少数民族教育会议,贯彻省民族教育会议精神,18所有畲族学生的小学派代表参加。”“1984年10月,武义县给10个“老、少、边、穷”地区(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集居地、县边界地区、穷困山区)补助普及小学教育经费1.5万元。”“1995年2月,在浙江省“扶贫建校动员大会”上,武义县金穗民族中学被列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扶贫建校项目。”
武义南部山区的下圩村(原属大源畲族乡)是一个畲族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前,全村25户,137人,常年靠农活度日,生活艰苦,而且全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1951年,下圩村开办冬学,次年春转为常年民校。“此后,常年开展农民业余教育,通过老一代的扫盲和新一代的上学,1985年扫盲验收时,下圩村已有大学生4人,高中生(含中专)28人,初中生47人,小学生102人,成为武义县第一个无盲村,被评为“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先进集体”,也多次被评为乡、区、县、省的教育先进单位。”
2.武义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
(1)柳城小学——民族教育小学试点
柳城镇中心小学位于柳城畲族镇,历史悠久,前身为清光绪年间的务本学堂,培养过革命家、文学家潘漠华,全国政协委员、脑外科专家陶祥洛等优秀人物。随着武义县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柳城、大源、竹客、新塘1镇3乡的28所小学并人柳城小学,其中包括了武义县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柳城小学拥有开展民族教育很好的生源基础。学校曾被评为浙江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柳城小学以“规范加特色等于柳城小学,全面加特长等于柳小学生,’为总办学目标,开展民族教育符合柳城小学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前校长雷旭雄老师是武义县优秀畲族教师代表,曾作为畲族代表当选为2008奥运火炬手。”
(2)武义金穗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初中试点
武义金穗民族中学,也是1996年浙江省最大的“扶贫建校”项目。期间,时任浙江省省长万學远、浙江省副省长徐志纯、浙江副省长盛昌黎先后到武义金穗民族中学考察、指导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师生的团结努力下,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县乃至全省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显示规模办学效应的一个典范。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示范初中;“2002年被国家民委、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2005年获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武义金穗民族中学也是武义县畲族学生主要选择的中学。民族中学经历了快速的硬件发展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学校下一阶段的任务。形成学校与武义县其它中学的差异,发展学校与浙江省其它民族中学的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探索民族教育课程建设,辅导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无疑是个不错的思路。
(3)武义一中、武义二中、武义职业技术学校——民族教育高中试点
武义一中位于武义县城,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是武义县最好的高中。根据武义县相关政策,武义一中在中考中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10分录取。武义二中位于柳城畲族镇城东路108号,历史悠久,育人无数,业绩斐然,是武义县一所老牌中学,现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也是绝大多数畲族学生所就读的高中。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共开设机械、戏曲、器乐、综合艺术、幼师等13个专业。
三、武义发展民族教育的思路
1、以柳城小学、金穗民族中学为试点,探索畲族文化教育的9年一贯制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在武义县其它中小学推广。
课程形式:选修课;听众:全校学生均可参加,畲族学生为主;内容:畲族传统文化及民族团结知识;小学:民族文化入门,畲族故事、畲放歌曲、畲族舞蹈为主,中学:民族文化初步深入,畲族舞蹈、畲族语言、畲族发展历史、其它民族文化知识。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主要介绍我国56个民族概况知识介绍、讲解,在武义县其它中小学推广。
2、在高中及其它阶段教育过程中探索民族教育的多种形式、方式,使武义县的民族教育长态化、普遍化、多元化。
在高中阶段图书室增加民族专题书籍,鼓励民族学生学习民族政策、挖掘身边的民族文化,推荐民族学生到民族大学深造, 激励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在武义县职校开设民族才艺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为武义旅游发展培养人才。发展武义的温泉养生、旅游休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武义县的发展战略,荷叶山头畲族风情度假村、柳城畲族镇畲族风情婚嫁表演都是武义是的特色旅游资源。武义各职校可通过“定单式”培养各景区需要的民族才艺生,促进武义旅游发展。
武义各文化活动、文化学校多为“民族才艺”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3、探索具有武义县特色、畲族特色的教材读本、教学活动课程,逐步形成我县的特色教育,成为我县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武义县南部山区的柳城畲族镇是浙江省最大的畲族乡镇,浙江师范大学、丽水学院及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结合浙江省少数民族的特点、武义县少数民族的特色、畲族的传统文化中的亮点,创作民族文化选修课程教材、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聘请掌握畲族传统文化才艺、歌曲的“民间艺人”作为民族文化选修课程的指导老师,从而将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专业化、课程化、可持续化。一方面,武义县是金华市为数不多拥有民族资源的教育强县,民族教育的开展也将成为金华市教育的一大特色,从而促进武义县在金华市乃至浙江省众多教育强县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浙江省畲族乡镇、民族中小学众多,但暂无系统、有特色的民族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出现,武义县民族教育的模式值得在浙江省各民族乡镇、民族中小学复制。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浙江省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特色之一,探索散居民族的民族教育模式也是国家民委关注的项目之一,同时,武义县民族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进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武义的明天需要更多的人才,少数民族人才的成长也将促进武义县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30
[2]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
[3]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
[4]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7;
[5]武義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31;
[6]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418-419;
[7]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350-351;
[8]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371;
【关键词】民族教育;浙江武义;特色教育
一、武义教育背景概况
武义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属金华市,居民以汉族为主,畲族次之。武义教育源远流长,宋代以后,逐渐走向兴盛。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艰苫办学,1985年完成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被省政府命名为“‘两基’先进工作者”。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县教育局的统筹下,通过超前规划,全面融合教育资源;保障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机制,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学生为本,不断改善和完善教学环境;夯实教育基础,增强综合实力;注重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育素质;加强科研,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等几方面努力,在2005年成为金华市第4个通过验收的省级教育强县,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强县”称号。然而,武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优秀师资、学生外流等一系列瓶颈。
畲族是我国一个典型的散居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山区。浙江丽水的景宁畲族县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武义县柳城畲族镇是浙江省18个畲族乡镇中最大的镇。因为畲族散屠,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关注和支持各民族的教育。在浙江各地,也有很多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如浙江武义的金穗民族中学是1996年浙江省最大的“扶贫建校”项目。然而,这些民族学校尚未形成有关民族的教育体系和特色,和其它学校并没有太大差别。
二、发展民族教育,彰显教育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民族教育专立章节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方面,以畲族为代表散居民族的传统文化更需要教育去关注和传承,另一方面,浙江省作为发达省份,对民族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在散居民族教育的前列,也将对内地地区开展民族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下一阶段,武义县教育可以通过探索民族教育,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在诸多教育强县中彰显自己的特色,从而使武义教育更上一层楼。
1.武义民族教育的历史
“1953年7月,宣平县(现并人武义县)拨款1500多万元(旧人民币),在后塘畈新建一所少数民族(畲族)学校。”“1956年11月,武义县召开少数民族教育会议,贯彻省民族教育会议精神,18所有畲族学生的小学派代表参加。”“1984年10月,武义县给10个“老、少、边、穷”地区(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集居地、县边界地区、穷困山区)补助普及小学教育经费1.5万元。”“1995年2月,在浙江省“扶贫建校动员大会”上,武义县金穗民族中学被列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扶贫建校项目。”
武义南部山区的下圩村(原属大源畲族乡)是一个畲族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前,全村25户,137人,常年靠农活度日,生活艰苦,而且全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1951年,下圩村开办冬学,次年春转为常年民校。“此后,常年开展农民业余教育,通过老一代的扫盲和新一代的上学,1985年扫盲验收时,下圩村已有大学生4人,高中生(含中专)28人,初中生47人,小学生102人,成为武义县第一个无盲村,被评为“浙江省少数民族教育先进集体”,也多次被评为乡、区、县、省的教育先进单位。”
2.武义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
(1)柳城小学——民族教育小学试点
柳城镇中心小学位于柳城畲族镇,历史悠久,前身为清光绪年间的务本学堂,培养过革命家、文学家潘漠华,全国政协委员、脑外科专家陶祥洛等优秀人物。随着武义县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柳城、大源、竹客、新塘1镇3乡的28所小学并人柳城小学,其中包括了武义县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柳城小学拥有开展民族教育很好的生源基础。学校曾被评为浙江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柳城小学以“规范加特色等于柳城小学,全面加特长等于柳小学生,’为总办学目标,开展民族教育符合柳城小学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前校长雷旭雄老师是武义县优秀畲族教师代表,曾作为畲族代表当选为2008奥运火炬手。”
(2)武义金穗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初中试点
武义金穗民族中学,也是1996年浙江省最大的“扶贫建校”项目。期间,时任浙江省省长万學远、浙江省副省长徐志纯、浙江副省长盛昌黎先后到武义金穗民族中学考察、指导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学校师生的团结努力下,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县乃至全省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显示规模办学效应的一个典范。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示范初中;“2002年被国家民委、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2005年获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道德风尚奖。”武义金穗民族中学也是武义县畲族学生主要选择的中学。民族中学经历了快速的硬件发展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学校下一阶段的任务。形成学校与武义县其它中学的差异,发展学校与浙江省其它民族中学的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探索民族教育课程建设,辅导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无疑是个不错的思路。
(3)武义一中、武义二中、武义职业技术学校——民族教育高中试点
武义一中位于武义县城,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是武义县最好的高中。根据武义县相关政策,武义一中在中考中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10分录取。武义二中位于柳城畲族镇城东路108号,历史悠久,育人无数,业绩斐然,是武义县一所老牌中学,现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也是绝大多数畲族学生所就读的高中。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共开设机械、戏曲、器乐、综合艺术、幼师等13个专业。
三、武义发展民族教育的思路
1、以柳城小学、金穗民族中学为试点,探索畲族文化教育的9年一贯制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在武义县其它中小学推广。
课程形式:选修课;听众:全校学生均可参加,畲族学生为主;内容:畲族传统文化及民族团结知识;小学:民族文化入门,畲族故事、畲放歌曲、畲族舞蹈为主,中学:民族文化初步深入,畲族舞蹈、畲族语言、畲族发展历史、其它民族文化知识。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主要介绍我国56个民族概况知识介绍、讲解,在武义县其它中小学推广。
2、在高中及其它阶段教育过程中探索民族教育的多种形式、方式,使武义县的民族教育长态化、普遍化、多元化。
在高中阶段图书室增加民族专题书籍,鼓励民族学生学习民族政策、挖掘身边的民族文化,推荐民族学生到民族大学深造, 激励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在武义县职校开设民族才艺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为武义旅游发展培养人才。发展武义的温泉养生、旅游休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武义县的发展战略,荷叶山头畲族风情度假村、柳城畲族镇畲族风情婚嫁表演都是武义是的特色旅游资源。武义各职校可通过“定单式”培养各景区需要的民族才艺生,促进武义旅游发展。
武义各文化活动、文化学校多为“民族才艺”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3、探索具有武义县特色、畲族特色的教材读本、教学活动课程,逐步形成我县的特色教育,成为我县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武义县南部山区的柳城畲族镇是浙江省最大的畲族乡镇,浙江师范大学、丽水学院及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结合浙江省少数民族的特点、武义县少数民族的特色、畲族的传统文化中的亮点,创作民族文化选修课程教材、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聘请掌握畲族传统文化才艺、歌曲的“民间艺人”作为民族文化选修课程的指导老师,从而将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专业化、课程化、可持续化。一方面,武义县是金华市为数不多拥有民族资源的教育强县,民族教育的开展也将成为金华市教育的一大特色,从而促进武义县在金华市乃至浙江省众多教育强县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浙江省畲族乡镇、民族中小学众多,但暂无系统、有特色的民族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出现,武义县民族教育的模式值得在浙江省各民族乡镇、民族中小学复制。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浙江省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特色之一,探索散居民族的民族教育模式也是国家民委关注的项目之一,同时,武义县民族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进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武义的明天需要更多的人才,少数民族人才的成长也将促进武义县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30
[2]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
[3]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
[4]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7;
[5]武義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31;
[6]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418-419;
[7]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350-351;
[8]武义县教育志,2009年8月第一版,浙江教育出版社,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