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懂你的孩子:唤醒潜能的秘密》这本书,苏明进老师正是用心打造了一把把探询孩子内心的“金钥匙”,开启了每个孩子的心扉,让蕴藏在孩子心里的潜能发挥出来。
关键词:方法;沟通;对话
苏老师在书中写道:“每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独一无二而珍贵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我们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他们自己的优秀,并且激励他们好好发挥,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未来!”然而,要读懂每一颗童心,打开每一个心结,何其容易?书中五十个精彩的小故事,显现了苏老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孩子,以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帮助、教育孩子,最终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
一、懂孩子,要热爱孩子,爱要有方法
苏老师有很多小招数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比如“爱的小叮咛”卡片;在粗心孩子的手心写下“我要认真”;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孩子进行优点大轰炸;让孩子们轮流当笑话值日生……因为对孩子的真爱,他对孩子的“惩罚”也那么受孩子们的欢迎。让孩子“不要急着把错误擦掉”以免浪费了“错误”这样极好的学习资源;班级的“乖乖椅”等等。其实我们教室中也有“乖乖椅”这样只供后进生坐的位子,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保证这名学生不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这个座位与其他座位区分开来,在老师及孩子的眼中,那是“不良分子”的专座,会受到另眼相待。但苏老师的“乖乖椅”却最受孩子们欢迎,他们喜欢坐在那里帮老师许多小忙,还能和老师谈心,有时想换一个同学来,他都不愿意。
苏老师尊重孩子的“童言无忌”,保护孩子的“异想天开”,理解孩子的“盲目过错”,一切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在老师面前能畅所欲言,勇敢地展示自己或主動承认错误。“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自然会主动去学习,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曾有一段时间,我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学生会将当天学的知识巩固得更好,星期天更甚。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根本不买你的账,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对我也不那么喜欢了。吸取这个教训后,我一般作业布置得不多,而且提前给学生讲明:平日最多布置十个题,请大家监督。这样学生特别喜欢写作业。可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这应该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会遇到的,学生在列式解答应用题之后,还要书写最后一个步骤——答句,这道题目才算完整做好。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答句时,能省几个字则省几个,巴不得只写一个得数,任凭我怎么强调也不行。我只得退一步,在课堂上宣布——“家庭作业可以不写答句,但考试一定不能不写”。学生高兴地欢呼起来。这一招特别奏效,孩子们不但特别喜欢做应用题,而且实践证明,大的考试没有学生会漏写,家庭作业不写答句并没有负面的影响,反而因老师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懂孩子,要与孩子“深层沟通”,与内心对话
苏老师运用自己和孩子之间沟通的经验告诉我们,若有时我们和孩子沟通无果,一般就是因为我们只进入孩子心灵的表面,根本没打开孩子的心门,所以他们才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神态或者吊儿郎当的神气来和我们作对。若我们和孩子说话时看着孩子的眼睛,注意他的表情,很真诚地说着自己的感受,若发现孩子眼中的诚恳和柔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和孩子沟通的深层,孩子会敞开心扉和你倾心交流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转变孩子,的确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唯有老师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不放弃一个孩子”。我班王×,从开学初便是我比较上心的学生,因为分班时他是所在班级的最后一名学生。这个孩子不善表达,你与他交流,他的表情木木的。每天早晨,他到校总是特别早,于是我就叫到眼前,找几个题给他做,不求多,会了就行,就表扬。长久下来,他的表情有了些许的变化,有时甚至会微微笑了。课堂上,我发现只要我布置下来的题,他总是闷着头一直做下去,不像有的孩子,做个小动作,耍个懒等,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王×表达能力较差,有时做对了的题,交流时却支支吾吾、言不达意,我便经常提问他,帮助他将思路理清。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已不再是班级的后几名,而是优良的孩子了。从他身上,我能体会到苏老师所发现的——“孩子眼中的诚恳和柔软”的那种感觉,我触到了他心中的弦。
是啊,搭建一座与孩子心灵相约的桥梁吧!我要做一个“懂”孩子的老师,希望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有一天它在历经风雨后,终将开花。
编辑 赵飞飞
关键词:方法;沟通;对话
苏老师在书中写道:“每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独一无二而珍贵的,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最优秀的地方,我们大人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看见他们自己的优秀,并且激励他们好好发挥,让他们走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未来!”然而,要读懂每一颗童心,打开每一个心结,何其容易?书中五十个精彩的小故事,显现了苏老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孩子,以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帮助、教育孩子,最终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
一、懂孩子,要热爱孩子,爱要有方法
苏老师有很多小招数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比如“爱的小叮咛”卡片;在粗心孩子的手心写下“我要认真”;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孩子进行优点大轰炸;让孩子们轮流当笑话值日生……因为对孩子的真爱,他对孩子的“惩罚”也那么受孩子们的欢迎。让孩子“不要急着把错误擦掉”以免浪费了“错误”这样极好的学习资源;班级的“乖乖椅”等等。其实我们教室中也有“乖乖椅”这样只供后进生坐的位子,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保证这名学生不会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这个座位与其他座位区分开来,在老师及孩子的眼中,那是“不良分子”的专座,会受到另眼相待。但苏老师的“乖乖椅”却最受孩子们欢迎,他们喜欢坐在那里帮老师许多小忙,还能和老师谈心,有时想换一个同学来,他都不愿意。
苏老师尊重孩子的“童言无忌”,保护孩子的“异想天开”,理解孩子的“盲目过错”,一切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在老师面前能畅所欲言,勇敢地展示自己或主動承认错误。“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自然会主动去学习,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曾有一段时间,我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学生会将当天学的知识巩固得更好,星期天更甚。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根本不买你的账,对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对我也不那么喜欢了。吸取这个教训后,我一般作业布置得不多,而且提前给学生讲明:平日最多布置十个题,请大家监督。这样学生特别喜欢写作业。可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这应该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会遇到的,学生在列式解答应用题之后,还要书写最后一个步骤——答句,这道题目才算完整做好。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答句时,能省几个字则省几个,巴不得只写一个得数,任凭我怎么强调也不行。我只得退一步,在课堂上宣布——“家庭作业可以不写答句,但考试一定不能不写”。学生高兴地欢呼起来。这一招特别奏效,孩子们不但特别喜欢做应用题,而且实践证明,大的考试没有学生会漏写,家庭作业不写答句并没有负面的影响,反而因老师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懂孩子,要与孩子“深层沟通”,与内心对话
苏老师运用自己和孩子之间沟通的经验告诉我们,若有时我们和孩子沟通无果,一般就是因为我们只进入孩子心灵的表面,根本没打开孩子的心门,所以他们才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神态或者吊儿郎当的神气来和我们作对。若我们和孩子说话时看着孩子的眼睛,注意他的表情,很真诚地说着自己的感受,若发现孩子眼中的诚恳和柔软,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和孩子沟通的深层,孩子会敞开心扉和你倾心交流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转变孩子,的确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唯有老师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深入到孩子们的内心,这就是我们教师要做到的“不放弃一个孩子”。我班王×,从开学初便是我比较上心的学生,因为分班时他是所在班级的最后一名学生。这个孩子不善表达,你与他交流,他的表情木木的。每天早晨,他到校总是特别早,于是我就叫到眼前,找几个题给他做,不求多,会了就行,就表扬。长久下来,他的表情有了些许的变化,有时甚至会微微笑了。课堂上,我发现只要我布置下来的题,他总是闷着头一直做下去,不像有的孩子,做个小动作,耍个懒等,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王×表达能力较差,有时做对了的题,交流时却支支吾吾、言不达意,我便经常提问他,帮助他将思路理清。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已不再是班级的后几名,而是优良的孩子了。从他身上,我能体会到苏老师所发现的——“孩子眼中的诚恳和柔软”的那种感觉,我触到了他心中的弦。
是啊,搭建一座与孩子心灵相约的桥梁吧!我要做一个“懂”孩子的老师,希望能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有一天它在历经风雨后,终将开花。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