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学培养语感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真的很难学吗?为什么有的人学起来很轻松?一个病句看一眼听一遍就知道错在哪里,作文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孩子很受老师的欢迎,很让其他学生佩服。因为他们掌握了语文学习的关键—语感。
  语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何训练语感?语感训练是一个一直受关注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郭沫若先生说得更为细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期很重要。”
  培养语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怎样培养语感?讲得再多再复杂,其实就四个字——听、说、读、写。但不论去查阅多少资料,你都会发现,许多论著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之法谈得很全。学习过后却无法辨别实际教学中用哪一条最合适。听说读写同样重要,是全面铺开培养呢?还是专攻一处?
  古有私塾学习的摇头晃脑,今有疯狂英语的如痴如醉。朗读一直以来是我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为什么数千年的传承让它经久不衰?为什么日新月异的今朝它还没被高科技淘汰?因为读中有真义——朗读能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同时,以“读”为突破口,还能带动“听说写”的共同进步。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也是最易操作的方法。所以,笔者就选择了“读”为语感训练的重点。
  大声朗读的好处很多。资料载,诸如有利于开发右脑,有利于改变差生,利于记忆材料,利于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利于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利于“诗性美”的再现,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等等。到底怎么做,能让“读”发挥训练语感的作用呢?
  1.响亮地读
  儿童进入小学,正是身体和心理都处于高度生长的时期,是各方面打基础的时期。学会大声朗读,能够增加肺活量,增强体质,尤其是早晨,是读书的好时光。早晨刚起床不久,大脑思维还不够敏捷,这个时候用响亮的朗读为大脑做个热身操,是最好的选择。通过朗读,唤醒大脑,使其活跃,对于紧接其后的重要知识的学习很有好处。
  怎样读才是响亮地读,而不是唱读呢?声音饱满而有弹性,口齿清楚而不拖腔,音量适中而很稳定。这样的读就达标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标准并不好掌握。怎么办呢?示范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老师的范读。因为老师的音量高低起伏、表隋的自然变化更容易被学生观察到,示范作用事半功倍。其次听规范化的朗读,然后模仿也是不错的选择。使用录音机、多媒体设备都能解决听的问题,如果能使用网络资源找一些配备动画的范读,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2.动情地读
  学会响亮规范的朗读还不够,要学会读得有感情。跟着老师学读,边读边想想这些不同变化的声音是与哪些情绪结合起来的?这些情绪又是通过那些词句反映出来的?练着练着就会有变化了。声音变得不生硬了,表情变得不僵化了,眼神变得不板滞了。当学生的声音已经反映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他不就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了么?所以动情地读,其实就是帮助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古代私塾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并不多,而主要是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文字之中,教给学生。学生记住了朗读的方式,如语气、声调、情绪等等。小的时候不懂,等长大了,自然有豁然开朗顿悟的一天。所以古人读得多,记得多,感悟得也多。
  3、有韵律地读
  读得有感情还不够,要学会读得有韵律。中文是世界上最富于音乐感的文字之一。英文只有两种声调,中文有四种声调,加上元音和辅音,该有多么丰富的排列组合啊。兴发感动的诗歌传统,是中国人隋志寄托的重要载体。而在其间起着中介作用的吟诵,更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中国传统的观点看,书读得美是有学问的一个标志。
  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1、平长仄短。2、依字行腔。3、文读语音。吟诵的中级要求为:1、运气发声。2、腔音唱法。3、摇头摆身。吟诵的高级要求为:1、情通古人。2、自成曲调。3、修身养性。我们做不到很专业的吟诵,因为很多老师都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但我们至少能努力带学生达到第一层次,就是把古诗文有声有调地读出来,有声有调地背出来。这是古人学诗的基本方法。以诗词为例,即使老师讲解了字词,串讲了大意,学生还可能不懂,这时候,多吟诵,常背诵,耳濡目染,就可能逐渐领悟了。这是因为从声调的抑扬顿挫里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诗词的气势和情味。这是单纯地默读所领悟不到的。吟诵的时间和方式怎么安排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应该读出韵味来,读出节奏来,读出语调来,读出情感来。只有这样,吟诵才会产生巨大的魔力,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当“读”进行到最后一步时,学生的语感已经开始形成了。如果我们每天就把这件事情做好,专注于此,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最大帮助。他们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把我们的课文读美一点,用心动情,运气发声,让孩子全心全意读好文章应该是我们最起码能做到的事情。好好读书的孩子,他们的语感一定会比不好好读书的孩子来得更早一些。能够吟诵的孩子,他们的内涵一定比不吟诵的孩子更深厚一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威尼斯水城小学)
其他文献
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  一、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  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
期刊
“灯光教育”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用“稻草”塞满房间,稻草有限,毫无生气;用“灯光”映照空间,灯光无限,明亮耀目。阅读教学期待美丽的转身,那就是——“灯光教育”,真正去“教孩子”追求智慧的启迪。语文教师如何践行“灯光教育”,实现从“教课文”到“教孩子”的美丽转身呢?  一、聆听高端
期刊
一、模式的建立与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同时,新课标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
期刊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丰富多彩,不同的理论对早期教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指导着当今早期教育实践的课程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成熟一社会化的理论,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二是教育一训练的理论,强调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把准备学习的技能、知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三是认知一发展的理论,要求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不同的理论指导,产生不一样的课程模式和各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体现上述课标新理念,我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抓好了阅读教学的“读”、“仿”、“挖”、“疑”四步骤。  一、读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
期刊
上一堂有语文味的课,需要教师、学生、文本等相关元素的参与作用。众所周知,越是本色的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就越高。可是,语文味并不像佳肴美味,靠感官直觉就能知道,如何感知和评价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呢?这里,不妨以《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想法。  语文味的纯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学一篇课文,起于何处,归于何方,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语文味的,哪些是
期刊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面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心,有着无数个“为什么”的学生,教师应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是指不但能够体现文本重点和难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实施探究行为,并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在课文
期刊
于永正老师工作时常常为学生的写字潦草而发愁。一天,无意中发现刘绍鼎老师那班的作业十分端正、整洁,于是向他请教。刘老师说,对学生写字训练要严字当头,老师先要写一手好字。刘老师的字写得确实漂亮,他改作文都是用的毛笔,那蝇头小楷很有赵孟頫的神韵。于是,于永正就开始练字,研究教字。我看了这则案例后,也对写字教学产生了兴趣,“怎样使学生的字写得规范、漂亮?”成了我的研究课题,研究后感受颇丰。  一、践行课标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呢?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去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尊的火种,激起前进的热情。  例如:我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从学生喜爱的小
期刊
习作教学难,难在没有参照的套路与方法可依。我们的学生更是害怕作文,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素材的缺乏。在习作教学中最令我头疼的一件事是每周小作文的出题内容,由老师自己命题吧有局限性,让学生随意写吧好像没有习作训练的针对性。其实,仔细一想还是自己对学生感知的生活素材缺乏认知,不清楚学生的所知所感与所想,也就是对学生的作文心理状态了解不够,从而无法正确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