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刚到上海的时候,便被这拥挤不堪的车厢所迫而叫苦不迭,但是看着一个个年青的学子们在座位上还拿着英语笔记本边读边划的劲头,心里不由得对这个城市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
后来想起来,那只不过是对一种由衷的文化情结刚刚了解的起始。
上海的公交车次之多恐怕是全中国城市里数一数二的。
而车上的所有东西,这衣着百态的人,时尚流行的音乐,被捧在眼皮底下的各种报刊杂志,那一口地道流利的属于吴方言之一的上海话,还有流露在每个人眉宇眼神间的“生活百态”……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的组成了这片土地上几百年历史所积聚起来的特有的东西——上海文化。
我工作的地方在闸北,由于学习或其他的缘故,我时常要到长宁和虹桥那一带去,因此乘坐公交车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不过我却喜爱吃这顿素味的便饭;想一想,用一双略带欣赏的眼神和陶醉的心态,观摩着这车厢里每一个男男女女无声的表演,从头到脚,从脚到头,比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过瘾地,完全沉醉在这美丑交杂的电影里,而每一个人都是戏的主角,又是别人的欣赏者。因为每一个人便代表着一种文化。
不说其他的,单说这穿的衣服吧,现世百花齐放的服饰文化,网罗古今中外的著名商标,莫不反映在这川流不息的公交车里的人群里,传统的,流行的,古典的,时尚前卫的,高雅复古的,朴素淡雅的……汇集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风景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又在楼上看着你。没错的,每一个人都彼此用眼睛观摩着,各自欣赏着,又各自体验各自排斥各自吸引着其他人所带着的都市文化,从花花如野的衣着到喜忧笑闲的神态,从亲人朋友间的家常谈话到客户商人间的谈判协商,还有一对对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正在热恋中的恋人们的打情骂俏,甚至连那从丰满高耸的双乳、纤纤柳腰到白皙细长的大腿总露出那么一点点诱惑的性感也堂而皇之地成了大多数女性所追求的一种美。美是没有门户之见的。然而也不乏穿着学生装,扮着娃娃头的学生模样的人,甚至连那五六十年代才有的咔叽布做的衣服在这短短的车厢里也能找到它生存的领地。
除了衣服,再看着这五花八门人头上的发型也是另外一种陶醉。那显示着富有和阔气的金黄色的鬈曲的烫发;那显示着纯洁与天真的山羊辫;那显示着超凡不群气质飘逸的乌黑长发;显示着成熟与稳重的事业有成型的短平头;显示着传统与遵循的三七开或四六式的青年头;还有那些最近才兴起的“爆炸丝”、“飞机头”……也充斥在这人群里,充当着另一类文化的代表。
此外,还有衣服、头发之外的很多东西,造型各异的挂在男人腰上女人脖上的七彩斑斓的手机,多媒体移动电视里闪动的各色新闻和五花八门的广告,操着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手势的洋人本地人外地人,爱漂亮的女人们脸上各异的装饰和身上各异的打扮,偶尔还有几个服饰新奇的少数民族被夹在里面……这所有的东西融会在一个车厢里的效果,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个性,那么多彩多姿,始终令人眼花缭乱般地新鲜和刺激。人生中的每一天若都有那么一刻能舒服地坐在这反传统的“百花齐放”的车厢里看这一幕幕的风景,也委实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没有偏见,没有闲言,更不用担心有任何流言蜚语的人身攻击,这里是传统、非传统与反传统并存的舞台,没有一个女人会笑话男人留长发,也没有一个男人会笑话女人剃着光头。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一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用不着任何人去指手画脚,去交头接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去考虑。
每一天的每一刻,这辆车就这样跑着,载着这一车厢沉重而具有传染性的特色文化永不停息地跑着,穿梭在繁忙的大街小巷里流水般的跑着,于是和这城市一起交织成了一种只在这片土地才有的东西——上海文化。
我徜徉在这大众文化海洋里,欣赏着,陶醉着。
如同爱上自己的心上人一样,彻底爱上了这辆跑着公交车。
后来想起来,那只不过是对一种由衷的文化情结刚刚了解的起始。
上海的公交车次之多恐怕是全中国城市里数一数二的。
而车上的所有东西,这衣着百态的人,时尚流行的音乐,被捧在眼皮底下的各种报刊杂志,那一口地道流利的属于吴方言之一的上海话,还有流露在每个人眉宇眼神间的“生活百态”……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的组成了这片土地上几百年历史所积聚起来的特有的东西——上海文化。
我工作的地方在闸北,由于学习或其他的缘故,我时常要到长宁和虹桥那一带去,因此乘坐公交车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不过我却喜爱吃这顿素味的便饭;想一想,用一双略带欣赏的眼神和陶醉的心态,观摩着这车厢里每一个男男女女无声的表演,从头到脚,从脚到头,比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过瘾地,完全沉醉在这美丑交杂的电影里,而每一个人都是戏的主角,又是别人的欣赏者。因为每一个人便代表着一种文化。
不说其他的,单说这穿的衣服吧,现世百花齐放的服饰文化,网罗古今中外的著名商标,莫不反映在这川流不息的公交车里的人群里,传统的,流行的,古典的,时尚前卫的,高雅复古的,朴素淡雅的……汇集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风景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又在楼上看着你。没错的,每一个人都彼此用眼睛观摩着,各自欣赏着,又各自体验各自排斥各自吸引着其他人所带着的都市文化,从花花如野的衣着到喜忧笑闲的神态,从亲人朋友间的家常谈话到客户商人间的谈判协商,还有一对对勾肩搭背卿卿我我正在热恋中的恋人们的打情骂俏,甚至连那从丰满高耸的双乳、纤纤柳腰到白皙细长的大腿总露出那么一点点诱惑的性感也堂而皇之地成了大多数女性所追求的一种美。美是没有门户之见的。然而也不乏穿着学生装,扮着娃娃头的学生模样的人,甚至连那五六十年代才有的咔叽布做的衣服在这短短的车厢里也能找到它生存的领地。
除了衣服,再看着这五花八门人头上的发型也是另外一种陶醉。那显示着富有和阔气的金黄色的鬈曲的烫发;那显示着纯洁与天真的山羊辫;那显示着超凡不群气质飘逸的乌黑长发;显示着成熟与稳重的事业有成型的短平头;显示着传统与遵循的三七开或四六式的青年头;还有那些最近才兴起的“爆炸丝”、“飞机头”……也充斥在这人群里,充当着另一类文化的代表。
此外,还有衣服、头发之外的很多东西,造型各异的挂在男人腰上女人脖上的七彩斑斓的手机,多媒体移动电视里闪动的各色新闻和五花八门的广告,操着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手势的洋人本地人外地人,爱漂亮的女人们脸上各异的装饰和身上各异的打扮,偶尔还有几个服饰新奇的少数民族被夹在里面……这所有的东西融会在一个车厢里的效果,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个性,那么多彩多姿,始终令人眼花缭乱般地新鲜和刺激。人生中的每一天若都有那么一刻能舒服地坐在这反传统的“百花齐放”的车厢里看这一幕幕的风景,也委实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没有偏见,没有闲言,更不用担心有任何流言蜚语的人身攻击,这里是传统、非传统与反传统并存的舞台,没有一个女人会笑话男人留长发,也没有一个男人会笑话女人剃着光头。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一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用不着任何人去指手画脚,去交头接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去考虑。
每一天的每一刻,这辆车就这样跑着,载着这一车厢沉重而具有传染性的特色文化永不停息地跑着,穿梭在繁忙的大街小巷里流水般的跑着,于是和这城市一起交织成了一种只在这片土地才有的东西——上海文化。
我徜徉在这大众文化海洋里,欣赏着,陶醉着。
如同爱上自己的心上人一样,彻底爱上了这辆跑着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