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行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了高中体育教学的更新和发展。不过我国高中的体育教学多数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强制式、传授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与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笔者据此阐述如下几点。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使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得到了较好地落实。特别是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得到了学校和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探索和总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达成。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新要求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有一个大的改变。要顺利地完成新课标下的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可重点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组织能力方面考虑,如前所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好项目后,把他们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至两名组长,每节课前制定好练习计划并交教师审阅修改后再交还各项目组实施,练习计划中的准备活动部分由项目组学生轮流负责组织,主项练习则由项目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在开课时提出总的要求后参与其中的一至两个项目组,下课前五分钟由各项目组长进行小结后,教师再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兴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四、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应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并以此让学生学会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选择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思考怎样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等,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目前,在教法上笔者改用激励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学生“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笔者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做出惊讶的表情,在笔者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也跳。
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回复”六个阶段。应该使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目标。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教材和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情感
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广泛地尝试各种体育运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起对体育运动广泛的兴趣。这种参与行为也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体育课堂上的参与行为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课标明确地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传统的观念虽然也承认体育课是实践性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了过多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偏重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强调技术的传授、过于注重体育课的非本质因素(整齐队伍、教材搭配、系统传授等),忽略了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这在我们对体育课的运动密度统计中已经清楚地表现了出来。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在单位课时中的活动时间,在保证学生增进健康的情况下,采用中、小强度的练习内容实施较大密度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活動机会的目的。其次,由于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参与运动的时间就不一定局限在体育课堂内,它可以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例如课外与校外的体育活动,也是我们提倡与鼓励学生进行参与的内容,还有像社区体育活动、俱乐部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广泛地、多途径地参与体育活动和提供可选择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合理考评机制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抗挫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使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得到了较好地落实。特别是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得到了学校和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认真探索和总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达成。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新要求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要有一个大的改变。要顺利地完成新课标下的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可重点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组织能力方面考虑,如前所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好项目后,把他们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确定一至两名组长,每节课前制定好练习计划并交教师审阅修改后再交还各项目组实施,练习计划中的准备活动部分由项目组学生轮流负责组织,主项练习则由项目组长负责组织,教师在开课时提出总的要求后参与其中的一至两个项目组,下课前五分钟由各项目组长进行小结后,教师再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兴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四、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
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应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并以此让学生学会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选择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思考怎样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等,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目前,在教法上笔者改用激励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学生“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笔者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做出惊讶的表情,在笔者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也跳。
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回复”六个阶段。应该使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目标。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教材和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情感
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广泛地尝试各种体育运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起对体育运动广泛的兴趣。这种参与行为也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体育课堂上的参与行为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课标明确地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传统的观念虽然也承认体育课是实践性课程,但是由于受到了过多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过于偏重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强调技术的传授、过于注重体育课的非本质因素(整齐队伍、教材搭配、系统传授等),忽略了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这在我们对体育课的运动密度统计中已经清楚地表现了出来。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在单位课时中的活动时间,在保证学生增进健康的情况下,采用中、小强度的练习内容实施较大密度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活動机会的目的。其次,由于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参与运动的时间就不一定局限在体育课堂内,它可以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例如课外与校外的体育活动,也是我们提倡与鼓励学生进行参与的内容,还有像社区体育活动、俱乐部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广泛地、多途径地参与体育活动和提供可选择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合理考评机制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抗挫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