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德”与“私德”是直到近代才出现的概念。它们一经创生就被人们认可、接受,且一直受到關注、引发讨论,这本身就是个极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其中至少包含三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第一,公德私德之辨何以成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的变化,自然要到社会变迁中寻找答案。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的熟人社会之中,道德主体的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伦理关系也仅限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之中,独立于家庭和国家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并不存在,缺乏以公私界分道德的实践基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大幕开启,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伦理关系越来越丰富,不仅私人家庭发生了结构的变化,而且形形色色的公共生活空间也被开拓了出来。重构伦理道德体系,调节不同领域、不同伦理关系成为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公德私德之辨本质上乃是中国社会转型之“变”的思想投射。
第二,公德私德之辨何以持续受到关注?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和焦虑,使公德私德长期受到关注。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梁任公倡说公德私德传达的是“落后的忧患”,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公德私德之辨承载的讯息,实际上转化成了“成长的烦恼”。在这里,“成长”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具体到道德生活领域来说,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则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理性、道德实践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良好公共生活秩序成为了人们的热切愿望。而“烦恼”指伴随急剧的社会转型,道德领域存在着见义不为的道德冷漠、损人利己的道德脱序、突破底线的蓄意作恶,甚至私人领域的道德问题经由互联网放大之后引发了严重的负面后果……一言以蔽之,由于道德理念和实践不能很好应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挑战,道德生活世界出现了“成长”和“烦恼”交织的复杂图景,它召唤我们继续深入思考、艰辛探索。
第三,新时代如何续写公德私德之辨?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挑战,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续写新时代的公德私德之辨,至少要重视三个维度:一是加强道德教育。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道德教育,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崇高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二是强化保障制度。必须建构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真正让遵德、践德者扬眉吐气,让失德、败德者寸步难行。三是重视实践养成。通过创设更多活动载体,让人们在实践中接受道德的熏陶锤炼……凡此种种,都还有待于我们立足新的时代场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唯其如此,才能有效治理社会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和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
第一,公德私德之辨何以成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的变化,自然要到社会变迁中寻找答案。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的熟人社会之中,道德主体的活动范围相对稳定,伦理关系也仅限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之中,独立于家庭和国家之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并不存在,缺乏以公私界分道德的实践基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大幕开启,原有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伦理关系越来越丰富,不仅私人家庭发生了结构的变化,而且形形色色的公共生活空间也被开拓了出来。重构伦理道德体系,调节不同领域、不同伦理关系成为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公德私德之辨本质上乃是中国社会转型之“变”的思想投射。
第二,公德私德之辨何以持续受到关注?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和焦虑,使公德私德长期受到关注。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梁任公倡说公德私德传达的是“落后的忧患”,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公德私德之辨承载的讯息,实际上转化成了“成长的烦恼”。在这里,“成长”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具体到道德生活领域来说,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则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理性、道德实践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良好公共生活秩序成为了人们的热切愿望。而“烦恼”指伴随急剧的社会转型,道德领域存在着见义不为的道德冷漠、损人利己的道德脱序、突破底线的蓄意作恶,甚至私人领域的道德问题经由互联网放大之后引发了严重的负面后果……一言以蔽之,由于道德理念和实践不能很好应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伦理挑战,道德生活世界出现了“成长”和“烦恼”交织的复杂图景,它召唤我们继续深入思考、艰辛探索。
第三,新时代如何续写公德私德之辨?针对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挑战,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新时代道德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续写新时代的公德私德之辨,至少要重视三个维度:一是加强道德教育。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道德教育,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崇高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二是强化保障制度。必须建构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真正让遵德、践德者扬眉吐气,让失德、败德者寸步难行。三是重视实践养成。通过创设更多活动载体,让人们在实践中接受道德的熏陶锤炼……凡此种种,都还有待于我们立足新的时代场景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唯其如此,才能有效治理社会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和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