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欣赏文学作品的目标这样阐释: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但是,现下的课堂教学明显没有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名著阅读教学过于简单化、应试化,甚至更多教师本身就没有足够重视等问题。
地区
题型
考点
杭州
选择题
作家、书名
舟山、嘉兴
填空题
书名、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金华
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义乌
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温州
选择题、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湖州
选择题、填空题
书名、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衢州、丽水
选择题、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宁波
选择题、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台州
選择题、阅读评价题
作品中的内容
绍兴
综合实践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上述表格内容是2014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试题中名著阅读的题型和考点归纳。从此表可以看出,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点主要针对作家、书名、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在平时简单浏览过相关书籍,考试题目都能正确答出。也因为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名著阅读的备课、上课明显不够重视,名著阅读课安排的数量少,而且应试化,多枯燥乏味,强调背记内容。甚至有很多教师在考试前,将必考书籍有关的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主要内容都罗列、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就会死记硬背,而这在考试中也不会丢分太多。
那么,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只会更多的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和相关情节,而忽视了对作品内涵的正确领悟和对作品语言的仔细品味。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导致学生越发讨厌阅读文学作品。
如何避免名著阅读教学的应试化,使名著阅读的课堂充实丰富起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教师主动阅读,实践引导
“语文教学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作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阅读意识,做一个经常阅读的人。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名著阅读的导航者,自己就要对名著阅读有阅读实践、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去帮助、指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正确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因此,在布置名著阅读时,教师有亲自阅读过名著,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有广泛涉猎名家的观点评价,有充分的备课,才能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前提。学生对书籍文本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名著更是让学生觉得很枯燥乏味。
(一)善用教材设疑激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活用影视资源开渠引流
许多经典名著的影视剧相继热播,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或电影。从一定程度上讲,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再结合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对名著的感受、体悟会更深刻。
(三)利用活动丰富课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在班级中,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赛、辩论赛、读书征文、编排校园剧、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尽量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教师传授方法,提高质量
中学生中大量阅读书籍的人还是比较少,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阅读,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
中学生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外阅读中,根据需要选择精读或略读,提倡学生以略读为主,精读为辅。略读是为了博览群书,精读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先初读全文,感知大意;然后选择深入心灵的部分精读,并简单品析;最后评议摘录精彩的词、句、段。阅读时还要养成随时摘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摘录下来,把阅读中的深切感悟或读书心得体会写成日记,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文学家的事迹,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学以致用。总之,在课外阅读时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四、教师有效评价,持续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指出: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初中阶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科学的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不仅能激励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持续的阅读。因此,坚持评价多元化原则、评价激励性原则、评价促发展原则、评价量表化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名著阅读教学的责任,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终会变成真正的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但是,现下的课堂教学明显没有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名著阅读教学过于简单化、应试化,甚至更多教师本身就没有足够重视等问题。
地区
题型
考点
杭州
选择题
作家、书名
舟山、嘉兴
填空题
书名、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金华
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义乌
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温州
选择题、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湖州
选择题、填空题
书名、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衢州、丽水
选择题、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宁波
选择题、填空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台州
選择题、阅读评价题
作品中的内容
绍兴
综合实践题
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上述表格内容是2014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试题中名著阅读的题型和考点归纳。从此表可以看出,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考点主要针对作家、书名、作品中的人物和内容。
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在平时简单浏览过相关书籍,考试题目都能正确答出。也因为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名著阅读的备课、上课明显不够重视,名著阅读课安排的数量少,而且应试化,多枯燥乏味,强调背记内容。甚至有很多教师在考试前,将必考书籍有关的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主要内容都罗列、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就会死记硬背,而这在考试中也不会丢分太多。
那么,就导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只会更多的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和相关情节,而忽视了对作品内涵的正确领悟和对作品语言的仔细品味。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导致学生越发讨厌阅读文学作品。
如何避免名著阅读教学的应试化,使名著阅读的课堂充实丰富起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教师主动阅读,实践引导
“语文教学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作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阅读意识,做一个经常阅读的人。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名著阅读的导航者,自己就要对名著阅读有阅读实践、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去帮助、指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正确的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因此,在布置名著阅读时,教师有亲自阅读过名著,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有广泛涉猎名家的观点评价,有充分的备课,才能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名著,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前提。学生对书籍文本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名著更是让学生觉得很枯燥乏味。
(一)善用教材设疑激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课文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活用影视资源开渠引流
许多经典名著的影视剧相继热播,抓住中学生喜欢看电影、电视的心理,引导他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或电影。从一定程度上讲,一部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或者电影,比起一部厚厚的名著,来得更轻松更形象也更快捷。再结合原著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对名著的感受、体悟会更深刻。
(三)利用活动丰富课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时的讨论交流是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在班级中,成立读书兴趣小组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赛、辩论赛、读书征文、编排校园剧、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尽量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教师传授方法,提高质量
中学生中大量阅读书籍的人还是比较少,有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阅读,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
中学生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外阅读中,根据需要选择精读或略读,提倡学生以略读为主,精读为辅。略读是为了博览群书,精读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一般情况下,先初读全文,感知大意;然后选择深入心灵的部分精读,并简单品析;最后评议摘录精彩的词、句、段。阅读时还要养成随时摘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摘录下来,把阅读中的深切感悟或读书心得体会写成日记,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文学家的事迹,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学以致用。总之,在课外阅读时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四、教师有效评价,持续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指出: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初中阶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科学的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不仅能激励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持续的阅读。因此,坚持评价多元化原则、评价激励性原则、评价促发展原则、评价量表化原则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肩负起名著阅读教学的责任,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终会变成真正的爱读书、会读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