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语篇认知构建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来看,视觉文化对人类的冲击越来越重要,信息的传输呈现多样性,多模态语篇探究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重要趋势,因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现实作用。当下,最典型的多模态话语就是电影,其各种系统都有涉及,主要包括灯光、音乐、听觉、视觉等符号系统。由于各种不断变化的符号系统的运用,电影语篇的研究被认为是当前多模语篇中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课题。从国内外看,多模态语篇的探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对电影语篇的探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西方出现了一股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浪潮,突破了话语分析只关注语言系统和语义结构的局限,打破了其与社会文化和心理认知关系的局限,使人们开始关注含义的其他体现形式,如意象、声音、色彩等。模态指的是表现和传播渠道的载体,包括音乐、图像、语言、色彩和其他符号系统。总而言之,其为感知渠道的综合运用在人类沟通过程中的结果。多模态语篇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而语言共有三大基本功能:语篇、人际和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是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使用和沟通的功能,由语气和情态构成。这反映了人们在交际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概念功能用来将新信息传递给听者,包括传递性系统和声音。学者克瑞斯和赖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视觉语法的基本框架。他们认为,除了语言外的社会符号也可以表达含义、语言等符号系统,如图像、音乐、色彩等,注重其综合作用效果,使语篇含义的解释更加全面和精准。其社会符号中的图象作为一种强大符号系统,也可以创造出一个语法体系。克瑞斯和赖文依据视觉语法与语言符号对应的三大主要功能,创造了图象的三种含义,即再现含义、交互含义和构图含义。
  这个框架适合影视作品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影视作品离不开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其关系可以理解为表现关系、决定关系和体现关系。
  二、电影《天才少女》的多模态性
  多模態话语分析涉及四个层面,即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媒体层面。下面从这四个层面对美国电影《天才少女》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分析在电影中如何构建整体意义。
  (一)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为关键层面,它增加了多模态交际的可能性。其决定了交际的技术、交际的形式和传统。电影《天才少女》台词写道:“我有我的想法,那只是我的想法而已,我不能误导你。”影片中,舅舅弗兰克一开始不仅不送玛丽入学,还逃到偏僻的地方藏起来,后来又决定送玛丽上学,但在个人理念的引导下,他坚持不送玛丽去天才学校,最后又改变态度送她去天才学校就读,同时也让她有机会去普通小学。观者可以从弗兰克的不同态度解读出他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家长的意愿转化为玛丽自己的意愿,这对于当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语境层面
  语境因素(包括话语的范围、基调和方式)制约了具体语境中的交际。电影具备音像和动作,其所呈现出多元化内容,此外,影片本身具有特殊的语境,某些情况下,人们应该根据电影的前后语境来确定人物或观众所说的话语意思。电影《天才少女》台词写道,“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一致”“他在这一点上和他的父母意见一致”。影片中,过着凄凉暮年生活的姥姥终于抓住了玛丽这根救命稻草,她要把玛丽打造成一个数学天才,但是弗兰克和玛丽父母的观点一致,都认为应该让玛丽有一个完整的童年。从具体语境出发,此处“这个问题”“这一点”都是指给予玛丽一个完整的童年。
  (三)内容层面
  字幕是影片中人物的对话内容,体现在语境层面中的话语范围。而字幕翻译更好地将所要的信息传达给观众,只要不影响话语意义,在电影的播放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会产生冲突,在电影《天才少女》中,弗兰克与邦妮的三次对话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一次是两人的认识过程,玛丽被弗兰克接走的时候,邦妮和弗兰克只是寒暄了几句。这次对话的目的是介绍。
  第二次对话是在酒吧里,本次不再是寒暄而是深谈,邦妮只是个观众的角色,弗兰克详细询问了玛丽家人的事情。为了更好地推动剧情,影片不能采用弗兰克自话自说的方式,也不能采用旁边,所以引入邦妮这个人物。
  第三次的交谈也是在酒吧,但是采用了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方式。邦妮当时的问题是“你最害怕什么”,弗兰克回答说“我最害怕毁掉玛丽的人生”。
  弗兰克与邦妮的三次对话,将弗兰克在玛丽身上的情绪变化都完整地表现出来,邦妮问他为了玛丽的工作而放弃了教授身份是否后悔过,包括背井离乡。弗兰克则认为:不想玛丽走姐姐的路,她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最终还是以玛丽的意愿和天赋为主,让玛丽再次选择,即拥有快乐的童年,还进入更好的学校,做出了为了玛丽更好地生活而妥协的决定。
  (四)媒体层面
  媒体层面,不同模态的特点相互联系,共同实现话语意义,话语的传达通常由声音和文字来实现。影片通过声音和字幕共同传播,各个模态都有其形式系统,两种途径相结合。其结合说话人的动作、神情、环境、工具等,将话语以更适用于观众的方式传达出来。
  电影情节中,老师来到了弗兰克经常出没的酒吧,想要了解玛丽的详细情况。弗兰克发现陪伴玛丽的猫咪被送到了领养中心,他当即赶到了寄养家庭,发现母亲带着一帮人在对玛丽进行辅导,弗兰克拿出姐姐戴安生前的研究作为交换,原来戴安早就完成了自己的数学研究,要求弗兰克在母亲死后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姥姥看着女儿留下的手稿不禁留下了泪水。
  弗兰克的每一句话都是媒体的纯语言表现形式,而在母子对峙的描述中,这里使用动画模拟形式,视觉、听觉和纯语言同时表达,共同体现话语意义。同时,姥姥留下的悔恨泪水也将情绪的直观感受传达给电影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共同体现多模态话语的意义。
  三、结语
  在《天才少女》中,教育就像悖论,等到当事人明白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时候,其已经在他人安排好的人生路上走得太久,无法回头。当下,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迅速,如此重要的多模态识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本文以美国电影《天才少女》为例,从媒体、语境、文化和内容四个层面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电影的话语是怎样构成整体的。同时,笔者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英美影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影视欣赏理论和视角,为电影欣赏课和电影经典片段的讲解提供有效科学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电影语篇的欣赏能力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闽南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语篇认知构建的研究——以电影《天才少女》为例”(项目编号:JAS1807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月梅(1982-),女,吉林磐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在1987年完成《爱娃》这部小说时,没有料到它会引起世界文坛的如此瞩目,事实上,她曾经这样担心过,这可能是自己所写的所有小说中读者最少的一部,因为它表现的内容是小说的人物不愿记起的、作者不愿記起的、黑人不愿记起的。《爱娃》所回顾的惨痛历史正是黑人在长达200多年的奴隶制中惨绝人寰的经历。小说揭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斯泽或者其他黑奴个人的心灵创伤的故事,而是整个黑人被遗忘、被湮灭的历史。帮助
期刊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历史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间,“西风东渐”“女权女学”“妇女解放”等思想的盛行影响了女子服饰变迁过程。民国时期的服饰充满变化,女子的服饰变迁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展现出民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912-1949年,多部服制条例先后颁布,服制条例的颁发是民国时期服饰发展的引路灯。西方文化的入侵、政治经济的转变引发了服饰变迁。民国女装具有丰厚的文
期刊
刘文辉是在西康省风起云涌的近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人物。西康的初等教育起源于清末大臣赵尔丰主政时期。民国初年,战争频发,政局动荡,西康的教育有一定停滞与退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边疆教育得到一定重视。国民政府积极推进发展西康初等教育,四川省主席刘湘的叔叔曾主政西康二十多年,人称“西康王”。刘文辉担任西康省主席后,改革与完善了西康教育制度,颁布了一系列利于教育的措施,让西康省的初等教育
期刊
随着时代车轮的推进,人们的思想不断往前发展。可是回过头看看,那些伟大思想家的理论在当代依旧熠熠生辉。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西学的第一人,在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的当时,他的爱国主义言论似一道春雷唤醒了国人。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思想主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每一次思想的进步总是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内核,严复的爱国思想在当代依然有启发作用。  一、严复爱国思想
期刊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我国导演徐静蕾将这部短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同时将故事地点与时代背景从20世纪初的维也纳移植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本文以徐静蕾执导改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解析对象,结合电影语言观与电影艺术本文观,展开多维度解读。  小说中,茨威格站在男性的立场,从女性视角出发,刻画了一个女人在自己的整个生命里对一个浪荡作
期刊
舞蹈离不开音乐,它总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来,而音乐具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它可以强化舞蹈,加强舞蹈的感染性。本文将通过分析女子群舞《中国妈妈》的舞蹈及音乐结构,探索舞蹈与音乐的联系。  一、《中国妈妈》简介  《中国妈妈》是由王舸、韩真编导,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学生表演的女子群舞。该舞蹈以抗日战争为选材背景,以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为题材,整个舞蹈围绕“母爱”这一主题,真实地反映了中
期刊
《故乡》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初,是由张帆作词、陆华柏作曲,结合了抒情风格和朗诵风格,附加戏剧性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结合了中国艺术歌曲风格及西方创作手法,融入时代真实背景,切实地反映出抗战时期老百姓的心聲,警示世人时刻把国家荣辱放在首位,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一、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9月,国共两党
期刊
女性意识是樋口一叶小说的鲜明特色,她对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塑造,根据不同的境遇对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展示,作品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审美情感以及来自生活的体验。她的作品对19世纪90年代日本女性在恋爱、婚姻以及自由等方面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女性悲剧普遍而又深刻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揭示,从根本上对造成旧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了挖掘,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封建道德的束缚牵制和资本主义的金钱影
期刊
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反讽技巧,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反讽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使小说具有一种普遍张力,更使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在其笔下变得更加具有深度内涵。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小乡绅贝内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要以二女儿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情感为主线,讲述伊丽莎白与达西在日渐相处中逐渐放下各自的偏见与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反讽”即“说此指彼”,也就是所陈述的事实表面
期刊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的作品构建了第一个广泛的西方哲学体系,包括道德、美学、逻辑、科学、政治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广博精深、影响深广,其中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时代追求具有重大意义,还对当代中国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摹仿说、净化说及亚里士多德的文艺功用观来探讨其美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亚里士多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