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对语文的要求也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比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高,随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深的要求。不仅如此,中学教学中,作文作为一个侧重考察表达和书写能力的板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的探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素质。
   下面,我们就从中学作文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两方面来谈一下中学的作文教学吧!
   一、中学作文的教学现状
   1.作文教学观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还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中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只有分数才能代表一切,因此,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取得高分,根本没有在乎到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所以,学生面对作文的时候,感觉到的只是沉重的负担,而不是表达和倾诉的乐趣。
   2.作文练习方式陈旧
   在学生们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教师用的大部分都是命题作文或者是运用一个话题让学生来写相关的作文。这些题目很多都提不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这些题目中,有些是按照课本里面的学习园地来出的,有些是按照练习题上来出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作文题目距离学生时代的生活久远,有的作文题目则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写起来当然会困难重重或者干涩无比。面对教师布置下的类似的作文题目,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变得索然无味。
   3.作文批改方式落后
   教师修改作文的方式,大多是收上作文本,评出甲乙丙丁的级别或者评上分数,然后再给学生写上几句评语就发给了学生。这样评出的作文,让学生只能得到一个笼统的认识,对哪方面进行提高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且,在教学工作中有些老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甚至会让学生帮忙批改作文,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得不到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提高更加无从谈起,所以,这样的修改方式陈旧、落后,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益处不大。
   二、改变作文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写作来说,尤其如此。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曾经有因为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废寝忘食而不弃纸笔的,也有通宵达旦,奋笔疾书到深夜的。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只有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才能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文的写作中去。而激发学生的倾诉欲望和写作兴趣靠的是灵感,这灵感,是很多人不易捕捉到的,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有捕捉灵感的能力,捕捉灵感的兴趣。当学生带着捕捉来的灵感来兴趣盎然地进行写作的时候,作文课就变成了一节节生动、活泼、有趣的情感体验。
   另外,作文题目的设置也非常关键,就像凤凰的尾巴一样,引入注意之后,就容易调动学生写作的细胞。教师应该多给学生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这些作文题目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要是他们的头脑中能够考虑或者幻想到的。他们只有对所写作的作文题目感兴趣了,写起作文来,灵感才能如同泉水一样流之笔尖了。
   2.积累写作素材,厚积薄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再巧手的厨师也做不出一顿没有米的饭菜。这句话放在作文教学中,就让我们意识到写作材料的可贵。只有有了丰富的材料,才能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菜肴。那么写作的材料从何处来呢?首先,写作材料可以从书上来,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美丽的文章,就要多读历代名家优美的篇章。在那里,都是文采的精华所在,多读这些材料,不但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充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能把这些资料消化吸收,变为自己所有。当你读了很多书之后,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旁征博引,都不在话下了。另外,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勤观察,勤思考,切忌不要偷懒,可以每天写一篇生活日记,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者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用自己的话描写出来,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学生的底子就会变得深厚了。
   3.丰富批改作文的方式,做到行之有效
   (1)教师批改为主,学生批改为辅
   教师给学生一个适当的分数,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交给学生互改,学生之间按照教师提供的方式来进行批改对方的作文,指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同时吸取别人作文中的长处,做到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学生修改作文,展示优秀作品
   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双重修改之后,学生能够自己进行改正,教师从作文本中挑选出写得好的学生,让他们在班上朗读,从朗读中吸取别人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话语,得到深刻的营养。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文教学活动的提高,需要老师、学生做出各方面的努力来进行,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作文课充满真情实感,并且文采飞扬。
其他文献
一、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性质及课程目标优化   新课程改革,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渐渐靠拢的大势,表达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愿望。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由“唯工具论”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   新课改课程目标的优化,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期刊
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除了要选准立意的角度,明确作者的褒贬态度,更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热度。高考本身历来就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热点话题,语文社会现实联系又最为密切,语文高考不会局限于书斋,局限于纸上谈兵,而是力求沟通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主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考生实际,这一倾向表现在选题上,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事件。   纵观2014年全国18道高考作文命题,全是
期刊
每个学校和老师都应该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但目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我们的师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真真实实从追求课堂有效教学做起,让我们的老师从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或技术做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   第一,灵活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无论语文知识是通
期刊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期刊
新课程理论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学案教学”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实现了教案学案一体化。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设计,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得到滋养和熏陶,奠定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因此,将诵读古诗文与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
期刊
一提到作文,老师学生都头疼。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爱写作文,绝大多数老师也是怕教作文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就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 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面对这个“老大难”,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做过类似的训练: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对学生进行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等写作技巧片段训练,目的就是让
期刊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将这些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并按需要配上声音,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如今,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并以其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但是,多媒体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亟待改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新课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模式,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
期刊
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群体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一、优化组合为原则   由于大班人数较多,如果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班就达到十六组以上之多,教师在辅导小组讨论时,难以做到到每个小组去倾听和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