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一行总关情“感恩教育”系列主题班会设计案例之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启动】
  针对如今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留守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比例较大,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随意乱花钱,不懂节约,不知体贴、孝敬父母,更有甚者顶撞父母、老师,娇横任性,厌学、不知道感恩等现象与行为。我以“一言一行总关情”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作为班主任工作切入点,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唤醒孩子们的感恩父母的情怀。
  【竞赛激情】
  先让学习委员在周一的班会课上进行3分钟感恩演讲,再划分四个小组,通过竞赛形式,设置若干个与感恩父母有关的抢答题进行抢答。以此,调节气氛,激发兴趣。
  先设置6个抢答题切入正课。
  (班长:准备好,请听题)
  1.急转弯:有一手语歌曲与感恩有关,请问歌名叫什么?(感恩的心)
  2.谁知道每年十一月份的第四周的星期四是西方的一个什么重要节日?(感恩节)
  3.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感恩的传统名句叫什么?(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我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竞争,学会生存的人都有哪些? 板书:(只板书“父母、老师”)
  5.这些关心我们的人,特别是父母、老师他们默默无私奉献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能回报他们的是什么? 板書:(在“爱”→←“感恩”)
  6.如果用几个高度概括的词语去形容这种爱,应该是哪些词语?板书:伟大、无私、纯洁、真诚。
  【故事动心】
  师:为什么父爱母爱这么伟大、纯洁、真诚?下面同学们就用平静的心听老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报纸报导了我国南方某地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泥石流吞没了一个小山村……当救援人员救援时循着哭声扒开泥土,刨开屋顶时,竟发现了一个光着身子的两三岁的小女孩竟然奇迹般地活着。救援人员赶紧把小女孩抱出来,可她死活不肯,边用小手指边哭叫起来“妈妈……!”救援人员这才发现下面隐约露出一双泥手,边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仿佛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像……女人竟是一个盲人,身体已僵硬,而在她的身下,又刨出一个昂首挺立的男人,女人竟站在这个男人的肩上,不难想像,小女孩是被她父亲支撑着母亲,母亲双手举起她,才奇迹般地成为这场泥石流中唯一的幸存者!(展示一组母爱照片)
  故事二:(同时播放视沙画频材料:父爱如山)
  接下来,我们一同再听另外一个故事:《感恩的心》故事。
  ……一个哑巴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同学们,当你们听完、看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是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十五岁成人,经历了六千五百七十个日日夜夜,你们摔倒过、哭泣过、偷懒过、生病过、做错过等,这个时候,扶起你们的是父母,为你们擦干眼泪的是父母,最心疼你们的是父母,最包容你们的是父母,最揪心的是父母,最苦最累的还是父母!
  可是,平日里,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母亲的生日不知道,却很少有忘记自己过生日向家里要钱。遇到一点事,动不动就会发脾气,使性子,甚至有时对父母大呼小叫,丝毫不顾家长的感受,让父母伤心。
  【情溢于言】
  写一个片段作文《三十年后的父母》(配乐:歌曲《时间都去哪了》) 选几个同学的片段作文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岁月之河如此这样静静的流淌着,流逝了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时光的年轮不经意间增加了一圈又一圈。蓦然回首,发现人生的旅途自己已走了一大半,蓦然回首,突然感到,一直令我牵念放心不下的父母,是那么令我迫不及待的想为他们多做点什么!因为他们真的老了!很多事情还没来得及感受,没来得及实现,很多事情我做的还不够完美的时候,他们却已经步履蹒跚,眼花发白了。时光就这样夺走了他们曾经的年轻,留给我的是心疼的看着他们一天天的老去,而我却无法换回他们的年轻。
  【情动致行】
  观看北大才女王帆在《我是演说家第二季》的励志演讲:做一个怎样的子女。
  王帆在演讲中说,子女对父母,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同学们:趁我们的父母尚未老去,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下面全班学生齐声朗诵:清华附中的及教师赵谦翔老师的诗歌。
  (作者赵谦翔是清华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这首写给学生的长诗公开以后,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他让我们思考:当今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学生,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应该如何体谅、理解、回报家长、老师和社会……)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主播的思维模式和播讲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自媒体以及线上线下双向发展的广播电视对于新型传媒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媒介环境的变革也要求我们对播音人才的创新培养。新闻人才的培养在高校,而在培养播音人才的新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形式也应该日益完善,教学过程与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从基础的思维培养逐步实现到全媒体实践。  一、满足数据新闻需求的新型思维  (一)受众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介入,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和结构,使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获得了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有效地改进了教育学的活动方式,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
期刊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解决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學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去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有了这样的课堂环境,学生往往就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
期刊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手段,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声音、图象、动画及景象相结合,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中学习语言。总体来说,多媒体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诸多好处。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图象丰富,给学生美的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处于成长中的孩童也是如此。在语言类学习的课中穿插一
期刊
一、“生活”就是教育的理论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
期刊
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时代要求我们教育要培养创作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3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
期刊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富的载体,中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既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果教会学生掌握了“文言”,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把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文言文课堂教学必须走合作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一、巧导入,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期刊
现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感觉无话可写,写不具体,就像超短裙,或者假话连篇。而造成这些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的作文教学定位不准,要求过高有很大关系。  让我们来看看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是怎样阐述的,首先对习作的性质做了明确的定义: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提法的改变表明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并且《课程标准》对习作要求、习作数量、习作体裁、习作类
期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意识,“要愿意用”;学习多媒体应用技术,“要用心学”;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要学会用”。  一、“要愿意用”:作为一名教师有拥有把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一)应用多媒体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在培育孩子的问题上,幼儿园和家庭同样重要,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做好幼儿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实践证明,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及畅通的通道。  (一)家园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