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开始的阶段,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意义深远。表演性朗读教育能够标准学生的普通话,使学生的朗读具备情感,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现阶段朗读学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尚未有较为系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融合学生表演性朗读的策略,为发展我国教育,笔者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与教育同行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逐步发展至成熟的最开始的阶段。朗读学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门独立学科,与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学生表演性朗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加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运用的意义
学生表演性朗读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直观性。因为表演性朗读依赖朗读者的表情、动作、语言,是朗读者对文字的一种再创造。经过再创造,平面、生硬的文字变得立体化,文字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景象情境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小学生更易理解,其思维也更容易被调动。第二,综合性。相对于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而言,表演性朗读教育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更具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利用该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变换等等,更表达、体验了情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第三,动态性。小学生受自身客观因素制约,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自制力差,对于枯燥的学习更易产生厌倦。表演性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增加了表演环节,声形兼备,利用声形带动情感,更具备“煽动性”以及吸引性,也因此更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更易引发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阶段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利用层层深入的朗读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五点:
(一)选材
表演性朗读注重语言外在的朗读形式,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限,因此朗读工作必须扎根教材。因为表演性朗读与通常的课堂朗读教学常态有所区别,它必须以类似戏剧表演的形式展开,因此它必须有剧本才能进行,也因此,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的时候,需要科学地选择教材资料。就一般情况来说,选材工作包括两方面:第一,选择片段进行表演性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经过教育专家反复商榷,科学性与教育性不容置疑,然而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来进行表演性朗读。课堂教育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尽可能将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教育者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那些能够贯穿课文内容的情节,然后再科学的选择学生对某些片段进行表演性朗读。例如在教授《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时,就可以选择小红军和陈赓对话的部分,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更快速有效的完成了教育的相关任务。第二,选择某篇文章整体进行表演性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有些文章本就截取了原本文章中某一段具备“完整性”的选节,为了不破坏表演性朗读的完整,则可以利用通篇文章表演性朗读的形式讲解该篇文章。另外此方法对那些篇幅较短、蕴含丰富思想,人物形象饱满的文章也非常的适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乌鸦喝水》等等。
(二)安排
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学工作实施之前的有效准备,教育者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落实课堂表演性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要科学地选择教材以外,还应该完成相关的组织工作。从人数角度来说,表演性朗读分为单人表演性朗读和多人表演性朗读两种形式。教育者在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教学的实际要求,例如在落实《小猴子下山》一文教育时,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掰、捧、抱、扛等一系列动词,如果同时表演朗读的学生数量过多,极容易导致教学局面混乱,因此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单人表演朗读,逐一上台表演。至于多人表演行朗读更适合于《一粒种子》、《小萝卜头的故事》等等文章,教育者可以在课上选择与文章内角色数量一样多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
(三)练习
虽然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为了保证表演性朗读能够收获预期效果,教育者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练习形式包括三种:单人练习、结对练习以及小组练习。练习方式的选择基于先前教师的具体安排。
(四)展示
选材、安排、练习三个环节结束之后,将进行学生展示环节,此时学生已经熟悉了课文内容,彼此的默契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展示环节其实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环节,是表演性朗读运用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头能够使整个展示过程变得顺畅,因此教育者应该首选哪些“主动请缨”、具备较强表现欲望的学生带头,如此整个表演过程就会变得更加的自然、放松、有效。
(五)评价
评价环节是表演性朗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利用评价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尽可能的避免在日后朗读过程中“再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學语文课堂中运用学生表演性朗读意义深远,教育者应对之合理运用。另外,小学朗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但是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能过分的追逐成绩,教育应该始终以人为本,寓教于乐。朗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良好感觉,让学生能够在文字表达方面拥有信心和能力。相信通过教育者们的不断努力,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学生表演性朗读教育一定能够获得让人欣慰的成绩,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因此发展的更加迅猛。
参考文献
[1]邱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09:56-57
[2]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73-7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逐步发展至成熟的最开始的阶段。朗读学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门独立学科,与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学生表演性朗读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加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运用的意义
学生表演性朗读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直观性。因为表演性朗读依赖朗读者的表情、动作、语言,是朗读者对文字的一种再创造。经过再创造,平面、生硬的文字变得立体化,文字语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景象情境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小学生更易理解,其思维也更容易被调动。第二,综合性。相对于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而言,表演性朗读教育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更具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利用该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变换等等,更表达、体验了情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第三,动态性。小学生受自身客观因素制约,身体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自制力差,对于枯燥的学习更易产生厌倦。表演性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增加了表演环节,声形兼备,利用声形带动情感,更具备“煽动性”以及吸引性,也因此更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也更易引发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阶段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利用层层深入的朗读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五点:
(一)选材
表演性朗读注重语言外在的朗读形式,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限,因此朗读工作必须扎根教材。因为表演性朗读与通常的课堂朗读教学常态有所区别,它必须以类似戏剧表演的形式展开,因此它必须有剧本才能进行,也因此,教育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的时候,需要科学地选择教材资料。就一般情况来说,选材工作包括两方面:第一,选择片段进行表演性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经过教育专家反复商榷,科学性与教育性不容置疑,然而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用来进行表演性朗读。课堂教育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尽可能将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教育者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那些能够贯穿课文内容的情节,然后再科学的选择学生对某些片段进行表演性朗读。例如在教授《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时,就可以选择小红军和陈赓对话的部分,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更快速有效的完成了教育的相关任务。第二,选择某篇文章整体进行表演性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有些文章本就截取了原本文章中某一段具备“完整性”的选节,为了不破坏表演性朗读的完整,则可以利用通篇文章表演性朗读的形式讲解该篇文章。另外此方法对那些篇幅较短、蕴含丰富思想,人物形象饱满的文章也非常的适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乌鸦喝水》等等。
(二)安排
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学工作实施之前的有效准备,教育者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在落实课堂表演性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要科学地选择教材以外,还应该完成相关的组织工作。从人数角度来说,表演性朗读分为单人表演性朗读和多人表演性朗读两种形式。教育者在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教学的实际要求,例如在落实《小猴子下山》一文教育时,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掰、捧、抱、扛等一系列动词,如果同时表演朗读的学生数量过多,极容易导致教学局面混乱,因此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单人表演朗读,逐一上台表演。至于多人表演行朗读更适合于《一粒种子》、《小萝卜头的故事》等等文章,教育者可以在课上选择与文章内角色数量一样多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
(三)练习
虽然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为了保证表演性朗读能够收获预期效果,教育者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练习形式包括三种:单人练习、结对练习以及小组练习。练习方式的选择基于先前教师的具体安排。
(四)展示
选材、安排、练习三个环节结束之后,将进行学生展示环节,此时学生已经熟悉了课文内容,彼此的默契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展示环节其实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环节,是表演性朗读运用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头能够使整个展示过程变得顺畅,因此教育者应该首选哪些“主动请缨”、具备较强表现欲望的学生带头,如此整个表演过程就会变得更加的自然、放松、有效。
(五)评价
评价环节是表演性朗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利用评价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尽可能的避免在日后朗读过程中“再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學语文课堂中运用学生表演性朗读意义深远,教育者应对之合理运用。另外,小学朗读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但是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能过分的追逐成绩,教育应该始终以人为本,寓教于乐。朗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良好感觉,让学生能够在文字表达方面拥有信心和能力。相信通过教育者们的不断努力,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学生表演性朗读教育一定能够获得让人欣慰的成绩,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因此发展的更加迅猛。
参考文献
[1]邱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09:56-57
[2]于龙.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