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其他课程不同,化学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而近年来,随着“生本主义”的推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一个重点和难点。探究性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活动,将生活化素材引入化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生活化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素材;探究活动
与初中其他课程不同,化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活动较多。但在传统的化学探究活动中,由于实验的条件较为苛刻,又多为纯粹的化学实验,学生无法洞察实验与现实的联系,容易产生“此实验无用”的想法,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不高。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化学不应该与现实脱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一、紧跟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性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设置的,它以学生兴趣为推动力,相比传统的实验活动,探究性活动课前导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优秀的、结合热点的、生活化的课前引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探究活动的步骤、意义和注意事项,对于之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中,教师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可以用近期视频网站热门的《单挑荒野》中求生专家埃德钻木取火的視频制作微课,通过生活中不少人感兴趣的视频告诉学生人类第一次燃烧物体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燃烧都需要些什么条件。而学生可以通过热门视频的内容提取一些燃烧的必要条件:温度(摩擦生热)、燃料(足够干的草)。这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那么燃烧还有什么条件呢?需要大家一起探讨,一起为埃德稳定地生火出谋划策。”随后,可以分发酒精灯等试验材料,让学生分成小组,就燃烧的条件做探究性试验。这样,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视频,构建生活化场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为下面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生活化探究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试验室。实验器材的短缺导致在探究活动中,实践往往以教师为主,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探究性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又因为实验器材种类有限,所以大多数知识点无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这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而将生活化的素材引入化学探究教学,不仅仅能为偏远地区提供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材料,也能将探究性学习推广到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辨别物质的化学元素”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巧用生活化素材,将生活中常见的不锈钢饭盒、水、木头、甚至是无形的空气作为素材,让学生分成小组,分辨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且布置任务让学生分辨其主要成分是由原子构成还是由分子构成,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堂以外,在校园中分析所看见的每一件事物。这样,将生活中的多种事物作为活动素材,学生可以对身边的每件事物进行分析,突破实验室的材料限制,也为设施不完善地区学校提供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也能在更多的课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从实践中诞生,最终的目的也是运用于实践,可以说,任何阶段的化学教学都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实践中,教师只是在实验室刻板地组织实验,容易让学生产生“化学只存在于实验室”的错觉。实际上,初中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素材,能让学生把握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现实中。
如在“常见的酸与碱”这一知识点,在课程引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如柠檬、醋等,让学生对酸性物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学生探究阶段,可以让学生做用水壶煮醋的实验,通过水壶中水垢变少甚至消失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酸性物质的反应过程,还能让学生学习一个生活小妙招。最后,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常见的酸、常见的碱、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妙用。这样,教师通过生活化素材和场景的应用,紧密联系现实,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酸和碱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探究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契合化学学科特色和新的教学思想。在活动导入阶段引入生活化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素材,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强化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革新原有的实践方法,在化学探究活动的每个阶段引入生活化素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让化学这门学科在每个学生心中播种开花。
参考文献:
[1]魏丽英.浅谈生活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63.
[2]刘振中.合理运用影视素材优化初中化学教学[J].甘肃教育,2017(11):114.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素材;探究活动
与初中其他课程不同,化学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活动较多。但在传统的化学探究活动中,由于实验的条件较为苛刻,又多为纯粹的化学实验,学生无法洞察实验与现实的联系,容易产生“此实验无用”的想法,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不高。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化学不应该与现实脱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掌握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一、紧跟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性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设置的,它以学生兴趣为推动力,相比传统的实验活动,探究性活动课前导学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优秀的、结合热点的、生活化的课前引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探究活动的步骤、意义和注意事项,对于之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这一节中,教师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时,可以用近期视频网站热门的《单挑荒野》中求生专家埃德钻木取火的視频制作微课,通过生活中不少人感兴趣的视频告诉学生人类第一次燃烧物体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燃烧都需要些什么条件。而学生可以通过热门视频的内容提取一些燃烧的必要条件:温度(摩擦生热)、燃料(足够干的草)。这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那么燃烧还有什么条件呢?需要大家一起探讨,一起为埃德稳定地生火出谋划策。”随后,可以分发酒精灯等试验材料,让学生分成小组,就燃烧的条件做探究性试验。这样,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视频,构建生活化场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为下面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生活化探究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试验室。实验器材的短缺导致在探究活动中,实践往往以教师为主,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探究性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又因为实验器材种类有限,所以大多数知识点无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这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而将生活化的素材引入化学探究教学,不仅仅能为偏远地区提供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材料,也能将探究性学习推广到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辨别物质的化学元素”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巧用生活化素材,将生活中常见的不锈钢饭盒、水、木头、甚至是无形的空气作为素材,让学生分成小组,分辨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且布置任务让学生分辨其主要成分是由原子构成还是由分子构成,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堂以外,在校园中分析所看见的每一件事物。这样,将生活中的多种事物作为活动素材,学生可以对身边的每件事物进行分析,突破实验室的材料限制,也为设施不完善地区学校提供的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也能在更多的课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从实践中诞生,最终的目的也是运用于实践,可以说,任何阶段的化学教学都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实践中,教师只是在实验室刻板地组织实验,容易让学生产生“化学只存在于实验室”的错觉。实际上,初中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化学探究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素材,能让学生把握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能更好地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现实中。
如在“常见的酸与碱”这一知识点,在课程引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如柠檬、醋等,让学生对酸性物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学生探究阶段,可以让学生做用水壶煮醋的实验,通过水壶中水垢变少甚至消失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观察到酸性物质的反应过程,还能让学生学习一个生活小妙招。最后,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常见的酸、常见的碱、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妙用。这样,教师通过生活化素材和场景的应用,紧密联系现实,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酸和碱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探究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契合化学学科特色和新的教学思想。在活动导入阶段引入生活化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素材,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强化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革新原有的实践方法,在化学探究活动的每个阶段引入生活化素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让化学这门学科在每个学生心中播种开花。
参考文献:
[1]魏丽英.浅谈生活素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63.
[2]刘振中.合理运用影视素材优化初中化学教学[J].甘肃教育,2017(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