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授课模式普遍缺乏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存在较大的桎梏,课堂模式单一,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千篇一律,缺乏长足进步。因此,如何改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一系列可行措施,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属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一个了解和积累的过程,是对以后深化学习的一个重要过渡。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才能在以后更加复杂的化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反应。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与研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进一步促进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创新思维的主要方面
  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务必找准方向,重点把握,有内容的具体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1.1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想学生具备自主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只有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学习愿望,对新的未知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有了想要创新的意识,才能够做出行动。比如在了解了大气构成的成分,都具有哪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或是物质具有怎样的重要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思考若是缺乏某些元素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大气污染等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的到底是空气中的何种成分,在人体内主要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学会自己主动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加深已学知识的印象的重要方式。
  1.2创新情感的激发
  现有的教学设备都还是比较先进,多媒体的教学环境绝大部分学校都已经配备。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老师单一的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转变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文并茂,甚至于动画等视频资源的形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授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之处,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深度学习的积极性。
  1.3个性思维的发挥
  高中化学实验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一些基本操作,对实际现象的一种解读。因此,可以充分让学生们自主发挥,根据每个人思维模式的不一样,个性的迥异,设计不同的操作流程,进行大胆的尝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思维能力。教师务必在课堂当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一方式有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时提出的问题相当的荒谬,实验过程或是步骤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有自我探索的过程,体会化学实验的奥妙与神奇,有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解放。
  2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2.1重点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并进行深化与加强持久性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注意力,课堂效率都非常有限。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就更需要教师能够做到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重点介绍,着重培养。通过更多有意思的活动或是创新的授课方式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在化学学习的时间和深度。另外可以培养不同学生的长处,发掘每个人都有可能的优势,重点培养,形成个性鲜明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的化学知识领域拥有更多的长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和优越感。那么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对化学学习抱有更大的创新意识,拥有更强烈的求知欲,促进高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反馈,获得更加满意的成绩。这也是对于以后在高中或是大学的化学学习中打下坚固的基础。
  2.2创新课堂授课模式,增加实验教学
  更多化学现象的解读需要实验的辅助,做实验不仅能够更加直接直白地向学生解答化学的奥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促进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化学学习的印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化学实验同时也是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在实验中学生激起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力更加持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都可以得到锻炼。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纠正学生出错之处,加深他们学习的印象。对表现优异者进行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
  2.3轻松课堂氛围的创建
  教师要不断改善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死板与一层不变的课堂授课氛围,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因此要在课堂中不断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多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形成自我提问、自我解答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样一种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有趣与生动,促进学生的课堂效率。
  2.4多多设置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化学知识的讲授不免存在一些空洞的理论,离实际生活的距离比较遥远,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给学生创造或是引导学生对一定的化学情境进行合理的想象,在特定的化学情境中展开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于有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但是平时我们并没有发现它、重视它。因此,通过教师的提示与情境的分析创建,进一步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多多发现化学在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2.5科技活动的参与展开
  现在各大城市都设有大型的科技馆,并经常展开诸多的科技活动,让学生在更加浓厚的科技馆中或是科技活动中更直接的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与同龄的小伙伴一起思考化学与科技的奥秘,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用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承担者最大的责任与义务,怎样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思维,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是促进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拥有更好的潜质,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过渡。
  参考文献:
  [1]陈金中,张传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J].沙棘(教育纵横),2010,(10):11.
  [2]王秀娟.试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218-219.
  [3]黄立军.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8,(19):164.
其他文献
摘 要:作文是中高考语文测试中的“压轴戏”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难啃的骨头。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中学语文教研员经历,深感灵感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从前人那里学习、借鉴,为灵感的获得进行必要的积累。同时,教师也要在作文训练中为学生灵感的“薄发”营造气氛,提供条件,作文题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关键
摘 要: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究其原因,就是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材,总是机械讲解、记忆等,久而久之,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简单介绍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兴趣  梁启超在给女儿梁思庄写信时曾提到:“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如果对某一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会积极地
摘 要: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快速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大幅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力;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中的新问题及处理数学问题的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
摘 要: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与以前的思想政治相比, 它的主要特点是淡化了教材知识体系,强化了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突出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和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主要形象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推动者和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促进者。那么,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才能把它上好呢?  关键词:思品;学生;兴趣  思
摘 要:《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做,李毓秀一生只考中了秀才,是个教书先生,《训蒙文》是他根据自己的教书实际经验编写的一本儿童蒙学读物。后来,这部书被清朝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全书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韵文形式,分五部分编
摘 要: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小学数学教学也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教师要想扩展教学空间,就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创新性思维中处理数学问题,突破自身意识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叙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记叙文的结构、教学等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一、记叙文的结构  1.开头和结尾  记叙文开头常用的方法:  概述内容,提示要点——使读者对整个事件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捞铁牛》。  先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