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参与比教师的讲授更为重要,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完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而逐步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如何从实际出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谈些自己肤浅的想法和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在教学“画图”时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电脑画(可以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从网上下载)。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又如教学多媒体制作中“设置动画效果”时,可以在授前分别出示两张内容相同的幻灯片,先是一张静态呈现的,接着是设置了动画效果的。此时,教师不用多言,就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起来,他们早已跃跃欲试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价值,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我们发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二、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完全的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并且图文并茂。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看懂。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如教学文字处理软件中“文字修饰”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找到修饰文字的对话框,其中各对话框的效果不必一一讲清楚,可以由学生自由实践后得出结论。在学生实践中教师可以随机使学生明确每次的操作,一定要先选定所要修饰的文字,其余就不必多言了,而让学生自己有充分的探索发现的时间。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以学生为主体,从操作中、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多动手,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如鼠标运用,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练。
三、开放练习
自学能掌握知识,特别是理论上的。而要真正把所学知识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在教学完WORD后,就布置学生课后为自己设计一张能反映自己特点的名片,准备在下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上完成设想。在学生学习完浏览因特网和下载信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WORD工具,制作一定主题的电子报刊。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时,可让学生每人给教师写一封信,说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感受。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碰到问题,不断学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这样让学生发现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属于新开课程。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学到知识,还要学到学习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练习,更有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
总之,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也在变。我们只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用积极的状态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时而变,因情而作,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起灵活开放、发展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在教学“画图”时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电脑画(可以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从网上下载)。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己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又如教学多媒体制作中“设置动画效果”时,可以在授前分别出示两张内容相同的幻灯片,先是一张静态呈现的,接着是设置了动画效果的。此时,教师不用多言,就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起来,他们早已跃跃欲试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价值,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我们发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二、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完全的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并且图文并茂。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看懂。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如教学文字处理软件中“文字修饰”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找到修饰文字的对话框,其中各对话框的效果不必一一讲清楚,可以由学生自由实践后得出结论。在学生实践中教师可以随机使学生明确每次的操作,一定要先选定所要修饰的文字,其余就不必多言了,而让学生自己有充分的探索发现的时间。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以学生为主体,从操作中、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多动手,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如鼠标运用,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练。
三、开放练习
自学能掌握知识,特别是理论上的。而要真正把所学知识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在教学完WORD后,就布置学生课后为自己设计一张能反映自己特点的名片,准备在下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上完成设想。在学生学习完浏览因特网和下载信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WORD工具,制作一定主题的电子报刊。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时,可让学生每人给教师写一封信,说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感受。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碰到问题,不断学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的真正目的。这样让学生发现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能够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属于新开课程。课程容量大,任务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学到知识,还要学到学习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练习,更有效的利用课上的时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蓬勃发展。
总之,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也在变。我们只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将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用积极的状态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时而变,因情而作,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起灵活开放、发展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