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多彩尾声 演奏绕梁余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一堂课喻为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那么结尾就是一出令人拍案称奇的压轴戏;如果将一堂课喻为一首乐曲,那么结尾就像高超琴师的演奏,一曲虽终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聪慧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授课中应注意课堂小结的设计,做到“其兴也勃,其收也赢”。笔者针对杭州市萧山区开展的2011年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课)评比活动,对几位参评教师的课堂小结环节进行观察分析,开始了课堂小结“探索之旅”……
  镜头一:平平淡淡,流于形式
  某课,通过身边美食节的情境导入,将各种吸引人的美食小吃带入课堂,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让学生感受家乡变化,体会家乡的影响力。各环节在教师安排下都一一完成,但在离下课不到一分钟时,教师看时间不够用了,立马说:“同学们都停下来。”接着极简短地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做了小结,最后让没完成的学生记住网址回家自己去练习。小结从38分27秒到39分04秒,共计时长37秒,可以说是草草收尾。
  镜头二:热热闹闹,走马观花
  某课,从欣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引入搜索图片、保存图片的教学。板书设计合理、醒目,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课堂小结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课收获,举手踊跃,气氛活跃,最后教师号召大家课外时间去看“绿色上网文明公约”。小结从39分45秒到41分16秒,共计时长1分31秒。本课的课堂小结不管从时长、师生互动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教师有个小动作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询问学生这节课学了什么的时候,教师的手不由自主地指向黑板板书,这样一来,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接下来学生的小结也大多围绕黑板板书上的说明来回答,且有些回答是重复机械的。
  镜头三:诱骗吓唬,施加压力
  某课,教学临近尾声,教师用教鞭在讲台上用力敲两下,示意学生停下来,并要求学生坐端正。教师用犀利的眼神扫视各个位置的学生,大约十几秒钟后,大部分学生停了下来。最后,教师在这种“安静”的氛围中,小结了本课学习的整个过程及收获,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期望。下课铃声在“压抑”的气氛中响起……
  以上所述的几种结尾,使一堂本可以成功的课出现了缺憾。课堂结尾虽然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它与课堂导入一样重要,因为结尾往往标志着另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精心设计的结尾不仅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课堂艺术的体现。
  我的困惑——过尽千帆皆不是,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尺讲台犹如一个舞台,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我们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总是草草了事,有时甚至还“忘记”了。前几年我主要教五六年级,今年兼任三年级。由于担心把握不好三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操作水平,我一直压力很大,信心不足。在教学中,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操作技能的练习上,而忽视了课堂小结,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归纳,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使得信息技术课只剩下技术的教学。
  我的思索——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近一学期来,每当备课时,我一定仔细推敲设计课堂小结;每当上课时,我一定反复实践。如果感到欠妥,我一定会和同事们商量讨论,争取在下一节课中改正。每当学生在精彩的“谢幕艺术”中能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动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在我看来,课堂结尾和开头同样重要,需精心设计,留有余韵,避免虎头蛇尾。
  1. 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强调动手操作,往往忽视系统知识的归纳。其实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或复述,用简单、概括性强的术语对新知加以组织,并使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经验中,从而使新知识更加巩固。这是一种效率高、功效强的记忆,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主题的作用。
  2. 衔接新旧知识的重要纽带
  教学既具有阶段性,又不乏连续性。通过归纳、总结,能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本课的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时教师在做小结时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能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这样也能使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掌握知识。
  3. 从课内向课外过渡的桥梁
  成功的课堂结尾能起到“意犹未尽”的效果,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探索课堂以外更深层的知识。说课堂结尾是一个结点,倒不如说是一个面的开始。课堂结尾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启这一学习领域的一扇窗。
  我的尝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鉴于在教学中碰到的有关课堂结尾的几种情况及对其的思考,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后五分钟,发挥课堂结尾的几大作用,可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提高。
  原则一:及时归纳,切勿“随波逐流”
  每当课堂临近结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递减,注意力指向分散,对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抵抗情绪,课堂上会出现“骚动不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的效率高出四倍。所以,我尝试采用一些归纳总结式的课堂结束方式,以此来复习、梳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1)板书式归纳,画龙点睛。一节课讲授完毕后,教师可以利用板书,并使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这样可以突出强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内容,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感知。
  (2)游戏式总结,新颖激趣。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有时因为一堂课的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学生的身心已很疲劳,或者因为课文的内容较为平淡,课堂教学较为乏味,此时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游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则二:鼓励思考,切勿“满堂灌输”
  (1)沉思式整理,冥想存储。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思考:“这节课学了什么?这节课学的我都会了吗?这节课学的内容我还有哪些不会?我要通过什么途径来掌握不会的内容?”冥想时教师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教师用平静、缓和语气提示当堂课所学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自己静下心来自省,从而更清楚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练习式反馈,及时巩固。当一堂课结束时,辅之以与该课相关的练习,既可起到巩固作用,还可及时反馈,检验学生当堂掌握的情况。在课堂结尾处可留出一定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内化本课中教师讲解的知识。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教师对练习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真正在课堂中理解。
  (3)答疑式检查,对症下药。所谓答疑式,就是指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或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在课堂将要结尾的五分钟,有时也可以尝试把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不会的操作,或不理解的知识点,让其他学生解答,对于学生都不会的内容,教师进行帮忙,尽量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通过这种答疑的方式,教师也了解了对学生来说哪些是难点,捕捉到一些空白信息,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在下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所考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原则三:留有余味,切勿“戛然而止”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一堂课的结尾如果利用好了,会给学生或是听课教师留有余味。所以,在课堂结尾处我们要想方设法拓展本堂课的内容,使其发挥更大、更深远的作用。
  (1)悬念式激趣,扣人心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给学生设下悬念,则能激起他们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停止,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习的期待,也就是让学生产生一种迫切想上下一课的愿望。这是一种很好的兴奋剂。
  (2)迁移式延伸,余音绕梁。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教师应把结尾作为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后的新的学习起点,或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开辟“第二课堂”。优秀的课堂教学结尾能让学生意犹未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结束时,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紧密联系而在本课中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作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行为向课外自然延伸。
  原则四:放松情绪,切勿“施加压力”
  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会因坐久而精力疲乏,这就要求课堂的结尾要比开头和主体教学过程更具吸引力。倘若教师在这时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心理疲劳加剧,抗拒情绪激化。因此,教师要谨慎处理,切勿使用蛮力。紧张有趣的四十分钟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疲惫感、倦怠感,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放松休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如果强行把学生带入某一环节,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的集中度大大降低,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好的课堂小结应该像早春细雨般润物无声,陶冶学生的情操;像高山流水般奔流不息,净化学生的灵魂。
  教学的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学识和个性不尽统一,学生面貌也千姿百态。因此,不可能每一堂课都有最佳的结尾设计,但只要我们充分重视结尾环节,挖掘结尾的功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正如邵守义教授所说的:“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巧于构思,敢于创新,展开想象,放飞我们的激情,就一定能演绎出“响如撞钟、清音有余、五彩缤纷、光芒四射”的精彩课堂小结。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3章的内容。学生学会预防传染病是健康生活的基本能力。学生对传染病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传染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取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艾滋病是当代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教材单列出这部分内容,以便在青少年中强化教育。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出现了海上画派、金陵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五大画派,这些画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改革开放后,随着文化的繁荣,全国又出现了不少新的画派,比如关东画派、敦煌画派、漓江画派、黄山画派、冰雪画派、巴蜀画派、沂蒙画派等。在陕西,继长安画派之后出现了黄土画派,黄土画派自诞生以来,就遭到多方面的质疑甚至攻击,褒贬不一。一个画派能不能站得住,能不能被世人所认可,有没有生命力,首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在获取信息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信息的编程加工是利用计算机加工信息的三种类型之一。本课通过引入《象棋与麦粒》的故事,阐述了用编程实现信息加工的主要过程。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同时也为学习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算法的
阅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不只是在学校,而是需要终身学习。学习是学生摆脱贫穷、找到一份好工作、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的手段。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就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这其中有不小的挑战。  首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困难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基本的语音学习,有的则存在理解和流畅性的问题,有的已经落后数年之久。除此之外,有一些学生的阅读量在平均水平线之下,甚至一些学生有学习的深度障碍。学生的需求几乎各不相
近期,由科讯网世界有限公司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数字时代的巨变”—— 新媒体传播类学科实验教学高峰研讨会在海南三亚成功举行。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会长杨改学,科讯集团董事伍健辉,与近60名来自全国各地传媒院校的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面向高校教师管理人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沟通交流
新课程给了信息技术教师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信息技术课也可以上得轻松活泼、多姿多彩,让学生在一堂堂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上,在一次次紧张、愉快的活动中,既学到了技术,又受到了人文教育;既开阔了眼界和视野,又提高了能力。这是笔者在上学期听了两堂信息技术优质课后的感想。    闯关竞赛:提高参与度,加强合作性    信息技术新教材重视任务的连贯性、知识的渗透性,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任务之中,而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游戏的热爱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引导青少年从网络游戏中得到娱乐和休闲,增长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沉迷于此,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入手,通过模拟城市设计的比赛平台,结合比赛的实践经验和分析,再到依托比赛将它提升到第二课堂的高度,进行了教学实践和初步研究。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笔者曾指导中学生参与过两届宁波市《模拟城市设计》比赛,
缺乏“说”,就缺乏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容易造成课堂上信息交流不畅,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通过“说”,可以展示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角度和深度。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搭建“说”的平台,将问的权利、说的机会交给学生,有“说”的课堂,往往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现,会有精彩的动态生成,会比预设的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丰富。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非常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低。有些
最近,美国著名教育网站“教育世界”访问了教育技术专家玛丽安·沃尔夫博士。访谈的主题是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性,而且有些政策指引的意味,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  每个教师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学生太多,要全部实现个性化学习谈何容易。对此,玛丽安·沃尔夫说,她也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试图分批指导,但实际上,这些努力只能够为少数学生的个性化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2012年会将于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Louisville)召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会议的主题被确定为:迎接3.0设计·学习·分享。Web2.0技术变革如此迅猛,已经将通讯和交互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AECT学界认为他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做出相关的回应。在2011年,美国AECT探寻了致力于教育变革的转型潜力,并分