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情境创设应遵循课堂客观规律,才能锦上添花。
  
  一、创设情境应紧扣课题
  
  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首先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大家才记住了我们。你们说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众口杂言。生1说:“老师有一点胖”。生2:“老师爱穿黑色的裙子”。生3:“老师每天都抹口红。”生4:“老师的脸白白的,圆圆的,胖胖的。”生5:“老师很漂亮,我们都很喜欢您。”……接下来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认识物体。”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的特点与认识物体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本特征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对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本特征的帮助不大,这种离教学内容较远的情境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也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应真实可信
  
  曾经听一位教师教学《加法、减法》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昨天,我们学校召开了运动会,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项目的比赛,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大家都很高兴。运动会上我们班53名同学中有38名參加了项目,有多少人没有参加项目呢?
  我打开教材,发现书中正是要求53—□=38。是数量的巧合呢,还是人为的编造呢?我马上数了数班级人数,并非53人,而是55人。
  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其对学生所产生的潜在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这是为人师者“精心设计”出的“谎言”。
  
  三、创设情境应洋溢童趣
  
  一位老师教学《10的加减法》巩固练习设计“采花蜜”的情境:先在屏幕上投影出一张画有许多蜜蜂在采花的美丽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兴趣;然后给小朋友发写着算式7+3、10-2、10-7、4+6、5+5……的卡片,并给这些小朋友戴上“小蜜蜂”的头饰,表示他们是有任务的“小蜜蜂”。随着《爱劳动》的快乐曲,这些“小蜜蜂”迈着轻盈的舞步“飞”到写有算式结果“花朵”前,面向同学,让大家评议,看哪一只“小蜜蜂”采得又快又好。
  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情境教学设计,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播放一段动画录像或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为学习“助兴”,但这些教学情境的运用能否真正优化师生的教与学呢?“小蜜蜂采花蜜”的热闹活动,其实质也就是一个画等号的过程,只不过这个“=”是“膨化”了的。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情境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或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情境力求直接简洁
  
  一位老师教《认识图形》一课,首先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形,旁边有3个孩子喜爱的动画人物:拉拉、丁丁、小波。教师点击一下屏幕: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平移出一个长方形。
  师:这是什么呢!
  生:拉拉。
  不久,教师又点击一下屏幕: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平移出一个正方形。
  师:这是什么呢?
  生:这是丁丁。
  ……
  教师原意是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结果学习注意力移到了“拉拉”、“丁丁”、“ 小波”等动画人物上。情境不是“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装饰过于华丽,学生的兴趣往往会发生转移。
  
  五、创设情境适量得体
  
  一位老师教学《倍的认识》,设计如下情境:小猴聪聪爱科学研究。最近,它研制出一种果树,不仅能生长出又香又甜的水蜜桃,还可以结出金灿灿的大鸭梨、红红的大柿子、大石榴等水果。丰收的季节到了,聪聪望着满树的累累果实,心想:水果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我应该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于是,它就邀请小兔、小狗、小猪等召开了“丰收联欢会”。联欢会上,聪聪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数量上看,我们这些小伙伴之间有许多倍数关系,如果谁能答出来,我就奖给谁最爱吃的水果。小动物们经过仔细观察,很快数出了各种动物的数目:长颈鹿2只、小狗5只、山羊6只、松鼠7只、刺猬10只、小猪11头、小兔14只。接着小动物们积极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倍数关系。聪聪听了小动物们的回答非常满意,并亲自摘下水果奖给它们。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小动物们到底说出了哪些倍数关系呢?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内容的引入过程看,出现了小猴爱科学研究,小猴研制出一种奇异的果树、果树丰收、小猴召开“丰收联欢会”等等信息,真正的教学内容倍数关系只到最后才得以“出场”。而此前的奇异的果树,美味的果实、热闹的联欢会不能不引起好奇、好玩、好吃的孩子们无限的遐想。如此复杂、丰富的情节,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问题的引入显得繁琐而艰涩。
  作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时效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在新课改课堂中继续得以广泛运用是可以想见的。只要正视问题,客观务实,避免教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效自然不能低估。
  (作者联通:563100贵州省遵义县永乐镇骊龙小学)
其他文献
我认为语文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我常常怀揣着这样的理想,漫步在课堂教学的路上。语文教师面对的是所有的文本,我们应该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然后把它与美好设想转化在对课堂的设计蓝图中。在这种转化、设计时,我一般着眼并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课堂流动“孩子气”    成尚荣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三个儿童走
期刊
一、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根本的目的是建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學改革    (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是课程的创新与发展,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
期刊
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交际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毫无障碍的便利的交际就显得愈来愈重要。内蕴着丰富儒家文化的汉语言、优美动听的普通话对形成一个人的健康人格、精神底蕴和审美的生活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推广普通话在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我国整个高新技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让我讲一个典故:  在《韩非子》一书中“外储说左上”中说: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脱销。齐桓公十
期刊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5日刊登了《山东滨州政策待遇向农村教师倾斜》一文。文章报道:在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上浮一级工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取消“试用期”,自愿到农村任教的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再上浮一级工资,并适当延长工作年限。这是山东省滨州市为解决农村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造成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而出台的重大举措。  笔者认为:政策待遇向农村倾斜值得推广。  上个世纪70年代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了相当一段时间,初中语文新教材实施也完成一轮了,但是由于考试、评价等因素,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依然在课堂教学中缩手缩脚。或穿新鞋走老路,或旧的舍不掉,新的没学会,或追求热闹,新得过了头,语文课堂表现出一些不和谐性,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和谐    1、重知识轻能力  教师讲课时,眼光总是聚焦在类似“这是什么”的层
期刊
数学学习的材料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取,材料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材料的组合要有逻辑联系,根据小学生认知和情感的特点,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    一、以生活經验材料引起有意识注意    课堂教学须选择合适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再体验,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使之直接指向教学内容。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材料:让学生拿出平
期刊
小学高年级数学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思维的宽度与深度,需要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有较全面的提升。尤其是应用题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我们的学生常常滋生畏难情绪,或苦于分析题意,理不清条件;或深陷于隐含条件的查找中,不知如何下手;或思维火花迸发,而不知如何条理,导致主次不清。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拦路虎,学生极易深陷其中,“做题一筐,收获了了”是教师们普遍的认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做了初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的教学自然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新的教育理念,幼儿的早熟等等,这一切新的变化也在不断要求家长和幼儿园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更适合当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现代家庭特点的教育方式。  目前,我们幼儿园一直在探索各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老师们也都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已经形成很多有效的教育模
期刊
“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
期刊
当前,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语文教育的改革虽然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语文教师只盯着升学指挥棒教学,在课堂上把教参内容照本宣科教授给学生,课后则采用题海战术,并美其名曰巩固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种思想培育出来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如何呢?这是不言而喻的。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